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百度“都昌柳树堰”,有两处,一是北山乡素仙村委会有柳树堰郭村,那里有个大雁养殖基地,另一个是都昌县城柳树堰。对于都昌县城的老居民来说,柳树堰镌刻于岁月的深处,抹不掉、长回望。我在此文梳理的县城柳树堰的一些人文历史,拉拉杂杂,是为“漫记”。吴换宝先生2025年元月在柳树堰
老城的柳树堰在哪呢?在东街之东。现在的东街入口处楼顶上那功力非凡的“东街”凌空二字,出处也不凡,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题。沿东街口至彭家阁(角)接老西街方向,一条约500米的东街左右两侧皆店铺,左侧中段从陡街口处店铺紧临的一块空地,便是柳树堰所在。七年前的旧城改造拆迁,留下了暂时闲置的一块柳树堰。听柳树堰的老街邻说,东街尽头靠九颂山河楼盘处,新近在规范一个高品位的托幼中心,自然是一项得周边数个小区居民欢怡的民心工程。 曾经的柳树堰是老城的一个居民区,有着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我是1985年春季开学的时候,从多宝中学调入县实验小学任教,算来至今在县城生活整整40年了,在岁月的淘洗里俨然成了一名老市民了,仅就定居都昌县城的年限来说,40年的“城龄”超过了现今居民的二分之一,抑或三分之二吗?写这篇文章的前夜,我蜷缩半个身子,就是筒状的电热烤火炉,听着歌曲,回忆我记忆中的柳树堰。说到听歌,如果硬要我列个最喜欢三首歌曲,我给出的答案是——一是早年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曲《我不想说》,杨钰莹首唱;二是近年流行的王琪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三是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这些经典歌曲都散发着淡淡的忧伤,皆有着怀旧的元素。我一边听着歌,一边脑海里呈现着关于柳树堰的印记。 高楼立林下的柳树堰空基
二三十年前,我通常进入柳树堰的街巷是从老广场菜市场,拾级而上至老大礼堂,从老黄梅戏团宿舍楼前折向东街,右侧便是现今东街的尽头,属改建的六层老房子还在,好像这栋楼兴建后做过县房管局的办公楼;左侧原来是县就业局的老宿舍,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时先后担任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的邵徽栋先生、陈向阳先生就住在这栋楼里,楼下临东街的是一间店铺很阔长的布匹店。布匹店隔东街正对着的,便是坐着轮椅修电视机的一个名叫赵怀都的师傅开办的电器修理店。樟树犹存
东街中端此处巷口(是叫向家巷吗?)去柳树堰,巷有点陡,且逼仄,巷道似乎长年被往下流的生活废水湿淋着。右侧一民居挂了个私人小旅馆的牌子。下了陡处,我在县教育局工作时的老领导向新建副局长的私宅就建在平地处,四周有多家同属一族的向姓人家居住,有向家院之称。向新建、张玉梅夫妇的私宅后来卖给了我在县实验小学教书时的同事孙肖冰老师。记得采访名医孙晓初、孙寄冰父子杏林佳话时,去过孙肖冰先生新购的柳树堰的家中,孙肖冰是一代名医孙寄冰之子。从下巷道往走行,屋宅间有开阔的通道,一棵大樟树旁是卢家院,我在县实验小学的同事卢谱佑、刘桂牡夫妇就住在柳树堰卢家院。卢老师听说已年逾九旬了,他是名师,教数学,在县实小读过书的人很多都是他的学生。我1985年3月调进实小任教三(4)班语文兼班主任,与卢老师的夫人刘桂牡老师同带平行班,那一届她带三(1)班,是实验班,用的语文教材与其他班都不同版。记得她班上有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叫郭睿琦。1980年代末,暑期常由县文化馆组织的夏令营文娱表演比赛,那时实小与县城二小几乎是打擂台的状态,看哪个学校占上风。实小这边的总辅导员是教体育的南昌人张水生老师,二小(今东湖学校)那边挂帅督阵的是范寿林老师。
