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峰北一方天,带月清流映万年。
鸡犬相闻泉煮酒,菊荷媲美豆生烟。
湖边五柳桃源著,河上濂溪理学篇。
德化思贤楼矗立,私园应愿变公田。
今天休息,巧遇六十二岁生日,想出去放松一下,正好送孙子去三小踢足球,顺便去南山公园溜达一番。
南山公园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东、南有巍峨、壮观的庐山作为天然屏障,西、北有九江市濂溪区高大、宏伟的建筑为依衬,半山半城,冬暖夏凉;有德化楼,思贤台,五柳湖,广佛寺,烈士陵园,荷塘,清心阁等多个景点,可算是市民休闲养生,收却浮躁,绽放自然的理想场所。传说这里曾是田园诗鼻祖陶渊明和理学鼻祖周敦颐归隐之地。
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富丽堂皇的公园门楼,两边是陶渊明和周敦颐《咏菊》,《咏荷》等名诗诗碑长廊;抬眼望去,整个南山郁郁葱葱,东西至高点清心阁、德化楼欣然入目,犹如金童玉女一般相互顾盼;清整而宽阔的广场被庐山北面的濂溪河支流带月河一分为二。因为是冬天,雨水稀少,涓涓细流沿河床卵石慢条斯理的哼着小曲,迈着细步;无忧无虑的小鱼儿在天堂般的人工湖内自由自在地追逐着,捕捉童翁们投放的美食;倒是溪岸的垂柳在朔风吹拂之下,象迟暮的老妇扭动僵硬的腰肢,摇头晃脑叫人心生怜悯。走过带月河上的石拱桥,来到许德珩,周敦颐两位大师的石像前,那威严不失祥和的神态,不由得叫人肃然以敬。深施一躬后,按惯例是直接拾阶而上思贤台,但今天却感觉有点力不从心,迟疑片刻后沿暄花径向右转,穿桃园,梅园,竹园,直达紫微园。要是初春、三月,这梅园、桃园可是美丽热闹的地方,有多少血气方刚的青春少年,来这里以梅花论品德,亮豪情;有多少才华横溢的儒雅之仕来这里咏红梅、赋诗词。更动人的季节莫过于阳春三月,那些情窦初开的俊男靓女,面对楚楚动人的桃花默许青春的青涩,或结金兰,觅知音。那冰雪聪明的梅花,那热情似火的桃花本来就是为他(她)们而生、而妍,而谢…
秋有秋的况味,冬天有冬天的庄严。梅园内那一排排列队整齐的冬梅,虽卸尽繁华,却风骨犹存。在园林工人的精心呵护下,下身都缠上了洁白而整齐的绷带,显得更加精神,干练。而那棕色的皮肤配上风刀霜剑刻下的岁月疤痕更是那么的神秘与自然。她们在静静地享受天地之精气,日月之精华,养精蓄锐,迎冰傲雪,待到瑞雪纷飞,冰封三尺之时,她便含苞开放,芬芳人间。 花儿是美丽的,花开花谢年年有;太阳是永恒的,日出日落,朝朝暮暮;只有人的百年生命都成奢望。但生命虽说短暂,精神却也永恒! 紫微园中的紫微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高贵与美丽,就象无数支拐杖一样栽在园中,说漂亮点也就是支龙头拐杖。记性真差,忘记了这是冬天,枝杈已被剪修…不过园内的月季,黄菊,红山茶照样鲜艳,这大概是天气变暖的恩赐吧。转过暄花径沿紫微园边的楠木径上坡来到了悠然亭广场。悠然亭广场位于南山半山腰上,大概三四百平米面积,晨练的市民还未散去,唱歌,跳舞,打大极的都有。我一个乡下来的老叟,似乎有点难于融入其中。四周悠转,忽然看见一块由花岗岩石打磨而成的标牌直指山上,一一悠然亭。标牌上还刻着一首诗“万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几片石多情,曾送渊明入醉乡。”啊!原来这里就是田园诗祖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回归田园种豆,採菊,饮酒,吟诗之地,“乡下人”之失落感烟消云散。我欣然吟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来,原来悠然亭由此而得名。 按标牌所指方向,踏阶而上,来到一群山环抱之处,方圆两百平米左右,周围用麻石打磨而成的长方形石块和小方柱砌成台阶和围墙,大理石铺就的台面上,正中央一座用现代材料建筑而成的六角亭悄然伫立,枣红色的琉璃瓦衬托金黄色的拱斗,显得格外亲和自然而美丽,檐角高翘,好象凌空飞舞的凤凰向来人诉说昔日的往事,朱红色的圆柱经素净而简单的栏杆围绕,使整个亭阁显得更加稳重,大方。用黄色回纹收边的黑色扁牌上雕刻着“悠然亭”三个大字,悬掛在亭门上方,以进亭的台阶互映,显得庄重而古朴。围墙外竹木参天,松柏青翠,茶绿枫红。座在亭中,南望庐山群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等名句再次在我脑海中回荡。穿越时空,仿佛看见一千六百年前的田园诗祖,粗布单衣,肩扛锄头,腋夹酒壶飘然而至。我诚惶诚恐的让在一傍:“请问您是哪路神仙!”
