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拍团鱼
“拍团鱼”就是徒手捉脚鱼。
一般人要是钓上一只脚鱼,会吓得半死,深怕它的板牙咬住,摘钩时不知从哪里下手。可我们能徒手从水底下把它捉上岸来。
这可是一门绝活。首先你得会游泳,光会游还不行,还得会潜水;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有胆量、有技术徒手把水底下泥巴里的脚鱼捉出来。
脚鱼非常胆小,听见大的声响,就会凭借它特有的脚,扒开水底的泥巴把自己迅速埋起来。这就是它的“小聪明”误了大事情了。我们知道,日积月累沉积于水底的泥巴必定腐臭不堪,泥巴一变质,就会产生大量的沼气,这些沼气一部分就裹在了泥巴里。自作聪明的脚鱼,扒开泥巴,必定将沼气释放出来,这些冒着泡泡的沼气,我们把它叫做“花”,或者“下花”。这些“花”便给捉脚鱼的人提供了准确的位置了。
针对脚鱼的这个特点,人们便有了逼它钻泥巴的方法。先从脚鱼最喜欢打洞做窝的石坝、硬坎、老树兜处下水,沿途以“狗爬式”的动作(用脚拍打水面)游一圈。主要是防止脚鱼躲进岸边的窝洞里,而先把它逼到深水里。然后双手五指并拢拱起,用力交叉拍击水体,发出沉闷的“咚咚”之声。我们把这种动作叫做“打水雷”。精通这项手艺的人,水雷打得特响,加上池塘周边的回声,不要说水底下,即便是岸上也称得上“震耳欲聋”!水底下的脚鱼那经得起这般惊吓,早吓得屁滚尿流钻泥巴了。所以就叫“拍团鱼”!
“拍”团鱼须团伙作业,一般由两三人组成。一人在岸上提着编织袋保管脚鱼兼看“花”,其他的人在水里“拍”。也有胆子大的一点的脚鱼,就是不“下花”,但也吓得贴靠泥巴爬行,水面上就会看见一长溜气泡泡。这种爬行的脚鱼是抓不到的,必须加大力度打水雷,直至吓得它钻入泥巴“下花”为止。
难度最大的是看见“花”,而把脚鱼从泥巴里捉回来:先游到冒泡的地方,双腿自然下沉,下巴对准气泡,憋足一口气,突然翻身头向下 ,一个猛子扎下去。要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脚鱼下花的地方。迅速将脚尖插入泥巴,防止身体浮起来,再用手慢慢摸找脚鱼。摸到泥巴里的脚鱼后,先要判断脚鱼头的方向(其实也好判断,脚鱼在泥里一般都是头微向下,尾巴在上),再用一只手按住脚鱼背,另一只手放在脚鱼的肩部。被按住的脚鱼第一反应就是将脖子伸出来咬渔人放在它背上的手,这时,渔人另一只手迅速滑下去,正好掐住它的长脖子。在我们游离水底的当儿,它的四条腿会不停的抓人,你得特别小心。
薄泥巴里的脚鱼最难捉,因为分不清它的头尾方向,弄不好会被它咬一口。它一口的板牙,咬人很痛的,甚至扯下一块皮来,这时你得忍着。不过高手是很少被咬的。
听我妈说,我小时候特别乖,从不大哭,所以我的肺活量特别的小,一口气憋不长。潜下水不一会,我就得冒出水面,也就很难抓住深水里的脚鱼了。我一般是打打水雷,或者在岸上看花。
如今的团鱼凤毛麟角似的稀少,都已成“中华鳖精”了。再牢的巴掌怕也是拍不出“团鱼花”来哟!
