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县里想在凤凰山建个啥山庄,要平村里的祖坟,棉根头肯定还在被那件莫名其妙地失掉族谱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极感头痛。
这是个袁姓村,叫袁家畈,背靠高低适宜状如丽鸟的凤凰山。村里百多户人家,有着数百年的悠长繁衍史。古话说索根究源,觅祖扬宗,袁家畈同其他许多的村族一样,将祖宗发脉下来的骄傲壮大历史尽入谱案,以便延续。文革后的农村在广阔的田野上逐渐卷起了“修谱”风,时至今日,人们更不用担心,“修谱”被当作“搞宗族”给你戴高帽子游行示众,比赛似的推陈出新,大张旗鼓地弄得风生水起。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村庄还建起了祠堂,祠堂在不失古香古色中揉入了现代化的建筑气息,显得古今相承,洋土结合。
袁家畈也建了非常气派的祠堂,只不过族谱却不像有的村里那样放入堂内,而是搁置在某家。后来因有人眼红放了族谱的那家人丁呈直线兴旺,近年才按“房”每年轮流着保管。在江南农村,每个祖先的分支称为一房,房份的大小自然得看这位祖先的分支发展快慢而定。棉根头严格地说没有房份,父亲以上的三代都是单传,只有到了他父亲的这代,才争气一下生了六个儿子。幸好独房独份的弱势如今不影响族谱的拥有保管权,去年便轮到了他的大家庭里“坐谱”。
农村中有人就有势,没势被人欺,对于棉跟头家,旺盛人口迫在眉切。可八十高龄的父亲一贯本分,现在还成了“人老无用处,树老当柴烧”的老朽,除了知道唠叨些耶稣圣经,别的事不知。母亲已过世。六兄弟中棉根头老大。“坐谱”就是管谱,是何等大喜事,犹如紫薇星驾临,蓬荜生辉。棉跟头有两个儿子,前年大儿子结了婚,下年生了个女儿,去年媳妇又怀了孕。他多想籍借族谱里的旺人神光,而五个弟弟的儿子都没有结婚,于是就无疑“坐谱”到了他的家里。
乡下人“坐谱”到哪家有个交接仪式,定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先由上届管谱的人把谱送回祠堂,再等拜完谱年上完谱后由下届管谱的人接去。一送一迎,一交一接,过程有德高望重的长辈参与佐证,村里人敲着锣鼓鸣着炮,气氛颇为隆重。把谱迎回家那天,棉跟头的整个大家庭都很兴奋。特别是他,犹如恭迎送子观音的驾临,怀着无比虔诚心,同二弟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抬着谱轿,屁颠屁颠地把谱接回家。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许是族谱被安放在家里后,那堆新旧不齐、画着先人像的黄表纸里头,确实蕴涵着无有灵光,大媳妇真的生下了儿子,使他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爷爷。这下棉跟头高兴极了,今年大年初一一大早,欢天喜地地同儿子把族谱恭送回了祠堂。
谁知把族谱送回祠堂后,等拜完谱年却傻眼了,下届管谱的人从他手里点数过手时,发现二十八本老谱只有二十六本,少了两本。
谱有新旧,新谱是近年修的,那少了的两本正是老“谱头”,上面印有袁家元祖开姓的原始画像。这下引起了群情鼎沸,恶言恶语像满天的石子砸向棉跟头,砸得棉根头蒙头转向,有理难言,无处躲避。轻者骂棉跟头不负责任,怎么把如此贵重的东西给弄丢了;重者说他是肯定想多生孙子,故意留下了老谱头,好使自己和五个兄弟,人丁速增家族兴旺。因为这些年的事实大家都看到了,族谱若到了谁家谁家就会发,何况是元祖谱头,哪家人拥有就会无疑能得到先祖的庇佑。
后来又传出了流言飞语,说那两本老谱头是乾隆年间修的,迄今几百年,属于民间文物。而文物值很多钱的,有人添油加醋,说棉跟头的四弟在深圳倒卖收藏品,偷偷卖了六十万。
棉根头如同架在火上活烤的羊羔,烤得熬熬惨叫,觉得比窦娥还冤。他抓起一只鸡,拿着一把刀,想在祠堂的列祖列宗面前剁鸡头以示自己清白,被那菜茂叔拦住了。棉根头只好找到移交给他族谱的上届人,上届人是他姨夫的爹,他的小姨子嫁在了本村。棉跟头记得当时接谱时,因为考虑到亲戚,不好意思细致点,只点了新谱数,老谱就顺手检进了谱箱,提笔就签了字。如今却少了老谱,不得不问问。
还好姨夫的爹记得那回事,虽然记不清老谱多少本,总算记清了新旧谱的合计数,这合计数与他移交给下届的数量正好。可第二天开群众会时,姨夫的爹却没去大会作证,姨夫的弟弟说在移交时,棉跟头自己签了字的,没点清数量是他的事,反正有字为据,怨不得别人。
这下棉根头又傻眼了。本以为有姨夫的爹去作证,可以洗清藏或卖谱的冤屈,没想到事情发生了急转,后悔昨天没有带村长同去,就是有儿子若多个心眼录个音也能够证明清白。五个弟弟一齐怂恿,说既然不是你的事,谱在他家就早少了,你就是翻脸都要翻出个明白来。
棉根头何尝不想与姨夫的爹翻脸,就是和小姨子夫妻俩翻脸都不怕,受这冤枉气简直快被人逼疯了。但他冷静下来后想到了一个问题,失谱是引起全村人公愤的事,谁也不愿担此罪名,姨夫的爹只要一作证,势必便责任到了他头上,卷入到这趟浑水当中。昨天问他的时候肯定没想到许多,一问就如实很快说了,事后才想到严重性。自己和他沾了姨夫的亲,又是同一个村庄上,今后要长来长往,总不能为了脱己,把他推到那风口浪尖上。况且要老婆与妹妹翻脸,也难做到。
缠弓打棉花地为了失谱的事情闹了一整个正月,棉根头不但被逼无奈地跟随几个村代表,走访了附近别村的袁姓宗族,而且还去派出所报了案。他正头大,村长袁似球却一日从乡政府开会带来消息,说县里看好村里的凤凰山,准备在这儿搞旅游开发,建造别墅凤凰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