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散文总是反映百姓生活,并折射出时代的气息和变迁。比如朱自清的〈背影〉。
对故乡的怀念,其本质是对自己过去的怀念,对青春对童年的怀念,是对人生的追忆。因为,故乡在你心中留下记忆的时候,你也把自己的生命的那一段放到并存留在故乡,故乡故乡即是过去的生活场景。
这是一篇好文章,好散文。下面是我在十年前写的一篇短文,自己也很看重的文章,记录了乡情乡里。
江西都昌过年习俗
我老家是江西都昌县北山乡,地处鄱阳湖滨的丘陵地带。夕阳西下,隔鄱阳湖横看匡庐。过一个湖湾,跨一个山头,那说话的音调和用词可能就不同。同样,婚丧嫁娶等等的习俗也各有差别。过年的习俗,有大同,更有小异,很多自然村都有自己的传统。
我们那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家家户户要放鞭炮,正式吃顿夜饭。从这天以后,每天都有过年的,一直到除夕,不过现在一般都在腊月二十七以后才有。据说,这是各个祖上留下来的,有的是因为祖宗要出门经商,大年三十那天不在家,所以提前;有的则是丰收了,祖宗好客,在大年三十前几天,趁亲友有空,把大家请来,一起吃顿提前的年夜饭。据说还有的则是因为邻村提前过年,鞭炮放得响,油盐过垅香,自己家的孩子闹,没办法,半夜起来准备年夜饭,这样在二十九日凌晨吃年夜饭的也不少。我两个姐家都在腊月二十八日晚上过年,一个姑姑家在二十九日凌晨过年,我们兄弟谁到谁家去过年,到时都要“讨论”一次。大年三十那顿年夜饭照样还吃,只是没这隆重丰盛。在吃年夜饭前,全村男女老少要到祖厅去祭奠祖宗(解放前,妇女不能参加),各家各户带上自己的“神福盆”,供奉在祖宗的牌位前,这盆里放着猪的头尾四足(象征一个全猪)、鸡、鱼、饭等,然后烧纸、敬香、放鞭炮。我们那里有个村,还到野外的地界边祭奠祖宗,据说,他们的祖宗曾经是要饭的,没地方过年,只有在野外过年。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们每家的门上都要挂大蒜,家里的每个房间都要点灯,使之光亮。现在是电灯,以至于我们那里的电力部门叫苦不迭,说我们的鸡笼里面都点了灯泡,在除夕之夜给电力供应造成紧张。这些都是为了“避邪”,有的村在这天晚上不能开门出门,以免邪气进门;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能捡起来,以免捡东西时低头弯腰,邪气容易附身。在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每个村都玩龙灯,不过这龙是稻草扎的,据说这种龙更中用,更有威力,更能驱邪,人们举着这龙灯到各家各户,最后在村子的周围地界游上几圈,猛烈地敲打锣鼓,把邪气赶走,所以特别要注意不要走过自己村子的地界,以免别的村子有意见,说把邪气赶到他们那儿去了。最后在热烈的锣鼓声中把这条“龙”在村子的下水边烧掉。现在,我们村舞龙灯纯粹成了孩子的娱乐,大人为之助兴,大家不再相信什么邪气了,但还遵守以前的规则。
为了预测来年的气候,我们那里有个说法,除夕之夜留出一碗米饭,盖好,一直到正月十五晚上再打开看,这时米饭已经变霉,会有各种颜色,如果乌色的多,象征风多;黑色的多,雨多;黄色的多,谷多;白色的多,阳光多。现在几乎没人再做这个试验了。
我上面说的“大同”,估计适用范围有的不超过半个乡或一个乡,可惜我不是研究民俗的,我们那里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活化石,欢迎大家到江西,到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