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22阅读
  • 16回复

江万里精神与都佬性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82
积分
25575
贡献值
-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6-07
我的老家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01

江万里精神与都佬性格


    发布时间:2009 - 07 - 13 编辑:蔡奇 来源:寻庐人文网


    江万里是都昌县的历史名人,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典范与楷模。千百年来,人们传颂他的英名事迹,赞叹他的思想品德与崇高精神,他是都昌人的骄傲与自豪。


    都昌山水哺育了一代英烈,一代英烈荣耀了都昌这一方水土。从某种意义上说,江万里精神集中体现了都昌人的性格,都昌人的性格也凝聚了江万里的精神品质,两者相互作用与影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江万里精神


    1、热心教育,甘为人梯


    江万里是南宋末期的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热心于创办书院,倡导教育为本,人才当先,奖掖后学,不遗余力,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他一生游学过三所学校(白鹿洞书院、东湖书院和太学),又创办了三所书院(白鹭洲书院、宗濂书院和道源书院),他还多次掌管皇家子弟学校,两次出任国子监祭酒,负责天下人才的选拔。他是白鹿洞书院培养的高材生,也是朱子的三传弟子。


    学生刘辰翁记云:“先生生庆元戊午,遭伪禁之世,父师窃窃传习朱学,处白鹿,游东湖,所交多考亭门人,出入端平诸老。”太学时的江万里已名声鹊起,为太子时的赵昀“书其姓名于几研间。”江万里中进士后,首任即为学官——池州教授,后又任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著作佐郎兼沂靖惠王府教授,是皇族学校的老师。


    嘉熙四年(1240),江万里知吉州兼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即在白鹭洲上仿白鹿洞建制创立书院,还抄录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指导方针,恳请皇帝御书匾额。山长欧阳守道记云:“先生亲为诸生讲说,载色载笑,从容水竹间。”诸生“忘其为今太守,古诸侯。”“有意于成就后进者,使之亲已如此,此所谓父兄之于子弟也。”《白鹭洲江文忠公祠堂记》曰:“其为吾州四十有三,声名德业,高迈前闻,故能创鹭洲如白鹿,深衣入林,媚映前后,不无醉心名理,……缙绅德之,吏民怜之,悍卒化之。”江万里自己也说:“某自入境以来,允惟教化,为政先务。”把教育事业,教化民众提到为政之先的重要位置。


    白鹭洲书院从此一跃而为江西三大书院之一。庐陵文风,得以弘扬光大。《白鹭洲书院志》:“自文忠公创书院,而后制科飙举,名硕云蒸,几宇内之半。”吉州文人举进士者多,入仕途者亦多,仅宝佑四年一科中进士者就有39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科考及第者达2700多名,名列全省各地市前列。千百年来,白鹭洲成为人才培养的摇蓝,也开启了庐陵文化繁荣昌盛的新阶段。仅宋代爱国志士、诗人就有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欧阳龙生、刘过、聂济、聂吉甫、赵介如、陈伟器、汪华、倪镗等一大批。


    淳佑二年(1242),江万里出任江西转运判官兼权知隆兴府,又在府治望云门(后改德胜门)外龙沙冈修建宗濂精舍。还嘱托南安知军林寿在大庾兴建周程书院(后改道源书院)。江万里同时奏请朝廷旌表抚州金溪青田陆门“义居十世,闺门雍肃,著于江右。……盍表宅里,以厉风化。”


    江万里对兴办教育情有独钟,目的在于传播理学,兴学化民,他不愧为一位成功的教育家。


    2、为官清廉,恪尽职守


    江万里一生仕宦生涯长达四十五年,历官91任(大多为虚衔)。但经历坎坷,几上几下。既做过地方官、封疆大吏;又曾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大凡学官、言官、监察官、参谋官、司法官,大凡刑部、吏部、枢密院等都曾干过,乃至参知政事、左丞相等。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被贬乡间,他都谨言慎行,忠于职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努力践行自己的诺言:“君子只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民众“莫不举手加额”以为庆幸。文天祥认为他“以君子不用为我耻,以小人未退为已忧。”刘辰翁认为他:“先生闲居,其志念在国家,其精神在庐陵。”史书赞曰:“问学德望,优于诸臣。议论风采,倾动一时。”


    江万里无论是做外官还是为京官,无论是在肥缺位(如茶盐公事、转运判官、知州、丞相等)还是背谤居家闲赋之时,他都清廉自守,洁身自好,办事出于公心,不谋私利。正如诗中所唱:“万里为官彻底清,舟中行止甚分明;如今若有亏心事,一任碧波深处沉。”“去国离家路八千,平生不爱半文钱;苍生鉴我无私意,莫使妖禽夜叫冤。”


