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0阅读
  • 0回复

热闹之后,归于平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31
积分
11686
贡献值
109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0小时
注册时间: 2020-04-09
我的老家
蔡岭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19
随着人们的陆续返程,回家过年再次成为了记忆里的期盼。人们因为过年而聚到一起,也因为过年而各奔东西。一次又一次的归乡与返程,是独属中国人的执着与浪漫。每一次回家过年,我们会重拾旧的温暖,也会勾起新的乡愁。

正月初三去到大舅家拜年,刚一进门我便看到了熟悉的场景。果盘、茶叶、香烟等一应俱全,而最吸引我的还是那盆炭火。只见黢黑的木炭围拢而搭,中间透出通红的炭火干净又旺盛。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是无法懂得这盆炭火的含义的。有炭火在,人们就能聚在一起;有炭火在,就有过年的气氛。人们围着炭火而坐,烤火者有之,闲聊者有之,玩手机者有之。就在我们围着炭火闲聊之时,耳边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电音。左耳听到的似乎是个男声,只听见一句:“发光的,一个就够了”。右耳听到的似乎不是人声,像是战争片里机枪的声音连绵不绝。待我循声望去才发现,原来是大表哥家的两个孩子在玩游戏。老大正在上高三,玩的是王者荣耀,刚刚那一局选的是后羿。老二上六年级,玩的是绝地求生,也就是网友常说的“吃鸡”。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有些感慨,我们这一代人是怎么过来的?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甚至连彩色电视都是稀罕物件。过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厚厚的鞭炮渣中拾捡没燃尽的鞭炮。没有想过有手机电脑会怎么样,更没有想过没有它们会怎么样。而现在,我们也成了经历过”没有手机的时代”的最后一代人了。

农村的过年其实分为两个阶段,年前是过年,年后就是拜年了。相比于数着日子盼过年,年后的拜年也是一项趣味十足的活动。大年初一祠堂和村里的年拜完后,亲戚之间的拜年就成了重头戏。由于各家的亲戚体量路程不同,在拜年之前大家都会商议一番。由此,也形成了“今日你做东,明日我做东”的热闹景象。记得小时候拜年,无论亲戚的路程远近,我们都是风雨无阻。有一年去二姨家拜年,前一晚下了一整夜的雪,路上积雪很深。我们一行人丝毫没有怯路,有说有笑地从雪地里趟出了一条路。沿途要经过好几个村庄,看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就像是一场旅行。整个过程没人喊累,也没有人望路兴叹,有的只是拜年的喜悦。如今,路越来越好走了,车也越来越方便了,拜年的意愿倒不强了。假如没有父母的陪同,年轻人基本很难迈出拜年的步伐。他们宁愿在手机上问候一声,甚至是发个红包,也不愿意去拜年。时代带来了生活的便捷与进步,也带来了传统的遗忘与疏远。有网友预测,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春节还会走亲戚的最后一代人。等我们的老一辈故去后,也许我们就不会再去拜年走亲戚了。假如真是这样,不知是庆幸,还是悲哀呢?

即便如今的年味比之孩童时期,似乎有了些许的倒退。然而,有些东西是没法淡薄的,它们已经成了过年的象征。什么时候过年,还有多久过年,只消看一眼墙上的日历便知晓。但是真正挑动人们过年DNA的,还是千家万户的烟花爆竹声。爆竹声一响,人们胸中关于过年的情感就会一股脑儿涌上来。爆竹的声音越大,越是连绵,人们感受到的年味就越浓厚。伴随着爆竹声升腾起的烟花,总是能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感觉。它们嘶吼着划过黑暗的长空,在最高点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小时候光顾着比较谁家的烟花大,谁家的烟花放起来好看。长大看过许多烟花,放过许多烟花后,才读懂烟花背后的含义。放烟花不是要比较谁家的好看,而是想告诉大家要享受当下。过年团聚就如同这璀璨摇曳的烟花,美丽温馨却也短暂。烟花爆竹本是为驱赶年兽而备,这也是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由来。只是,回顾历年过年的经历,仿佛自己才是那个传说中的年兽。未过年时在烟花爆竹声中回来,过完年又从烟花爆竹声中离开。过年就像是一场很热闹的梦,梦醒过后就会恢复平静。我们用360天的辛劳,编织了一个5天的美梦。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仅有珍惜而已。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