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229
-
- 注册时间2008-10-17
- 最后登录2025-04-13
- 在线时间3781小时
-
- 发帖3220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积分833264
- 贡献值23129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2204
- 积分
- 833264
- 贡献值
- 23129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378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近日,南昌大学副教授董超深入大港镇,与当地打岔伞传承人展开交流与调研,全力为这一珍贵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岔伞,探寻传承与创新的新契机。 在大港镇大田村,董超与打岔伞传承人围坐一团,进行了一场诚挚且深入的交谈。交谈中,董超对打岔伞的历史起源、表演形式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展开了细致了解。 打岔伞表演团队固定为九人,分别由丑头、四男(花鼓腿)以及四女(花鼓娘)构成 。表演过程中,舞者和着独特的锣鼓经节奏,行云流水般做出 “拜四方”“扭麻花” 等一系列复杂多变、极具观赏性的舞蹈动作。 打岔伞流传于大港镇、鸣山乡、蔡岭镇等地,起源于隋朝末年。相传李世民作战失利被隋军围追,他令军士化装成花鼓娘,通过答非所问、故意打岔以及唱跳的方式骗过隋军,成功脱险。后来,商丘百姓为纪念此事编成舞蹈《打岔伞》,每年上元灯节跳此舞以求平安。都昌大港的河南商丘移民将这一舞蹈带到此地,经过数百年发展,打岔伞在都昌生根发芽、独具风格。 来源:都昌县融媒体中心 赵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