    江万里关心民瘼,有口皆碑,所到之处劝农桑,办学校,济时艰,务教化。在知吉州和太平州时都曾发表过劝农诗文,认为:“良农竭力尽分,胜如士大夫文邈虚伪。”倡导实学与践用,任官福建安抚使时,即嘱下官修复岳安石桥以便民利。他的《知螺江府劝农诗》云:“农岂犹需我劝农,且从人意卜年丰;喜闻布谷声声急,莫为催科处处穷;父老来前言语汝,官民相近古遗风;欲知太守乐其乐,乐在田间欢笑中。”螺江府即吉州,自古吉泰盆地就是江西的粮仓。此诗写出劝课农桑,与民同乐,共话丰年的喜悦心情和良好祝愿,确实难能可贵。


    淳佑五年(1245),江万里奏请朝廷任命赵葵主持军事,陈桦主管财政,使萎弱的王朝一度出现振兴气象。因为赵葵是抗战派的中坚,又有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而陈桦则是著名的理财专家。此事后来不如人愿,但江万里的良苦用心却皇天可鉴。


    弟子刘辰翁廷试策文笔超迈,中有“济邸无后可恸,忠良戕害可伤,风节不竟可憾。”锋芒直指奸相贾似道,被取为进士丙等。江万里愤愤不平,念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荐他出任临安教授,入朝编修国史,后来使他终于成为辛弃疾豪放派词人中成就最大者。弟子文天祥更是受到江万里的器重与提携,终于使他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成为一代爱国英杰。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882
积分
25575
贡献值
-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6-07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8-01

3、为人正直,勇斗权贵


江万里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又受到家乡先贤先哲的影响熏陶,从而一步步走向成熟,走上了一条“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济天下”的修身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他有着都佬特有的耿直、豪爽、敢作敢为的秉性。史书称:“万里在贾似道幕下最久。虽俯仰容默,然性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不能久于位。”


贾似道,为宋末权臣,宋理宗贾妃之弟。因是国舅,故有恃无恐,荒淫无道。度宗时,权势更盛,加为平章军国事,太师衔,自比“周公”。他贿赂公行,残害忠良,广植党羽,飞扬跋扈,故江万里每每建言献策上奏朝廷均触犯贾似道,第一次新任左丞相签书枢密院事之职仅四个月就被排斥罢免。元兵围攻襄樊时,江万里“屡请益师往救。”贾似道扣下军情,置之不理。对于度宗欲拜贾似道之举,江万里正气凛然喝斥说:“自古无此君臣之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咸淳六年(1270),江万里又被迫第二次辞去丞相之职,被贬往福州。国学生胡洪范上疏斥责贾似道专权误国。贾闻听大怒,罗织罪名欲置胡于死地。国子监诸生都救授无望。但江万里却挺身而出,终使胡逃脱贾之魔掌。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早在淳佑三年(1243)时,工部侍郎徐元杰暴卒,时人疑为史嵩之所害。江万里与他人一道上疏请求朝廷为徐伸冤,最后终致史嵩之被罢相,“永不复用”。其时江万里职务仅为驾部郎官,虽人微言轻,但仍然不畏强暴,嫉恶如仇。同年十一月,他还上书弹劾林光谦、袁立儒、宣璧、王至、刘棫、施逢辰、刘附等人玩忽职守,阿附权贵,误事殃民,致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贬黜和处罚。


总之,江万里为人胸怀坦荡,浩然正气,制敕称其为“骨鲠之臣”,“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极力破权门之死党,奋身主善类之齐盟,精白一心,剀切百奏。”不愧为国之良臣。

发帖
1882
积分
25575
贡献值
-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6-07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8-01

四、满门忠烈,爱国爱乡


咸淳九年(1273),江万里在湖南潭州会见文天祥,师徒两人情投意合,却又忧心忡忡。文天祥一贯仰慕江万里之人品与才干,比之为范仲俺与司马光。而江万里则“素奇天祥志节。”嘱其担当起抗元救国之重任。他对弟子说:“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当勉之。”此次会面,对文天祥后来影响极大,也成就了师徒两人共赴国难,慷慨就义的千古佳话。


