• 5220阅读
  • 3回复

追寻儿时的年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0990
积分
790040
贡献值
222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村里最大的老宅里,住着我家,还住着同宗的堂伯叔几户。他们饭桌上出现了可口的菜肴,我的眼睛就直直望着。奶奶被我纠缠的没有办法时,只有腆着脸牵我过去。她讪讪的站在饭桌前,跟人家说,看我这馋嘴孙子,非要拉我来讨菜。仗着奶奶宠我,想吃就跟她闹——这是我小时候一段有关吃的回忆。
   小时候家里穷,很少有好吃的,肉类更难吃到,所以嘴馋,也就特别盼过年,不盼别的,就盼满桌浸着油水的好菜和满包的零食。
   镇上的国营商店里常年坐着两个悠闲的售货员,里面有瓜子糖果。不过只有过年父母才考虑进去买一点给小孩。我的记忆里,难找到被父母带进去的场景。我对零食的回忆与商店无关。首先想起的就是麻花和油条,平时很难吃到这些。收了麦子有了面粉,懂技术的会自家制作一点。零食种类稀少的年代,麻花最有代表性,是小孩子魂牵梦绕的零食之一。
   到了过年,买麻花自不必说,猪肉可以足量吃,说到肉食,只与特殊的日子才产生联系。比如双抢季节,相互帮忙,请两三个邻居收割稻子,免费请人做强体力活,伙食不可太寒碜,除自家做点豆腐还要买些肉来。肚子里没有油水,一点点肉七八个人,打打牙祭而已。当然过节也能吃到肉。想要吃足量只有等过年,年夜饭那一大盆熟猪肉爱怎么吃都行。
   盼过年,先盼中秋节,过了中秋,过年就快。中秋一过,小孩的心情开始激动起来,掰着小指头算日子,隔不了多久就要算一次,几个小孩常常因为算的日期不一致而争执起来。
   为过年都要提早做一些准备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请裁缝,打算请就要提前一两个月,年底就晚了。我们村只认那个叫大春的师傅,不请其他裁缝。他的工期排的满满的。
   大春是个慢条斯理的人,但手艺精湛,请的人多他似乎有些骄傲的神情。 大春人高马大,富态白净,不同于粗糙黝黑的庄稼人,倒像城里干部,估计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他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儿,如花似玉,像城里来的大学生,常年跟着他,是徒弟或者叫帮手。她的身影出现在村里时,必定追逐着小伙灼热的目光。
   我盼望两个城里一样的人到家里来做衣服,请来了他们就请来了我的口福。他们来了,家里鱼肉就少不了。再者能和两个城里一样光鲜的人在一起吃饭,哪怕他们从不搭理小孩,但对于十多岁的我来说,挨着他们吃饭也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
   做好的新衣服只让试穿一下,放在樟木箱里,正月初一才拿出来给我们穿上。
   为过年准备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煎豆折,荞麦豆折是都昌特色。这事也要提前一两个月,因为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又要赶好天气,到年关没好晴天或者不好请帮手。一年只煎一回还要忙一整天,所以特别重视。那是细活儿,不要很多力气但要几个人做帮手。男的一般不参加,隔壁的婶婶大娘要请过来帮忙。
   天黑下来了,豆折煎完了,女工们歇下来。最期待的炒湿豆折是对女工一整天辛苦的慰劳。请人帮忙,必定要炒一顿肉片豆折招待她们。吃完了点心,女工们就回家。爹娘深夜慢慢切豆折,赶明天的好太阳。
   那时的炒豆折片片分明,韧劲好,有嚼头,放了青菜肉片,香喷喷的异常可口,一年就吃这一次。晒干的豆折不能炒。如今也还有人做点豆折,但已经吃不出原先的味道,炒着就成了一锅泥,黏黏糊糊,缺少嚼劲,醇香味也不足。
   下一件大事是踩糖,一般在腊月中旬开始,这时已经有了浓浓的年味。踩糖,顾名思义,要用脚踩。
   踩糖像煎豆折一样要一天时间要请帮手。踩糖是力气活,所以请男工,女的只做下手。把提前发好的麦芽掺和在米饭里发酵,发酵完滤出一大锅糖水,慢慢熬干水分稠糖就出来了。熬干一大锅水,要很长时间。白天没多少事,定时往灶台添柴火就行。屋里蒸汽腾腾,因为占了锅,一家人这一天不能正常吃饭。厨房摆满了大盆大缸,像做喜事一样。我常到锅边去看成色,成色越深,糖就越浓,浓了可以舀出来解馋。
   天黑时分,褪掉柴火,等待叔伯们来,他们带着切糖的刀具冒着夜色陆陆续续来了。昏暗的灯光下,爹散了一遍香烟,踩糖正式开始。
   糖浇在爆米花里,搅拌后倒在一个长方形的木制框里,推平,盖上油纸,一个人赤着脚上去踩一遍,踩不下去了再背个人接着踩。后背趴个大老爷们有点搞笑,有些滑稽,这是踩糖最有特色的地方。大伯背过我一回,趴在他背上,他一踩一摇,我要滑下来,他就把我往上一抖,他像一头颠来抖去的牛。
