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48阅读
  • 37回复

苏山斫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5
积分
926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3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20
我的老家
左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8-27
— 本帖被 Mecca.xu 设置为精华(2011-08-27) —
苏山斫柴

    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除了吃是个大问题外,烧的柴火也是另一最大家政。做饭取暖的柴要到十几里以外的苏山去斫。苏山面积很大,山口的山都是附近村庄的,我们村庄的人要斫柴,必须到山涧深处的“野山”(公共的山)去。斫柴辛苦程度比干其它任何农活都要累,但对于我们来说最头痛的事就是不知到哪里去砍。连年垦荒,植被破坏殆尽,野山基本无柴可斫。到下半年农闲时,村民们早晨起床把斫柴的工具准备好,备一小袋干粮,穿上又厚又旧的衣服和草鞋。那时经常会出现一村一个长长的队伍,有时几个村的人连接在一起,就像行军打仗的队伍一样,从四面八方向山里行进的壮观场景。
    十岁那年,父亲带我去苏山斫柴。父亲为我磨好刀并借来小“冲杠”(两头尖,挑柴用的扁担)和“集扎藤”(捆柴的绳)。因为是第一次上山斫柴,感觉十分新鲜,心里特别兴奋。早早地吃了点东西,就跟着父亲和同村的一大队人向苏山进发。一路上大家边走边说笑,同行的一位堂叔说,“第一次上苏山斫柴的人,要在山脚下的陈家嗣堂门口用头撞石鼓,不然的话就会摔跤。”说话间到了陈家嗣堂,那里果然有一个圆形的花岗岩石鼓。我心中纳闷,第一次斫柴的人真要用头撞石鼓?别人也都在这里撞过?当我带着将信将疑的眼光回过头看父亲时,他却默不作声,微微地笑着。这当儿,一行人都停下了脚步,站在那里笑着看我。我缓步走向石鼓,盘算着如果要撞就轻轻地撞一下吧,免得下山时跌得头破血流。这时听父亲大叫“你真孬,他们在逗你呀!”这时村里其他人都大声笑了起来。我红着脸笑着赶忙跑到队伍的最前面去了。
    上山的路异常崎岖,原来还兴冲冲的我,刚开始的好奇便被无尽的连绵高山淹没了。好不容易爬过一道道山梁,便来到一坐光秃秃的山岗上。看着父亲在寻寻觅觅找些柴草斫时,我也学着割了起来。可是才几下功夫,小手就被划了几条口子。约莫两三个小时后,我总算了砍了几小堆的柴火,父亲帮我扎了两个小捆,用“冲杠”穿刺好,然后双手托起来,放在我的肩上,问我重不重?我挺有信心地回答:“可以,可以”。下山路并不比上山好走,而且肚子里又饿又渴。趁着休息,父亲拿出两块红薯,让我吃了,算是充饥;口渴了捧着溪流解喝,然后继续挑起柴赶路。一路上,最初还觉得轻便的柴担,渐渐地感觉沉重起来,加上柴担的捆绳不紧,两个小柴扎前碰脚尖,后靠脚跟,中着地,因此步履就变得踉跄起来。走在前面的父亲,不时地关切问我怎么样,我坚持地说,还好。离家还有一两里地的时候,提前到家的父亲折回头把我的担子接了过去。空手的我,竟然都快挪不动了。
    下午三时左右我们终于到家了。母亲非常高兴,还特地找来一杆秤,把我的柴称了一下,足足13斤。像这样上山斫柴,随着年龄的增长,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每年都要斫十来担。
    童年的生活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难忘童年!
1条评分积分+15
rose-ping 积分 +15 优秀文章,支持! 2011-11-03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2399
积分
44308
贡献值
-5
都币
10
在线时长: 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1-11-03
优秀文章,支持!

发帖
23
积分
361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02
我的老家
苏山乡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1-11-03
冲杠”(两头尖,挑柴用的扁担)和“集扎藤”(捆柴的绳)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都会明白啊,砍柴时都要用的啊,农村里每家每户都有的         记忆犹新,小时生活虽苦但童年却很快乐

发帖
329
积分
2207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2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1-0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1-09-04
斫柴,这件小事,回忆起来,感觉真幸福。

发帖
1146
积分
23754
贡献值
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1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4-27
我的老家
春桥乡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1-09-03
楼主讲的也是我儿时的故事,挺感人,耐人寻味。

发帖
947
积分
4643
贡献值
0
都币
5
在线时长: 25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1-09-01
集扎藤我们那里叫:集狗绳。

发帖
949
积分
6833
贡献值
-3
都币
6
在线时长: 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22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1-09-01
我没斫过柴,小时候上山搂“穷毛的"(马尾松针),倒是经常的!嘿嘿
发帖
4
积分
4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8-3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1-09-01
不好意思,打错字了,是左里镇
发帖
4
积分
4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8-3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1-09-01
五楼的朋友,本文作者不是苏山人,是苏山脚下的载里镇。

发帖
3359
积分
24350
贡献值
4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5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2-13
我的老家
苏山乡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1-08-31
战鹰兄,你这席话:“记得,第一次上山砍柴,是读三年级,砍柴到家后,父亲给我称了一下劳动成果,总重26斤。得到了全家人一致的称赞。。父亲说,这就是男子汉”!

这跟我当初是何其相似,我妈妈小时候夸我勤快,砍的柴好烧火;从那质朴、充实的生活环境一路走来,父母的教诲让我受益一生,虽然我在外打工赚不到大钱,但无论去那里做事都能得到同事的和老板的赞赏,我自己也能感觉我能为他们带来价值!
人有平凡和伟大,但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不枉此生;我崇尚家乡父母的教育方式,崇尚家乡的生活方式,我也会让我的子女延续下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