咸淳十年(1274),元军大举渡江南侵。江万里已退居饶州城中,他自掘“止水”,抱定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的信念。为此,他泰然处之,不走不逃,慨然手执弟子陈伟器的手说:“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共存亡。”第二年,饶州城破,江万里率子侄家人数十口投水自尽。江万里之弟江万顷被俘之后,因未满足敌兵勒金索银的欲望而被肢解而死。消息传开,举国震惊,国人志士,莫不悲哀。江万里、江万顷舍生取义,忠心报国,其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将永垂史册,昭示后人。江万里的门人后学,或追随文天祥起兵抗元,或与岳麓书院师生保卫潭州,或隐匿山林屡征不起,或就教书院终老林泉。


总之林塘江氏是都昌的文化世家,忠烈世家,其家族诗书传家,忠烈传家之风经千年而不泯灭矣。

发帖
1882
积分
25575
贡献值
-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6-07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8-01

二、都佬性格


历代都昌县志上对江万里的评价都非常之高,明代崇祯年巡抚、邑人余应桂在县志序二中说:“迨于马晋,如陶士行之忠,足卑王谢;陶元亮之节,不愧夷齐。至于赵宋,如刘锜之捷顺昌,肩随蕲鄂;江古心之沉止水,伯仲文张。又如彭冯之学行,传程朱之薪火;云住之著作,作周礼之功臣。及于本朝,如于光之百战致命,涕洒鸡笼;余空夫之九死不沦,光争龙比。恭承古人,挹其风采,我都千古上下,尽不寂寞。”


明代崇祯年邑令陈嗣清在序一说:“登著述之堂,搜理学之薮,而知士有宗盟;吊止水之魂,溯开辟之勋,而知人多正气。况为周朱过化之属邑,则流风善政具在。且宦游于斯者,又皆鸿儒硕彦。”


清代熙年邑令徐孟深在序三中也说:“夫以十年间,曾师台之教诲,继以康父台之玉成,犹幸际郡伯周文,宗以骊山之心,学接尼山之薪传。鹿洞讲席重开,俾濂溪紫阳二夫子之宗风,再振匡山之美,蠡水之灵。安见彭冯之学行,云住之著作,不有继武二陶之忠义,两江之节烈,不有嗣芳者乎?”


新版都昌县志综记中亦专门写道:“南宋末左丞相江万里,舍生取义,捐躯报国,与其弟子文天祥同令国人崇仰。所语:君子只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更成后世做人警句。”


在这里,人们不仅仅把江万里作为一代人杰予以褒奖,但更多的是致力弘扬传承江万里的精神。


都佬即都昌人的简称,绝无贬义,应是昵称。都佬性格在九江人、江西人中是很有特征的,这与鄱阳湖地域文化有关,与“周朱过化”有关,与江万里精神有关。


都昌北位长江之南,西居庐山之东,东界鄱阳,南望永修、新建、南昌傍鄱阳湖烟波浩渺处,为水陆要冲,兵家必争,有“西江锁匙”美称,自古士知尚儒,人皆务本,文化昌盛,名人辈出。正如旧志所云:“都邑汇彭蠡之奇观,钟南山之秀色,前朝名辈林立,为人文渊薮。而北控浔江,东连饶郡,水陆冲要。所以志其险隘形势者,不特修文教也,抑具备武略焉。”


旅台同乡会会长刘士毅在总结家乡人本质特性时曾经指出:“邑人富有诚正刚毅的气质,奋斗创造的精神,团结互助的美德。三者为我都昌人所特有秉赋。”所说虽不尽然,却也道出了很多都昌人的心声,是很有见地的。都佬性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发帖
1882
积分
25575
贡献值
-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6-07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0-08-01

