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60阅读
  • 37回复

苏山斫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5
积分
926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3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20
我的老家
左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8-27
— 本帖被 Mecca.xu 设置为精华(2011-08-27) —
苏山斫柴

    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除了吃是个大问题外,烧的柴火也是另一最大家政。做饭取暖的柴要到十几里以外的苏山去斫。苏山面积很大,山口的山都是附近村庄的,我们村庄的人要斫柴,必须到山涧深处的“野山”(公共的山)去。斫柴辛苦程度比干其它任何农活都要累,但对于我们来说最头痛的事就是不知到哪里去砍。连年垦荒,植被破坏殆尽,野山基本无柴可斫。到下半年农闲时,村民们早晨起床把斫柴的工具准备好,备一小袋干粮,穿上又厚又旧的衣服和草鞋。那时经常会出现一村一个长长的队伍,有时几个村的人连接在一起,就像行军打仗的队伍一样,从四面八方向山里行进的壮观场景。
    十岁那年,父亲带我去苏山斫柴。父亲为我磨好刀并借来小“冲杠”(两头尖,挑柴用的扁担)和“集扎藤”(捆柴的绳)。因为是第一次上山斫柴,感觉十分新鲜,心里特别兴奋。早早地吃了点东西,就跟着父亲和同村的一大队人向苏山进发。一路上大家边走边说笑,同行的一位堂叔说,“第一次上苏山斫柴的人,要在山脚下的陈家嗣堂门口用头撞石鼓,不然的话就会摔跤。”说话间到了陈家嗣堂,那里果然有一个圆形的花岗岩石鼓。我心中纳闷,第一次斫柴的人真要用头撞石鼓?别人也都在这里撞过?当我带着将信将疑的眼光回过头看父亲时,他却默不作声,微微地笑着。这当儿,一行人都停下了脚步,站在那里笑着看我。我缓步走向石鼓,盘算着如果要撞就轻轻地撞一下吧,免得下山时跌得头破血流。这时听父亲大叫“你真孬,他们在逗你呀!”这时村里其他人都大声笑了起来。我红着脸笑着赶忙跑到队伍的最前面去了。
    上山的路异常崎岖,原来还兴冲冲的我,刚开始的好奇便被无尽的连绵高山淹没了。好不容易爬过一道道山梁,便来到一坐光秃秃的山岗上。看着父亲在寻寻觅觅找些柴草斫时,我也学着割了起来。可是才几下功夫,小手就被划了几条口子。约莫两三个小时后,我总算了砍了几小堆的柴火,父亲帮我扎了两个小捆,用“冲杠”穿刺好,然后双手托起来,放在我的肩上,问我重不重?我挺有信心地回答:“可以,可以”。下山路并不比上山好走,而且肚子里又饿又渴。趁着休息,父亲拿出两块红薯,让我吃了,算是充饥;口渴了捧着溪流解喝,然后继续挑起柴赶路。一路上,最初还觉得轻便的柴担,渐渐地感觉沉重起来,加上柴担的捆绳不紧,两个小柴扎前碰脚尖,后靠脚跟,中着地,因此步履就变得踉跄起来。走在前面的父亲,不时地关切问我怎么样,我坚持地说,还好。离家还有一两里地的时候,提前到家的父亲折回头把我的担子接了过去。空手的我,竟然都快挪不动了。
    下午三时左右我们终于到家了。母亲非常高兴,还特地找来一杆秤,把我的柴称了一下,足足13斤。像这样上山斫柴,随着年龄的增长,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每年都要斫十来担。
    童年的生活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难忘童年!
1条评分积分+15
rose-ping 积分 +15 优秀文章,支持! 2011-11-03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528
积分
6575
贡献值
20
都币
0
在线时长: 40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14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8-27
即使艰辛,却是幸福的!

相信农家的孩子都有这种经历

发帖
23261
积分
22014690
贡献值
272
都币
1008
在线时长: 7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03
我的老家
鸣山乡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8-27
童时斫柴,那么多小伙伴在一起,
虽然吃不饱穿不好,
但其乐融融的氛围记忆犹新、、、、
怀念!!

发帖
15920
积分
297139
贡献值
584
都币
1
在线时长: 67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5-09-04
我的老家
苏山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8-27
我也是苏山的,我小的时候叫“打桩头的”,过年取暖。哈哈。

楼主写的两个物品:
1、“冲杠”(两头尖,挑柴用的扁担)
2、“集扎藤”(捆柴的绳)。


我是能完全能听懂,不知道其它乡镇也是这个意思不。哈哈,太经典了。

发帖
6884
积分
424711
贡献值
165
都币
1
在线时长: 14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6-2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1-08-27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童年,确实耐人回味。

发帖
23261
积分
22014690
贡献值
272
都币
1008
在线时长: 7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03
我的老家
鸣山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8-27
引用第3楼Mecca.xu于2011-08-27 18:58发表的  :
我也是苏山的,我小的时候叫“打桩头的”,过年取暖。哈哈。
楼主写的两个物品:
1、“冲杠”(两头尖,挑柴用的扁担)
2、“集扎藤”(捆柴的绳)。
.......


楼主写得两个物品第一个我清楚是指什么,但“冲杠”在鸣山我那村叫“禾担”,第二个“集扎藤”才知道是捆柴的绳,我那里叫“缟(gao四声)”,、、、

发帖
1728
积分
33522
贡献值
72
都币
0
在线时长: 86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22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8-27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童年,确实耐人回味。

发帖
13983
积分
1629129
贡献值
12
都币
136
在线时长: 4084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30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8-27
“冲杠”在和合叫“禾担”。“集扎藤”在和合叫“缟(gao四声)”,就是绳子一头带有那种木勾德。



发帖
396
积分
1491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1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7-28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8-27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童年,确实耐人回味。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知道的。

发帖
23261
积分
22014690
贡献值
272
都币
1008
在线时长: 7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03
我的老家
鸣山乡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8-27
引用第7楼雨中飞于2011-08-27 21:26发表的  :
“冲杠”在和合叫“禾担”。“集扎藤”在和合叫“缟(gao四声)”,就是绳子一头带有那种木勾德。



你晓得么得,你又没斫过柴、干过农活,不是说啊,那两样东西你看都没看过、、呵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