从彭家阁方向拍东街
从卢家厅再往上走,路旁有数栋瓦顶的民居。记得拐角处有口古井,行人路过时总见有妇人用系了尼龙绳索的小水桶从井中提取上来清冽的水洗衣涤物,冬天氤氲着的水汽,让人想催向前去滤手。再行数步,有个小型公共厕所。复往上,有坡势处,响当当的都昌一代文人杨廷贵先生(1949年——2008年)的私宅就建在那,从他门前经过,见他手书的石刻“柳树堰×号”,是那种遒劲的“杨体”。从杨宅复上行,就到了原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坡上,已不属柳树堰的范畴了。对面是由老轧花厂地皮上修建的一个住宅小区,前后两幢小高层至今还在,暗黄的贴瓷墙面成为辨识老柳树堰大致方位的标识。柳树堰老门牌
县城柳树堰有柳姓先祖早居于此吗?承袭“河东世家”的都昌柳姓长者对此说法不一。由都昌县政协主编的《都昌姓氏与家风》(201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记有柳国英先生提供资料的一说,认为元至正年间,柳敕的八世孙柳昭二(1314年——1385年)从湖口荆墩老屋场迁都昌十都白水塘(今属南峰镇白水村辖),明洪武元年(1368年)迁都昌县市柳树堰,狮山乡长垅村委会上长垅柳村就是明天顺年间由柳树堰分迁。而2023年重修的都昌《河东柳氏宗谱》在各自村庄介绍专页里,狮山长垅上柳村对村庄的起源并不认同“柳树堰说”,有如此叙源:“从家谱和碑文上考证,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60年前后),本村由都昌县市界石迁十一都长亭乡。”这样的叙源,又与县城界石柳村的自述难以衔接,属都昌镇南山村委会所辖的界石柳村在《柳氏宗谱》里是如此叙其立村的:“(礼珩)公遂于乾隆年间由县市定居于此,迄今近三百年矣。”《柳氏宗谱》列出的县城柳氏集居地有北门柳家村、彭家阁柳家院、中学柳家厅、官塘实小柳家、金街岭柳家及城郊的南山塘柳家、界石柳家等数处,并无柳树堰柳家单列,这样说来,柳树堰的中心区即使曾有柳姓人家居住,也是散户,并没像向姓、卢姓那样形成一个聚居地。从柳树堰观南山灵运塔
对于地处柳树堰,往湖边方向的彭家阁柳家院祖居,我有印象。如果从下柳树堰的巷口处的东街往前行,左侧有胜利旅社,再往前是土杂门市部,底层是卖景德镇瓷器的一户店家,超店面经营的街上总是摆着碗碟,紧靠着的好像是老水产公司的办公楼。这段东街之右侧,有老财税局的办公地。再往前在与西街交叉口转角处,是一家理发店,县城老街坊在这家理发店的张师傅父子、葛师傅的手上都从“头”再来过无数次。若从东街行至彭家阁理发店处,往左折,便是老公安局的大门,县检察院、县法院也在大院的前部左侧办过公。老公安局大楼就是明清和民国年间的圣庙(又称文庙)所在,现都昌一中真正的溯源地在此,民国初年的县立初级中学最早就办于此。县公安局老办公大楼在彭家阁地势最高处,行至此的途径,可以是东街尽头的左折,亦可以是西街的直上了。从老公安局大门口往下坡,是一条可过大板车的狭巷,行至通往老中医院、老看守所、东湖中学的大道上。这条巷在彭家阁的起端左侧,柳家院的祖宅就立于些。据柳氏宗谱记载,此祖屋始建于光绪廿七年(1901年),由彭家阁柳家院先祖柳傚贤兴建。1981年所冠门牌号为“东街六巷8号”,2018年被拆迁不存。卢家古井 (资料图)