1、诚正刚毅,忠义为先


诚信、刚正、豪爽、忠勇是都佬性格的主要内容。锦绣的湖山,悠久的历史,丰饶的物产,孕育了都昌的灿烂文化,也哺育了都昌的先贤圣哲。晋代陶侃,官居长沙郡公,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为官清廉刚正,理事惜时爱物,“竹头木屑”的典故和“朝夕搬砖”的故事广播民间,百世流芳。陶母湛氏,为古代三大贤母之一,教子成才,治家甚严,既“拒鱼解忧”,又“断发待宾”,是“母仪可式”的典范。其孙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世上少了一位彭泽县令,却造就一代田园诗的鼻祖。南宋刘锜,为抗金名将之首,驰骋战场,抗敌保国,顺昌大捷,令敌胆寒。冯椅之子冯去非,为宗学教谕时,宋理宗下诏立石,禁止三学诸生上书,独冯不肯书名。有诸生下狱,无人敢救。去非却援手相帮。罢官归途中,奸臣丁大全派人致意,想其诚服。冯正色道:“今归吾庐山,不复仕矣。”有着士大夫的傲骨气节。兵部尚书曹彦约,“论经济大略”被列为朱熹弟子之第一,任上政绩显著,学问渊博,敢于直言,多谋善断。曾抗击金兵对湖北安陆的围攻,斩敌先锋,焚敌战舰,“民赖以安”。知利州时,又“减价遣粜,勤分免役,通商蠲税,民赖以济。”所作《经幄管见》、《昌谷集》等收入《四库全书》。元初杜可用,不畏强暴,揭竿造反,自称“天王”,自立年号,是元代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明朱元璋之部将于光,身经百战,屡建功勋,打败陈友谅军与元兵,被俘之后不屈被害。明代监察御史余濂,立朝刚方,犯颜直谏,忠君爱国,闻名朝野,史称“九死不沦,光争龙比。”明末巡抚余应桂为官清正,敢斗权贵,心怀故里,热心公益,潜心边务,多所建言,最后为抗清血洒南昌,壮烈殉国。民国时汪墩人黄淦组成赣北护法军响应孙中山,失败被俘后惨遭四马分尸之酷刑。临川法官黄种新面对入侵日军,与妻语曰:“矢不他去,敌来当骂贼死,以存正气。”结果因痛斥日军强奸妇女被害。1942年4月18日,都昌民众冒死抢救盟军飞行员平安脱险,是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在抗战的紧急关头,汪墩人刘士毅率部与数倍于已的敌寇展开拉锯战,激战四天四夜,给敌人以重创,为台儿庄会战胜利立下首功,颇为英勇。周溪人曹浩森任省主席治赣五年堪称清廉,作《示儿六字诗》以明心迹:“不大不小儿女,半乡半市人家。一席无分主仆,满盘豆腐冬瓜。”更有那冯任、向先鹏、刘肩三、刘聘三、黄徽基、詹锦坤、王满香等八百余名革命先烈为都昌解放,为人民翻身洒热血,抛头颅。土地革命时,都昌县农民协会会员有十万之众,居全省之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都昌人为创立红十军,建设赣东北苏维埃政权作了很大贡献。三年游击战,以武山为重点,是江西保存革命武装最多的地区之一。

发帖
1882
积分
25575
贡献值
-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6-07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8-01

2、奋斗创造,争强好胜


特色鲜明的都昌文化教育,洗濯出都佬“富贵不尚侈华,贫穷不失礼仪,卑贱不阿权贵,危难不思苟全”的个性。


人们传言都佬一生有两大心愿:一是历尽艰辛也要送子女读书上进;二是不甘命运安排愿意外出谋生打拼。


都昌历来文风鼎盛,教育靡行,受谢灵运、李白、苏轼、黄庭坚、周濂溪、朱熹等文化巨匠影响熏陶,加上千年学府——白鹿洞的培养教育,故虔心向学,读书上进,学而优则仕者代不乏人,蔚为大观。仅荐辟者有29人,进士者170人,乡举者112人。宋代朱门四友、都昌三彭、兄弟二曹、父子五冯等,文风延绵,诗书传家。元代的白鹿洞洞主陈澔,作《礼记集说》,为科考必备。明代四余(应桂、空夫、经元、忠宸),清代邵良杰、万起鸿、刘希匡、余可香、李秀峰、万金城、张志澄等都是个中翘楚,学界精英,诗词大家。


都昌人奋斗创造,争强好胜,执着拼搏的精神,尤其表现在对景德镇陶瓷业的贡献上。自古以来,都昌人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在瓷都艰苦创业,已形成“十里窑户半都昌”的格局。他们以自己的心智、灵性与活力,把泥火艺术发挥到极致,创造了瓷都千年的璀璨与辉煌。可以说一部陶瓷史即半部都昌县志。民国时的陶瓷实业家陈庚昌,是景德镇陶瓷界“都帮”的首领和景德镇总商会会长,所制陶瓷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曾受到清代皇帝与民国总统的特别褒奖。


据《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1993年版)收录的都昌陶瓷家就有25人,占四分之一,尤其涌现了象余文襄、黄卖九、余宏、余松林、沈盛生、方复等部、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据新版县志(1993年版)载,有四十六人为建国后景德镇二十多家瓷厂的厂长、书记、经理、总工程师。


