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37009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5-03-29
- 在线时间1318小时
-
- 发帖9403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积分1294191
- 贡献值11530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94038
- 积分
- 1294191
- 贡献值
- 11530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31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2025年春在原厂址地复林 2025年3月24日,我应都昌县林业局之邀,赴武垦林场采访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激发国有林场联营机制的典型经验。当天,春光明媚,从大港镇中学与都昌公益林保护中心武山林场办公楼之间的一条大道入山,有当地农民在刚刚用挖掘机清理过杂草与柴篷的山坡上栽植蔓荆子与结香花。望着从无人打理的荆棘丛生、榛莽遍地的一片沉寂之地,到眼前满山峦沃土翻滚、幼苗成行的新植地,再想到栉风沐雨若干时节后的这片土地上的新绿渐绽,乃至林下经济苑地的名贵中药材产业催生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在心中不禁吟唱出对都昌林业部门干职开拓进取、干事成事的一首赞歌来。 原都昌机械厂残墙 我在现场看见一堵用港溪中的鹅卵石垒起来约一米二高,再砌了五层条砖的一长段残垣,带有历史沧桑感地纵向立在山坡上。残墙没被推倒,而且当下的林业开发者有意去保护它,使之成为一道风景线,这实在是令人称道的事。这片林地绿树成荫后,林业部门在规划里是要打造成文旅与康养基地的,这道墙到那时就不只是一方路标,更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这道残墙是如何形成的?又有什么岁月里的故事呢?陪同我采访的都昌县公益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强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出生在武垦彭冲涧,在武山怀抱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他在林业部门参加工作后,又在国有武山林场工作多年,武垦就是他的故园。王强告诉我,那墙是曾经的大港工业区里的原都昌县机械厂遗迹。 本文作者2025年3月24日在武垦彭冲涧 我对都昌这片土地上的人文历史总是满怀激情地嵌入式挖掘和书写,关于都昌县机械厂的厂史,一时难于采访当年建设者作生动的讲述,回到县城后,我便翻阅《都昌县志》(1993年新华出版社)与《都昌工业史》(2021年中国文化出版社),撷取都昌县机械厂的那页厂史,我想,既可勾起县机械厂老职工对峥嵘岁月的回首,又可为日后因为文旅之行步入此涧的人们提供一段关于残墙的文化絮语。在《都昌工业史》(都昌县工业经济联合会编程芬著)第四编第二章第十节关于都昌县机械厂的历史,如此叙述: 原厂办公地(来自资料图) 都昌机械厂是县属地方国有企业。1970年创办大港工业区时建成。1970年7月建厂,初名机床厂,主要设备均从农机厂调拨,厂址在武山林场区域内,厂区占地35亩,厂房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生产区和生活区,主要从事机械制造,业务上隶属于江西省机电设备公司,技术上由机械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指导。 1972年,县插秧机厂和农机配件厂并入,改称“三机厂”,厂址未变。1974年易名为县机械厂。该厂具有铸造、五金加工、装配、修理能力。主要产品有:制造气焊气割设备,各种型号和规格的乙炔发生器;DH2-DH5型各种治络顶针类;QH125-QB320型各种规格的廻转机用平口钳;LS-120型分离脱水离心机;GT2型液压弓锯床等。产品销往省内外,有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福建等省市。销售高峰期,年销售额达120余万元,年利税近20万元。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企业发展等一直都处于稳定良好的状态。曾多次获得县市各项表彰奖励。如: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连续荣获年度先进单位称号;党务工作先进党支部;先进工会职工之家。荣获江西省机用平口钳优质产品奖;华东地区DH2-DH5型活络顶针质量评比优胜奖;IM3乙炔发生器华东地区优质产品奖。都昌报、九江日报数次刊登了企业的获奖事迹。都昌报曾以《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为题做了专题报道。机械厂为都昌县工业企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武垦通往大港集镇的蔡大公路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舵手,都昌县机械厂能取得辉煌的成绩,有工人们辛勤的汗水挥洒,也有更多的企业带头人挥洒了不少心血铸就。都昌机械厂第一任厂长是单辉武同志,他是解放都昌时期的南下干部,在筹建大港工业区机械厂的过程中,身先士卒,勤勉尽责。割茅草搭住棚,带领工人运木料,找石头,组织施工监督质量。建成砖木结构的干打垒式厂房,使其尽快投入了生产。随后又建起了干打垒式的职工宿舍及食堂等,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这为以后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起步的良好基础。在以后的继任厂长的领导下,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增建改建了生产房、宿舍、办公楼、食堂等。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种类齐全,具备了设计、生产、检测等配套能力。产品品种也由原来的较单一和技术含量较低转变为品种多类和性能先进。生产能力逐年增强提高。继任厂长依次是:李会浪、江德荣、陈建国、高朝钦、江民森、王宝贵。 我们来追溯都昌县机械厂创办之后,从1985年至2005年的办厂轨迹。据都昌县志载,都昌县机械厂1985年对老式排水乙炔发生器进行技术改造获得成功。yJP-1.0-1型排水式中压乙炔发生器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省经委颁发的1985年度优秀新产品称号,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该年总产值达81.40万元,销售收入达85.50万元,较1984年翻了一番。1987年,该厂试制成功的Q97系列多功能平口钳通过省级鉴定,属国内先进,并获得该年度省经委颁发的优秀新产品证书。1989年,全厂有职工117人,年工业总产值64.4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504元/人。年利税总额出现负增长,企业亏损达2.9万元。都昌县机械厂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万元,上缴税金2万元。自1993年承包经营期满后停产留守。2005年止,有职工80人,其中退休职工2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人。 原彭冲涧水文站 我们对都昌机械厂30余年的厂史几可作这样的概述:1970年7月创办于大港工业区,1985年前后,是它的鼎盛期,1995年前后日渐衰落,2005年前后在县工经委的组织下进行改制。出生于1957年的都昌县林业局退休干部杨通涛1998年4月至2009年4月担任了11年的武山林场场长(其间2003年兼县林业局副局长)。他在武山林场工作期间,务实办了不少事,比如修通梅溪分场盘山路、为梅溪分场接通高压电、对接武垦群众享受库区移民政策、新建武垦小学、建造林区隔火带等。在他的记忆里,都昌县机械厂(因是三个厂子合并的,当地老一辈人称其为“三机厂”)2000年前后厂房出租给万户镇一家民营企业家办水泵厂,后该水泵厂搬迁至县城芙蓉山工业园,“三机厂”车间闲置,日渐毁损。数名留守人员办理职工置换身份和处理遗留问题事宜。本来办厂地就是武山林场划出的,后来原厂址复林,直至当下重新高品位打造林下经济示范点。 武山林场 1970年10月创办的“大港工业区”,当时土法上马,由小到大,集中了28个厂(矿),集纳了1500余名干部职工。三年后调整与整顿,国营厂矿只保留了机械、麻纺、农药、造纸、陶器等厂。大港工业区的兴建,形成了都昌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干工业的高潮。原都昌机械厂至今留下的那段残墙,记录了都昌人在追求工业强县的长途跋涉中的不懈探索与艰苦拼搏…… 来源:汪国山九江都昌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