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十三岁时,随父亲去九江玩,九江的一位中年阿姨就问起都昌的米饺子,她说,都昌的米饺子好吃。她以前在都昌的蔡岭插过队,吃米饺子自然是她对往事的一种回味。可我那时年纪小,根本不体会人家的感情,再说,对米饺子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也就没和人家多聊一些关于米饺子的话题。现在想起来实在是一种遗憾!
米饺子,都昌人称“饺子粑”,就是用米粉做的一种饺子。大凡饺子都是以面粉为主料,因为面粉性黏而韧,可揉可捏,包饺子自然不在话下;而米粉则不然,米粉没有韧性,捏不成粉皮,包饺子也就难得多。米饺子也就因此而显得珍贵了。
包米饺子得用上好的晚米,淘净沙粒、杂质,浸透水后沥起,上蒸笼蒸至一定火侯,待冷却后,再磨成粉。和面也挺讲究,得用沸水。经过这样处理后,粉团就可以或捏或擀成薄薄的饺子皮儿,而不致于开裂。
都昌的米饺子,馅儿特随意。视各人的口味不同,鲜肉、腊肉自不必说,韭菜、葱蒜、豆角、萝卜、炎菜(干梅菜),甚至豆腐、香菇之类,皆可入馅,或咸, 或酸, 或辣, 或甜,或荤,或素。米饺子都是“蒸饺”,那刚出笼的米饺子,观之,小巧玲珑,晶莹剔透,白如玉,鲜欲滴。咬之,脆嫩不腻,清香满口。
都昌,位居鄱阳湖畔,古时为南北交通要道,多有走南闯北之商贾,见识极广。大概是某位先祖对饺子有种偏爱,而面粉多产北方,本地则盛产大米,便动了用米粉包饺子的念头。其肯定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试验,再失败、再试验,终于成功地用米粉包成了饺子。然后,渐渐地在都昌,乃至邻县传播开了。
都昌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元月灯,二月花,三月清明,四月八,五月端午,六月社……”每个节日都要做粑,而“饺子粑”都是必不可少的。可见,米饺子在都昌人心目中的份量。不光节日如此,现在,都昌县城专门卖米饺子的大小店铺有近百家,米饺子已经成了都昌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都昌人来说,米饺子不光是一种地方小吃,更是一种地方传统文化,它有别于其他所有的地方。从“米饺子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出,都昌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从都昌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中,从周溪红红火火的珍珠养殖中,我们可以看出,此种精神,正在当代都昌人手中,被逐渐发扬光大。
朋友,到都昌来了,千万别忘记尝一尝都昌的“饺子粑”!
注:本文曾在《浔阳晚报》发表过,是本人原创.请各位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