都昌历史上就有外出务工的优良传统,除陶瓷工以外,还有木工、泥工、砖瓦匠、弹棉花的、做香菇的等等,都非常出色,已形成气候,涌现出不少能工巧匠。都昌木匠一天做水桶十担,真叫外乡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都昌每年有十万农民进城务工,都昌的建筑工程队就很有市场和口碑。

发帖
1882
积分
25575
贡献值
-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6-07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8-01

3、团结互助,乐善好施


都昌历来人多田少,既得鄱阳湖水利又屡遭水害之苦。相对于其他县,都昌人流动迁徙稍多一些,他们外出谋生创业,不仅对带动经济发展有利,对自身也是很好的历练。这其中不乏一人带动一家者,一家带动一族,一村者,亲帮亲,邻帮邻,也蔚成风气,“一句都昌话,温暖众人心。”他们不甘落伍,不愿服输,不怕艰苦,顽强拼搏,不乏事业成功者,当老板开公司者,回乡创业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为突出。当然,与文明发达地区相比,都昌的人才总量优势尚不明显,但是,“若是祥云落山里,也有凤凰飞出窝。”


富而行善,富而办学,富而创办公益事业在都昌人中也代代相袭,传为美谈。他们乐善好施,慷慨解囊,捐资办学兴教,建桥补路,修屋建房,仅对白鹿洞书院而言就有陈尚忠父子、吴应祥父子、榜眼曹履泰、同知余秀泰、旅美华人周祥等。普通农民沈邦调,中年之后,立志修桥铺路,方便行人,十年修路一百多里,风餐露宿,志向不改,人称“都昌愚公”。还有乾隆年间江浦县令刘豢龙,一时不慎被罢官,发配新疆伊犁。流放之余,他不气馁,不丧志,考察风俗民情,辑成《羁思集》八卷,又作《新疆三赋》,可补地方史志之不足。六年后,才遇赦归家。嘉庆元年,赴京参加千叟宴,并得以复职致仕,成为轰动一时之新闻。刘豢龙晚年不辞劳苦,撰成同治《都昌县志》稿本,可谓功垂青史。


而甘为人梯,热衷教育或悬壶济世,通晓医术者,亦大有人在,有那么一种不为良相即为良师、良医的感慨。有名望的教育家或教师有彭蠡、彭方、冯椅、冯去非、陈大猷、陈灏、刘元龙、黄慥、余经元、邵良杰、杨士京、邵伯棠、余忠铎、李伯农、余培元、石廷瑜、谢澄、刘轶、胡磊、刘咸等。而名医则有孙晓初、王玉抱、杨宏道、魏荷生、石渠、石溥、刘轶凡、邵继智等。


总之,历史的看,都昌人比较注重文与武合,士与商通,行业观念比较突出。此外,一人发家,共同致富的理念也深入人心,颇有共识。这些与新的时代也是暗暗契合的。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江万里精神亦赋予了新的内涵,“都佬”的性格也正在朝着完善完美的方向发展。我们纪念先贤先哲,缅怀英雄英烈,更重要的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正如原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所云:“要从历史的荣耀中获得启迪,在新时代的奋进中塑造江西人的新形象,才能前无愧于先贤,后无愧于子孙。”让我们借鉴历史,创造未来,奋斗干事,和谐共事,努力成事,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的新都昌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帖
978
积分
5405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14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8-01

再见到他的事都有点烦,就为了吹一个中国历史上找不到,都昌县志上有的都昌历史名人?


 


能当饭吃吗?有意义吗?为都昌人民办过什么事吗?人家当代的江先生为杨州做了什么世人皆知,一个从来不为都昌人办事的万里吃棒的目的是什么


?


都昌从来不缺人才,不缺名人,可是真正为都昌人民办事的很少,我们应该知道检讨,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媒体出了问题,让他们没有这种价


 


值取向。


 


没有指导思想的媒体不是正常健康的媒体。


 


发帖
1076
积分
3434
贡献值
183
都币
2
在线时长: 2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7-1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8-01
都昌文化的底韵和内涵我想一个江万里并不能带表吧?
发帖
1882
积分
25575
贡献值
-3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6-07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8-03










不可不知江万里
作者:江帆    






     



                                                       


        说起南宋亡国那段历史,一般人大抵只知道文天祥,而不知他的太老师、同样是民族英雄并对文天祥等一批仁人志士深有影响的一代宗师江万里


说到杭州西湖与宋诗宋词,一般人也只知道有个写过“毕竟西湖六月中”的江西诗人杨万里,而不知几度在南宋故都临安(杭州)为官、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不仅在当时的政坛而且在诗词文坛上都声名卓著,也是江西人的江万里;甚至只知道那个在国难当头依旧不问朝政,整日没夜地沉湎西湖歌舞不休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以至断送南宋残局的奸相贾似道,而不知屡次遭受贾似道挤压的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在政治上是死对头的爱国名相江万里



