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中国人的年俗,也是传承下来的节日。过年,少不了好彩头,人们喜欢说好话,听顺话,图个吉利,讨个好彩。
在家庭的微信群里,父亲又开始了用家乡话来“喝彩”,在老家,“喝彩”家乡话也叫“涨彩”。如今,对过年来说,吃一顿好吃不算什么,而图个热闹,围观一场大戏,才是一场真正的精彩瞬间。
“喝彩”就是图个热闹,大家围在一起,一个人开始说段子,围观的人说“好啊”,一个段子又一个段子,段子全是好话,说者有意,听者会心一笑。
喝彩的人,大抵是长辈,先是喝一口水,再清一口嗓子,声音高高的,犹如一个主持者,在团圆的氛围里吼几嗓子,然后就成了一个人的相声表演,大家都是捧哏的演员。
热闹从一个段子到下一个段子,段子不结束,人们喊“好啊”不结束。老人们要的就是这个热闹,年轻人图的就是一个乐呵乐呵。人们用语言表达过年的喜庆,用彩头期待明天的日子更精彩。
大城市禁鞭炮了,县城也禁鞭炮了,缺少了鞭炮的年就像缺了点什么,让春天不知什么时候来到,让春节气氛太冷淡了。
我在想,春节不应该禁放鞭炮,这是一个不聪明的做法,聪明的做法是可以集中几个鞭炮点,例如农村可以去祖厅前的广场,城市也可以去广场,特别是除夕之夜,允许老百姓放鞭炮,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年味就足了。
春节的趣味,在于大家一起乐呵乐呵,涨彩是在没有电视之前的一种聚会的精神快乐,鞭炮是大家对年的热情的期待。
喝大彩,也是春节的一种趣味,因为现代人有太多的现代娱乐方式,他们把春节当成了一个吃喝玩乐的节日,也把春节当成了一个驿站,这个驿站,让自己休整一下,为了梦想,为了幸福,为了喝彩,调整自己,满怀信心过个好年,开开心心奔向新的一年。
所谓十里不同俗,故乡是越来越远,故乡也是越来越好。故乡不仅仅过年要说好话,故乡就是造房子上梁也要说好话,虽是夸张话,却是吉利语。
过年说个好话,那是一种心愿,也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慰藉。好彩过大年,好话暖人心。一年比一年好,愿幸福安康!愿吉祥如意!愿发财天下!愿“兔兔”平安!(丁会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