“晋朝隐仕五柳是也”。 我豁然明白:“您是此亭之主,田园诗鼻祖陶渊明隐仕。高人也,请座”!
“我是主,那您就是宾客,宾至如归,您请座"。说完老神仙手拈白须哈哈大笑。
如释负重的我有点迫不及待似的就问:“老诗祖,您本将门之后,身生官宦之家,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正值年轻力壮、青云直上之际,如何能做到辞官隐退,回归田园呢?这种豁达、从容、风骨教晚辈实在难于理解而又为之赞叹。身为农家子弟,我从未觉得种田有何等的悠闲!亭上‘悠然’二字又有何深意”! 老神仙没直作回答,而是把酒葫芦递给我,做了个先饮酒的手语。"老诗祖,我身体不好,不能饮酒”。
″不能饮?酒乃五谷之精华,怎么有害于人类,不要被现代医学而忽悠,吾乃无酒不劳作,无酒不赋诗啊…”老神仙若有所思继续说道:“至于吾辞官归隐嘛,其一,少无适俗韵,本性 爱丘山。其二,伴君如伴虎,耿直难为臣。其三,君子之风,焉能为五斗米而折腰,穷则独善其身。其四,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悠然′二字嘛,清贫怡然,隐逸淡然,躬耕悠然,圆寂就超然了”。老神仙说完把葫芦酒一饮而尽。一曲《归去来兮》就飘然而去……
山风有点寒冷,这必竟是大雪季节,不由得打了个冷颤,梦幻惊醒,思维陡然回归实现。 悠然亭广场上人越来越多,歌声.舞步声,喧闹声,声声入耳,打乱了我的思途。但我还是在努力回味梦幻中的一切。“清贫怡然”即贫穷者自在,富贵者多忧之意;“隐逸淡然”则与世无争,看淡所有;对“躬耕悠然"一说难于理解,要说环境所迫,为了生存那必须躬耕,“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是来不得半点懒性的劳作,脸朝黄土背朝天谈何悠然,要不就是苦中作乐自我安慰;君子之风,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是在不愁吃穿的前题下而为之,否則能不折腰?除非宁死而不屈!也许我等凡人是无法理解神仙级人物的心境。从″圆寂就超然了”这句话中似乎听出老神仙有种难言之隐,是否对自己身前事有所醒悟,还是… 也不知梦幻中的言行是否有违礼数,还望神仙海涵。
陶渊明,是一位贤士,拿到现今来说更是一股清流。他为人正直,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妒恶如仇,心系劳苦大众;同时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向往桃源生活,渴望自由。从一个封建官僚向一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转变,这其中肯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人说其平庸,懒散,酗酒至使最后乞丐而亡。个人认为这么一个有教养,有修为的诗人,怎么会如此不堪,天灾,人祸,疾病,及平时乐善好施,花光积蓄而贫困等,是他最后走向乞丐的主要原因。
“义熙鼎向寄奴轻,归去来兮绝宦情。特笔谁书晋处士,千年心事一朝明”。从竹园通往悠然亭的石板小径上来了一位老先生,在轻声吟唱着南宋诗人王柏写给陶渊明的诗句。毫无疑问他比我更懂陶渊明。 本该与老先生畅谈一番,但十点将至,孙子放课时间已到,不得不告退,沿着老先生上山来的竹园石板小径下山,并边走边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已乎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已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断续若悟之音与竹韵松涛互应,随着广佛寺的钟声而宁静。(张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