    我总感到这不大对头,好像多少有点“数典忘祖”,对不起江万里似的。当然,历史上的地位和名声包括文学史上知名度的形成或湮没,是由其多种客观因素决定的,在有些情形下历史知名度与实际上的历史地位也不一定完全相符。在这里,且撇开历史的诸多种因素不谈。本文题为“不可不知江万里”,似乎颇有些武断和强加于人的味道,自问莫非这也有我的“私情”掺杂其中么?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只是我的个人心理感觉的不平衡罢了。



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号古心,生于江西都昌的林塘,也就是现在的都昌县阳峰乡(解放初期叫万里乡)府前江家人。



我就出生在江万里的故里府前,江万里乃是我的祖宗。追溯起来,我的身上延续着江万里的血脉,遗传上应该也有江万里的基因吧。


府前位于离鄱阳湖不远、庐山余脉之下的半山区,依山傍水,林木葱茏。我们家族祖传的老屋门前那一湾清清池塘叫做大塘,大到足以环抱大半个村落。


村中心有“圣厅”(祠堂),据说是当年万里公接放圣旨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江万里的“古心堂”,理宗皇帝题过匾额。



史载,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江万里贡入大学,当时还是太子的理宗赵昀就对他极为赏识,曾书“江万里”三字于几砚之间。宝庆二年(1226年)他登进士第,应殿试所作策论《郭子仪单骑见虏》,文中表露出对郭子仪不顾个人安危的过人胆识和爱国情操的仰慕之情。主考官阅卷为之动情,欣然批道:“写得子仪心事出,立意深而措词婉,叹惜之意溢于言外,高古之文也!”


“君子只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这是江万里在与理宗谈论政事得失时曾说过的一句名言。性格即命运,他这种耿直、刚正不阿的秉性在官场并不吃香,以致宦海几度沉浮,他的仕途命运屡屡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他在任监察御史前后,曾上书弹劾林光谦等趋炎附势之徒,又不顾主降派反对,劝说理宗启用赵葵等主持兵事,使主战派一度得以执掌朝政,为此屡遭主降派的忌恨和攻击,谤言兴起,竟借口其母病危未能及时到家送终,给他戴上一个“不孝”的罪名,使其遭受严酷的处罚,在家赋闲竟达八年之久!景定二年(1261年),江万里进迁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这年,万里已年逾六十了。他依然不同流俗,遇事敢言,经常触怒权臣贾似道,故而每次做官都不能久在其位。结果因言论得罪而被解职,只以端明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拿一份退休工资而已。


度宗即位后,下诏求直言善谏之士,才又把“骨鲠之士”江万里召回到行都临安。咸淳元年(1265年)二月,任万里同知枢密院事,进任参知政事,又与贾似道同朝。贾似道以外戚身份擅政后,位极人臣,极力推行卖国投降主张,使得疆土日削,国势日危。贾似道动不动就以辞职要挟度宗,懦弱无能的度宗涕泣拜留,万里当即上前扶住度宗,正色阻止道:“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弄得贾似道下不了台,更加招来忌恨。还有,皇帝在宫中的经筵讲座,每当问及经史及古人姓名,贾似道对答不出来,万里常从旁代答,也使得贾似道积怒,而谋逐万里。江万里同贾似道每每相忤,无奈之下,他四次上书告退。


公元1267年至1269年春,蒙古军按照大汗忽必烈的战略企图,先后全力围攻长江中游的南宋军事重镇襄阳、樊城,大军压境,临安岌岌乎危哉(军事家有“襄樊破,南宋亡”之说)。就在襄阳被围困的紧急关头,贾似道却“日坐葛岭,起楼阁亭榭,取宫人娼尼有美色者为妾,日淫乐其中”。咸淳五年(1269年),也就是樊城遭蒙古军围攻之后,度宗再次想起被誉为“国之柱石”的江万里,遂任命他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江万里力主抗元救国,提出襄樊解围对策,屡请增兵救援,都遭到贾似道的拒绝。国家危亡的非常时期,江万里又被投降派排挤出局。


江万里的气节,正是集中体现在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的关键时期所表现出的这种民族大义上,这是一股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



