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山岛,顾名思义,是鄱阳湖北岸的一座岛屿。1977年在没有筑矶山圩堤前,四周环水;2009年县城开发西区时,将后河淤塞,并把城区拓展至西河村委会辖地的蛤蟆石,使矶山岛同县城连成一体。矶山岛上有西河、矶山、中坝、松古山四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63.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1.1平方公里,有1740余户,9300余人。
矶山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2009年在龙口湾发现石斧一件,经鉴定是新石器时期(大约一万多年前)先民在矶山岛上生活、劳动的用具(现藏于县南山博物馆)。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中,更是“地饶胜概连庐蠡,江漾文光逼斗牛”。都昌八景中就有西河晚渡、石壁精舍、陶侯钓矶、矶山樵唱、彭蠡渔歌等五景在矶山岛。历朝历代凡是到过都昌(鄡阳)县的文人墨客,都驻足于矶山岛,留下了一千余首歌词诗赋。矶山岛的山水自然景观,培植了“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田园诗派”鼻祖陶渊明。所以说,矶山岛是都昌县旅游资源最丰富的一处圣地,加上都南高速建成,矶山岛就成了南昌市的后花园。
矶山岛旅游资源丰富,可沿鄱阳湖北岸湖岸线形成一条旅游观光带。西河村委会有五处景点,分别是:
“西河晚渡”。1977年以前,这里是矶山岛上村民进出县城的必经之水路。黄昏时,渡船载着樵夫卖柴、渔夫卖鱼回乡、小商小贩返城及小南门外星光点点,折射出停泊的商船、货船的灯火和城内古街的琴箫声、歌舞声、小贩的吆喝声,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其次是陶母文化园。陶母湛氏是中华民族四大贤母之一,唐朝官平章事(右丞相)舒元舆游矶山岛发现了陶母墓时,欣然写下了《陶母坟板文》。
陶侃桓公庙。陶侃桓公庙是矶山人民为纪念陶侃而建的。庙堂建于民国廿六年(1937年),2001年庙堂由陆家垄移建至现址。当时塑有陶侃像及护身菩萨,庙宇建成后香火一直很盛。
在西河村委会辖地的线鸡垄上首,就是都昌八景之一石壁精舍。据《佛学》记载,谢灵运在石壁精舍注释和润改佛教典籍《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大般涅槃经》。
转过石壁精舍就是陶侯钓矶。据《异苑》载,东晋陶侃,少孤贫尝坐此石而钓,累年不移,其石膝磨有痕。
矶山村委会有七处景点,分别是:刘家洲的鄡阳漕仓。据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载,晋景平元年,陶侃将鄡阳县漕仓移至钓圻邸阁,即钓矶邸阁。
晚唐落第才子罗隐(833—909)墓,葬在红卫堤东头。宋绍圣二年(1093年)开挖后河颈时,挖到了罗隐墓,墓钤上曰:“此地好行船,权葬一千年,直待顾主簿,移我到望仙。”意思是:我本想在这里睡一千年,还只睡了104年。直待顾主簿,移我到望仙。罗隐殁葬都昌县城西门外,在挖后河颈时挖到了其墓,挖后河颈工程正好是县署的顾主簿负责。你说怪不怪。
走过红卫堤就是狮子山的新妇洞和雷打石。这两处景点讲的是陶门娶亲和鄱阳湖大盗向宝的民间故事。
看过雷打石,越过莲花冲就到了陶园水库,水库中有块平地,就是陶侃母子的故居地址。陶侃入仕之前,孤儿寡母就在陶园冲过着“子钓(捕)鱼、母种桑麻、绩线”的贫苦日子。
从陶园水库出来上灵峰寺公路,就是灵峰寺景点群。灵峰寺由门楼、钟鼓楼、百佛长廊、三佛殿、莲花台、文化长廊、苏许殿、观音殿、地藏王殿、三圣殿、观湖广场、油盐潭、牛马靴迹、咚咚吭等景点组成。进山门楼上端横匾“灵峰寺”、“灵峰翰墨香”是原中顾委委员、刘少奇女婿沃宝田先生亲笔书写的。
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残碑记载,苏许庵建于晋安帝隆安辛丑(401年)年,饶河两岸民众为纪念苏耽、许旌阳,在大矶山南峡建造了半间庵堂,庵堂移至大矶山颠后,原址一直叫半庵。2020年6月,仁锦大法师受礼请承灵峰寺主持,并募集善款2000余万元,打造全新的灵峰寺。
站在观湖广场上看,下面就是大矶山南峡谷,山谷东边有块平地,那里曾经有座闻名遐迩的书舍,就是南宋末年,王石梁创办的矶山书舍。王时潜(1245—1321),号石梁。在大矶山南面峡谷中创办了矶山书舍。王石梁在矶山书舍,一边注释《礼记》,一边教书育人。他同陈澔亦师亦友,陈澔后来在他的《礼记集说》中,大篇幅地引用王石梁《礼记注释》中的条文,阐述他的礼学观念。王石梁的学生钟国光(大树乡晚钟庙村人),于元延佑二年登张起岩榜进士。
峡谷西面就是陈友谅的“营盘”。相传朱陈在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曾在大矶山扎营安寨,并在山顶置设烟墩。兵败后的几个月后,传说有村民在此地挖出了军粮。
中坝村委会辖地有两处景点。一是万亩养殖基地。矶山岛上的村民历代秉承“渔樵耕读”的生产、生活习俗,捕鱼养鱼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万亩鱼池可以满足旅游者垂钓和享受“农家乐”的美食。
中坝村委会的鄱阳湖水域,是国家确定的江豚保护区,可在适当的位置建立一至三个江豚观赏站,供游客全年可以观赏到饶河的“江猪拜浪”。
松古山村委会有四处景点:她的南、西两个方向都是千字湖,秋冬两季蓼子花盛开,观赏蓼子花的游客是一批又一批。同时又是观赏麋鹿觅食和观赏候鸟的最佳位置,只要稍加打造,提高观赏设施,就是一处很好的景点。
其次是打造好小矶山景点。小矶山的中段原来有座太子庙,是纪念朱元璋长子朱标而建。元至正廿三年(1363年)四月,朱元璋率舟师二十万,从湖口逆水而上解洪州之围,当时陈友谅有舟师六十万。攻陈部的前部先锋就是朱标。朱标率五千精锐舟师,从湖口杀到小矶山,后在山上建立牢固的营寨,为大部队攻战渚溪河口,起到了“尖刀”作用。朱军攻占了渚溪河口,陈友谅只好退守康郎山。朱陈鄱湖大战结束后,朱标因伤势过重,薨于南京。矶山岛民众为纪念朱标舍生忘死杀敌的精神,建庙纪念。
再就是朱元璋点将台。在松古山西北角有一处稍高出地面平台,这就是朱元璋的点将台。当朱标占领小矶山后,渚溪河口被朱元璋占领,二十万水师大军驻扎在千字湖,朱元璋的指挥船队就停泊在松古山北,所以岸边设有点将台。
松古山南麓有座乌龙寺,寺庙供奉在渚溪河口战死的朱元璋麾下的两员大将,一是陶三相公,一是李祈。都昌、星子、鄱阳、永修四县民众为纪念两员大将而建庙纪念。
矶山岛在几千年中造就了很多独特的美食文化,有色子粉、鲊鱼、红鱼、促菜、耨圆、蛋羹汤等等。
矶山岛交通方便,由县城至中坝、城西大道至松古山、疏港公路的三条公路畅通矶山岛。
当前正是蓼子花盛开季节,欢迎各地游客来矶山岛观光旅游。
都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