   踩好的一大块糖要切成小糖块,他们刀工娴熟,往刀口抹点香油,横几下竖几下,哗啦啦一大块分解完了。踩完了糖,娘煮豆折招待帮工的。一伙人吃完点心,爹又散一遍香烟,拉点家常,已经是下了浓霜的深夜了。
   切好的糖放在一个能装一百多斤稻米的大陶缸里,那是我们农家小孩的主要零食,够吃两三个月。
   一大锅糖水,熬制成稠糖,费时就费柴火,平时烧柴草做饭,特殊的时候才烧硬木柴,就是劈柴。每家都存有一定量的劈柴,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烧一些,踩糖要烧一天,其他时间很少去烧劈柴。
   村里早年有一个砍柴特色:只能按规定的日子上山砍柴草。村里委派了专人巡山,抓到偷柴要惩罚。不在规定的日子里上山砍柴,哪怕是砍了自家山上的,挑担柴经过,别人都会侧目而视,似乎是在偷柴。每个月规定那么一两天,但砍树并不按月规定,一年只规定一天可以砍。这一天的日期是固定的——腊月初一开山砍树。当然都是砍自家山上的,其他全年不得砍树,砍树主要是为过年的柴火做准备,过年要烧好柴。
   腊月初一,全村放下其他农事杂活,大人小孩都加入到砍树中来。山上到处都是砍树声,喧闹声,村道上扛树的,拖树枝的,挑担的,来来往往,不绝于途。那种为过年奔走的繁忙景像已经消失多年。现在不会有人在意山林里有多少好柴,有什么好树。
   早年家家砍树过年,家家杀年猪。杀年猪,吃杀猪饭,算不得地方特色,南北方都盛行,但消失差不多了。我那里已经没见人养猪,杀年猪也就见不到了,年味又淡了一分。
   吃完杀猪饭,年夜饭也会很快到来。
   我们村年夜饭的习俗有点怪,美好的年夜饭并不在天刚黑的晚上吃,也不在大年三十,而是在二十七日半夜三更爬起来吃。那一夜小孩子先去睡觉,大人忙一会儿。半夜一点左右,村长委派了人挨家挨户敲门叫醒,以防睡过了头耽误了供祖时辰。大人提前起床烧火炖猪头,炖烂猪头要一两个小时,小孩可以继续睡。炖烂了猪头,准备供祖才把小孩叫醒。寒冬腊月异常寒冷,睡意正浓的小孩缩在被窝里,一时缓不过神,不想起来。两三岁孩童都是哭哭啼啼的被强行拉了出来。半夜吃东西,口味差了很多。但老祖先留下的习俗,没人敢改动,也没人想过要改动。到了新时代,已经没有人在乎那么多了。前些年到底还是改了,改在二十七日天刚黑吃年夜饭。延续数百年鸡叫吃饭等天亮的古老习俗宣告结束。
   我曾问老人这独特风俗的由来,普遍的说法是:过去穷苦,难得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就显得的异常珍贵,怕亲戚来吃,安排在半夜三更,客气地叫亲戚,一想到寒冷的半夜爬起来,亲戚就不来了。口口相传的这种说法不知是否真实,我想多半是遭人揶揄。半夜过年,虽是陋习,倒是令人怀念,毕竟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那一带早年据说还有更奇特的吃年夜饭习俗,个别村子把年夜饭搬到田野里,躲在田坝下摸黑吃,吃完了把碗摔碎在那里。
   一些特色都在消失。现在过年,天下趋向大同。过年已经没有了儿时的激动之情,大人也没多少事要急着去办,只顾埋头打牌玩手机,以此来消磨过年的时光。年货可以不急,年三十准备不迟,淋漓满目的货物,想吃什么买什么,随时随地,确实方便,但过年的气氛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请裁缝,煎豆折,砍树,踩糖,杀年猪;半夜过年,小时候对美食的翘首以盼,渴望过年的心情……这些都在消失或者在慢慢远去。如今想过一个激动的年,只有去很远的记忆里追寻儿时的年味。(于爱民)


来源:今日都昌报

1条评分积分+10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2-12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7390
积分
150568
贡献值
35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44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2-12
年味越来越淡

发帖
25739
积分
30614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2-12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5
积分
259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7小时
注册时间: 2024-01-2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2-12
回 笑看风云 的帖子
笑看风云:年味越来越淡 (2024-02-12 11:42) 

年也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特别毛笔字手写对联。。。。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