    小时候,我见过府前圣厅上方神龛中供奉着万里兄弟的镀金木雕塑像。还有一棵据说是丞相亲手栽的古柏,我见到的时候只剩下一段枯树杪,闲置在圣厅内。村里人常刮一块古柏树皮当作治病的良药。从小就听长辈传说,万里公“忠臣不事二主”,元兵打过来了,要亡国了,他就跳水自尽了。后来才知道了万里公以身殉国的详情:


 


原来,当南宋最后的国防重镇樊城、襄阳失守之后,江上警报一到,江万里便在所居江西饶州(鄱阳)芝山住所的后园凿了一口池子,池亭名曰“止水”。这是在回天无力之下暗暗表示他以身许国的决心。元军攻破饶州城时,万里公仍“从容坐守以为民望”。直到敌兵入宅,他才起身离座,握着门生陈伟器的手与之诀别,泪流满面,说:“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共存亡!”言毕,偕左右亲属相继投止水池自尽,一时“尸积如叠”。他的一个胞弟江万顷当时也在饶州,被捕后大义凛然,斥骂不止,竟遭肢解遇难。后来,抗元名将张世杰一度收复饶州,得悉江万里悲壮赴难,奏报朝廷。朝野闻知,为之震动。其时,正被元军拘禁在大都牢狱里的文天祥曾集杜诗祭曰:“星折台衡地,斯文去矣休,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



按府前的习俗,过年是在除夕前一夜,除夕则叫做“团聚”。记得我小时候在府前过年,吃年夜饭前,全村各家父老都手捧托盘,带着供品,我们小孩也跟着大人一起,聚集在圣厅送“福礼”,大放鞭炮,由族长领头击磬,祭拜祖上这位令人崇敬的忠臣和清官。幼时我就熟读圣厅的一副对联:“兄宰相、弟尚书,联璧文章天下少;父成仁、子取义,一门忠孝世间稀。”初中放假期间,我在村里一位长者家中翻阅了一通《江氏宗谱》的“谱头”(卷首),记得的有江万里“去国离家路八千,平生不受半文钱”、“万里为官彻底清,舟中行止甚分明”等诗句。那时,我还曾得到一本旧时的简易历史读本《鉴略》,急于寻找有没有说到江万里的事迹,结果发现,上面赫然写道:“执义文天祥,捐生江万里。”将以身殉国的先祖江万里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相提并论!


后来读了《宋史》中的《江万里传》。再后来,到了1981年,我在《人物》杂志第4期上发表了《文天祥与江万里》的文章,被认为是江万里研究会成立之前“最早研究江万里的文字”。



文天祥是江万里的再传弟子。师生两人感情深厚,猩猩相惜。天祥一向敬佩、仰慕江万里的道德学问和风度气概,赞颂他“文章若雷霆河汉,玉色金声;言行质天地鬼神,丹心白发”,常比之为范仲淹、司马光,“前有范文正,后有司马公”,称江万里“都范、马之望于一身”。万里亦素知天祥气节,把抗击元军、挽救危亡的重任寄托在这位后起之秀的身上。


咸淳九年(1273年),江万里以76岁的高龄,奉旨出任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长沙)。此时,文天祥任湖南提刑。同年夏,天祥探望万里公。语及国事,万里公慨然而道:“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令文天祥感动不已,流涕再拜而去。这是江万里对文天祥日后的抗元救国行动具有深刻影响和感召作用的一段史料。饶有意味的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于右任约在抗日战争期间写下的一段书法条幅,内容用的恰是江万里对文天祥说的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周信芳主演京剧《文天祥》,用的也是江万里、文天祥同贾似道针锋相对斗争的情节,借以鼓舞民族气节。


    江西省江万里研究会在整理江万里事迹时,在《江氏宗谱》上发现文天祥佚诗《临歧饯别》:“圣恩优许力求回,把酒临歧饯一杯。台阁是非远已矣,乾坤俯仰愧何哉?竟追范蠡归湖去,不管胡儿放马来。强圉尚殷如孔棘,也应定策救危时。”该诗未载入《文山先生全集》,一直不为人所知。


宋史本传称江万里“器望清峻,论议风采倾动于时”。但可惜得很,他没有文集传世,诗文流传甚少,这大概也是他对于后世不大知名的一个原因吧。从现存的江万里的作品看来,最能反映他的坚贞气节的诗作,当推《宋诗纪事》评说为“缠绵悱恻,情见乎词”的这首《绝句》:



草际春回宿雪消,强扶衰病傍溪柳。


东风不管梅花落,自酿新黄染柳条。



此诗含而不露,旨意深远,若置于《千家诗》中,我觉得在艺术造诣上非但毫不逊色,而且在思想格调上更是气吞五岳,光照千秋!