五,放黄牙头
不要以为放黄牙头就是把黄牙头放掉,其实就是钓黄牙头。
每逢鄱阳湖水泛滥之时,肄虐的洪水会把成片的良田淹没。田里的庄家(快成熟稻子),全都变成了鱼的粮食。这时除鲹鲦最多外,其次就是黄牙头了。
黄牙头浑身是肉且没有散刺,加之同酸菜一煮,特别的好吃。就因为它有这么多优点,馋嘴巴的人类人怎能放过它哩。
先从渔具店买来一块钱一包(100只)的“黄牙头鱼钩”。这种钩有别于普通鱼钩,不但有长长的倒刺,而且钩尖是向一边微微歪着的,我们习惯把它叫做“歪嘴钩”,是专门用来钓黄牙头的。再准备几十根两尺长的小竹竿,每根结上两三尺长的缝衣线,绑上一只歪嘴钩,工具就算完备了。
钓饵就是粗粗的红蚯蚓。我们当地的红蚯蚓随处可挖,只要带一把锄头就行。选地也有讲究,最好是选靠近老港沙洲的边缘深浅交接处。每隔一米的距离插一根,钓饵离水面一到两尺。一长溜可插几十根。保持一样的角度,远远看去就像是列队接受检阅的士兵。
这时的渔者端坐在高处,或竹笛吹横,或子棋行河。不能闲着的还是眼睛。当那根竿子开始“拜年”了,就说明是黄牙头上钩了。不用抖竿,提上来就在钩上。光溜溜、黄澄澄,张着大嘴,叉开双鳍,口里不停的叫着“咔痨、咔痨”(老家的“咔痨”是“吃吃去死”的意思)。这时的渔者必定会接嘴:“就是吃吃去死(咔痨),自讨的”。一种孔乙己式的成就感,跃然脸上!
最开心的时刻是多根竿子同时“拜年”,最烦的就是摘钩。那歪嘴巴的钩子一是能防止其它的小鱼拉扯掉蚯蚓,更主要的是鱼咬钩后不容易脱钩,所以摘钩特别难。弄不好被黄牙头的毒鳍刺中,痛得就像是打摆子(虐疾)似的寒战。有些钩子被它吞到肚子里,那也就只好把线剪断,回家处理了。
这都是以前的事,如今离家多年了,据说山峡建成后,老家从没发过大水,也就没有黄牙头可“放”了!
六,“迷 魂阵”
迷 魂阵是一种具有高超技术和磅礴气势的“大款”捕鱼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捕鱼大小绝杀,破坏本就快要枯竭的鱼类资源,现在是禁止使用的。拙文的目的绝非无视国家法律,而提倡用这种方法来捕鱼。因为鄙人觉得这种曾经是一种产业而养活多多少少渔民的手艺,凝聚了我们人类的许多智慧和勤劳。
迷 魂阵有两大类:一类是大型的,一类是小型的。大型的迷 魂阵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一个鱼阵一两里路见方,远远望去,就像是小说里诸葛孔明的八阵图,叫我们常人摸不着头脑,摸不着门道。
夏天涨水之时,渔民选一处地势平坦的开阔水面,用竹篙支撑着一片一片的自制网片,南北东西交错布防。你千万别以为是把鱼围起来,要是那样,就不叫“阵”了。围网并不相互连接,甚至彼此相隔很远,来往的商船渔船可以任意穿梭于阵中,不受阻碍。按理说进入阵中的鱼儿也就可以随进随出了,但回答是否定的。聪明的人就是摸透了鱼的习性,知道鱼儿遇到什么情况(例如深浅、流势和人们人为设置在水底的红布、白布)会掉头向某个方向游去。鱼儿就是在这种本来随时可以逃走的情况下,却一步一步被诱导到最后的“天井”里。天井有倒须是只能进不能出来的,人视它为天井,其实就是鱼的地狱。这就叫“近水知鱼性”!
小型的迷 魂阵现在很多地方还在使用。就是用网布拦腰把水面截断,中间留一个圆形的大孔,大孔连接一个圆柱形的网兜,网兜由大逐渐变小,沿途设有倒须,鱼儿只能前进不能后撤,最后就是踏上不归之路了。
我无意详细介绍迷 魂阵的技术细节,我主要说的是,它当时其实是我们当地人的一种产业——无论渔民还是农民。渔民靠它生存,自不必多说。我们这些沿湖的农民,其实也受益匪浅。
冬天没有农活干,家家户户的妇女便从事着另一手艺:搓蔴纺线,为当地的最大的“渔网村”提供半成品(纱线),挣点零花钱;男子汉冬天也不闲着,就是把我们当地当柴烧的稻草,搓成稻草绳,一两毛钱一斤卖给布迷 魂阵的渔民固定渔网(那时可没有尼龙绳啊)。别看价钱很低,那时可是我们当地人过年的道道啊!
再见吧,口诛笔伐的迷 魂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