2019年2月,由时任都昌县政协主席的李建华先生担任主编的《都昌老城记忆——九街十三巷》正式经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用图文保存都昌老城历史风貌很有“资政存史”价值的书籍。关于柳树堰,此书留下了如此一段文字:“三巷归一柳树堰——柳树堰坐落在县城东街东边,由卢家巷、向家巷、新章巷三巷归一通往柳树堰。柳树堰分上堰、下堰,中间一个面积较大的水潭,水潭上有一条麻石堰坝,此潭为柳树堰中心区域,又称中堰,全堰长300多米,两岸柳树成荫而得名柳树堰。上堰周围有财神庙、罗家祠堂、冯家祠堂、卢家柏树院、向家厅、陈家厅,下堰有卢家堂、姜家学堂、周家会馆、柳家院、圣庙,这些高大雄伟的古建都集中在柳树堰,因此柳树堰成为县城教育、宗教、宗族活动中心。春来柳树成荫柏树相映,成为东街柳树堰周边妇女洗衣用水的好地方。”彭家阁柳家院祖屋 (资料图)
2025年元月7日,我特意约了为《都昌老城记忆》采写不少珍贵第一手资料的吴换宝先生,来到如今的柳树堰现场。东街之东的柳树堰,经2018年的老城拆迁之后,暂时处于沉寂期,一片闲置的空地上,有二三老者在浇灌临时开辟的菜畦。这块城市中心的黄金区域,在等待着条件成熟后的凤凰涅槃。柳树堰因堰而围的塘池,我没见过,应该是早就填塞了,至于成荫的柳树,万千绿丝绦也早已不拂行人面,倒是在空地中间,还有一棵樟树,枝蔓是铺天的状况,但枯意也是让人感觉其势在颓。这棵樟树顽强地生存在一个陷坑里,坑深一米许,四周阔野平地是拆迁过程中的瓦砾土块抬高了的,这棵樟树也就成了昔日柳树堰周边建筑的参照,当然,其根部也是低洼之地柳树堰的标高刻录。紧临九颂山河小区的柳树堰待开发地段
柳树堰的旧房宅消逝了,曾经的烟火气飘逸了,在旧貌换新颜的城市化进程中,柳树堰的柳树可斫伐,塘坝可遁形,但柳树堰的气韵在都昌人文历史的天空里久凝不散。一度在柳树堰久长生活过的都昌老街坊,柳树堰在他们乡愁的梦境里。近日,我在网上品读到就职于浙江宁波市一机关的傅书芳女士写于2018年的回忆小时候在柳树堰生活的文章,一篇是《再见,柳树堰》,另一篇是《柳树堰,汪家厅那青瓦房》。她如此回忆柳树堰的情景:“柳树堰位于县城东面,紧靠县城东街。上世纪七十年代,柳树堰分上堰和下堰,中间有一条麻石堰坝,上堰通过陡街、卢家巷、向家巷和与柳树堰连通,下堰通过占家巷和彭家阁与柳树堰连通。上堰水位保持固定深度,汛期水通过溢水道泄入下堰,上堰和下堰的落差有二三米多高。七十年代的柳树堰,上游由于堰两旁的居民不断填充,上堰只剩下一条不算大的渠了。下堰非常开阔,与鄱阳湖相连,湖对面就是‘水隔南山人不渡’的彭家峦和南山塘了。柳树堰上堰水塘两旁有很多又高又大的柳树,粗壮而茂盛,柳树堰因此得名。”她回忆小时候在柳树堰菜园地里的欢愉、水堰里捉鱼扳虾的童趣。她当年居住的汪家厅单就宅名,就让我这个汪姓越国公后裔添了份亲近感,当年居住在柳树堰汪家厅的汪氏三兄弟有着怎样的徙迁路线呀?难再辨识的“寺前巷”“焦子巷”老地名
“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生养作息,古老的柳树堰,迄今经历过多少年代,已无从考证,可柳树堰是都昌古县城2000多年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华丽篇章。虽然,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也许,柳树堰终将会湮没在岁月的河流中,可它辉煌的历史、美好的往昔会永远在都昌文化生活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傅书芳女士在文中深情款款地诉之笔端。都昌美丽生态新城 (网络图)
柳树堰的那块空地,在日后城市管理和建设者的妙笔描绘里,会给世人怎样的惊艳呢?我想,倘若在地名的承继上,能再次见到标识牌上呈现“柳树堰”三字,该是一种怎样的久别重逢、心生暖意呀?哪怕是有个小型的休闲亭冠其名,最好是亭边栽上数棵柳树,新城添古蕴,新朋送故友,能折一枝否?
来源:图/文 汪国山九江都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