最能反映江万里的廉政、勤政主张,最具“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亲民意识的诗词,一是嘉熙四年(1240年)出知吉州军期间,其所作《劝农诗》:“农岂犹需我劝农,且从人意卜年丰。喜闻布谷声声急,莫为催科处处穷。父老前来吾语汝,官民相近古遗风。欲知太守乐其乐,乐在田家欢笑中。”二是《全宋词》收录的也是在这一时期写的《水调歌头(寿母)》,这是他的代表作:



生日重重见,余闰有新春。为吾母寿,富贵外物总休论。且说家怀旧话,教学也曾菽水,亲意尽欣欣。只此是真乐,乐岂在邦君!    吾二老,常说与,要廉勤。庐陵几千万户,休戚属儿身。三瑞堂中绿醑,酿就满城和气,端又属人伦。吾亦老吾老,谁不敬其亲。



江万里又是一位继承朱程理学的重要的教育家,他一生特别热心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白鹭洲书院以及道源书院、宗濂精舍三所书院。其中,以淳 礻右(左“礻”右“右”)元年(1241年)他在吉州州治庐陵县城东赣江之心创建的白鹭洲书院最为著名。他在此广泛收藏图书,收授门徒。开始时书院没有另任山长,他就自主其事,亲自为诸生讲学,忘其为地方父母官的身份。文天祥在白鹭州书院读书时,山长由江万里的门生欧阳守道担任,因此文天祥理所当然地自称是江万里的再传弟子。江西庐陵宋末多民族志土,除文天祥外,还有刘辰翁、邓光荐等,都是从白鹭洲书院走出来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刘辰翁(会孟),也是江万里的得意门生,又是知己之交。江万里殉国后,迁葬等后事都是由刘辰翁多方奔走、亲手打理的。刘辰翁对江万里在文学上的地位有过很高的评价,他在《江文忠公祠堂记》中将江万里与欧阳修相比,认为有“五似”:“其好士,似欧公;论谏,似欧公;变文体,似欧公;而又得谥似欧公;受乡人毁,似欧公。”刘辰翁在廷试时也得罪过贾似道,以后就以亲老为辞,不肯出仕。宋亡,他誓不仕元,一直到老死都过着隐居的生活。


当代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曾著《西湖与宋词》一文,他认为“民族志士的血泪作品,为宋词放出最后的光辉”,并举刘辰翁的《须溪词》为代表。刘辰翁作了好几首送春词和端午节词,都是怀念故国而联想到西湖的。《兰陵王·丙子送春》是其代表作,清代厉鹗作《论词绝句》有“送春苦调刘须溪”句称之。杭州破于德佑二年(1276)的丙子春天,“送春”就是暗寓亡国。夏先生指出,刘辰翁所作几首端午吊屈原词,实际上都是吊江万里的。举《金缕曲·壬午五日》一首:



  叶叶跳珠雨。里湖通、十里红香,画桡齐举。昨梦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  许。但动地、潮声如鼓。竹阁楼台青青草,问木棉、羁客魂归否。盘泣露,寺钟语。        梦回酷似灵均苦。叹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满眼离骚无人赋。忘却君愁吊古。任醉里乌乌缕缕。渺渺茂陵安期叟,共 高阝(左“高”右“阝”)池、夜别还于楚。采涧绿,久延伫。



  这词的前半首是指西湖葛岭的贾似道故居,并道出了一代奸相的可悲下场。后半首将殉国宰相江万里比作自沉汩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辰翁的另外几首端午节词,如《金缕曲·壬午端午》云:“谁似鄱阳鸱夷者,相望怀沙终古。”又如《行香子·次草窗忆古心公韵》云:“青山独往,回首伤神。叹魏阙身,磻石魄,汨罗身。”也都是借吊屈原而悼念江万里的。辰翁在词后特地加一小注:“公(古心即万里)尝谓余仙风道骨,不特文字为然,故屡著之,不敢忘。草窗,其族子也。”亡国之痛,故旧之情,知遇之恩,全都跃然纸上。


    到了明代,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在《止水亭铭》中盛赞江万里的殉国壮举,对他有过一个精彩的评语:“江公之名,与水同清;江公之节,与水同洁。水则清清,人则英英。千古此人,千古此铭。”


如果仅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江万里的人品、文品和气节,概括性评价他的一世英名,那分明就是:清,像水一般的清,彻底的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