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是连续不断绵延不绝的过程。是不可切割的,因而也是不能赠与的。能否找到一种比较贴切的喻体来状写它吗?能,那就是流水。先圣孔夫子敏捷的觉察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才有《论语》中所记载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文字出现。夫子是在感慨:流逝的时光如同眼前的河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它不会因人的需要哪怕作短暂的停留啊!时间本来是没有长短的,人们出于表述的需要,依照自然规律,人为的划分若干刻度,这样才有了许多表示时间概念的名词,如世纪·年·月·日·时·分·秒等,如此一来历史便有了依次而来的片段,寿命也就有了长短之分。人是所有生命中最有灵气的,也是对时间这种形而上的东西觉悟最早的。世间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失而复得,唯有时间不能。是故,古圣先贤,不看重其他东西,却特别珍视时间。仲尼肩负克己复礼的历史使命,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这才有前面的浩叹!马克思敏锐地察觉到时间与空间的微妙关系,才有——时间是志士转圜的空间——这样的话告诫世人。是的,意志再坚毅的不可动摇的能人,没有时间也施展不开手脚,目标也就不能达到。时间是没有
感情色彩的,从不玩厚此薄彼的把戏,给予国王的与给予乞丐的都一样多。人之所以与人在成年以后会拉大差距,不能怪时间不公,只能怪自己缺乏灵性,不能准确迅速地捕捉把握好时间,并充分利用好时间,来开拓自己事业的空间,来浇灌智慧的青苗助其开花结果。时间是狡猾的,迟钝的心灵,常常被她玩弄,会躲迷藏的她,往往从你休闲的间隙溜走,从你玩游戏的手指缝穿过,从你迎来送往的社交
活动中以管涌的形式消遁,并在满足奢侈欲望的过程中匿迹,以致末日来临对未达成的初心始愿抱憾之际,才痛恨自己被时间所欺骗,后悔自己今生此世一事无成。古往今来,凡成事者,都不看重金钱,却无一例外地宝贵时间。“一寸光阴(时间的别名)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古诗的吟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光阴中的过客——人,若不珍重光阴,利用光阴来成就自己,彰显自己的才华,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死海,被黑暗吞没。才华是人性之光,唯有才华闪耀,才能点亮历史的夜空,烛照人类看清前行的路。人类每前行一小步,都离不开有才华的人所作出的贡献,因是之故,人类不会遗忘他,定会将他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凌烟阁”上,供后来人瞻仰,纵然他的肉体不再现身人世,可他的精神却永远铭记在人的心里。这是真正的智者延年益寿的不二法典。
如今的网络平台,到处都可以看到推销
养生方法的广告,其动机都是教导人们竭尽全力延长肉体生命,肉体生命固然重要,但没有精神的装点,不过是一具皮囊而已。针对那些上了年纪却没有精神追求的人,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曾痛斥:老而不死是为贼!诚可谓一针见血!长生不老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我们中国的道家,穷毕生精力来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仙人才能实现。然而仙人都盘踞在在妙高山顶或者天上。以前我不知道这是一个隐喻,以为真的有具体的突破时空者居世,其实不然,是聪明的修道者从历史
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虚拟但却真实的存在,就像微信中的钱包一样。试想:芸芸众生中,谁能登顶妙高山?舍思想者,求道者,还能有谁?谁能驻留天上?舍行“道”者即具有崇高品行的人,还能有谁能像老天一样配享人类仰视的待遇?简单地说,唯有求“道”得“道”,行“道”有“德”的人,才可称为仙人,才可从时空中破茧而出而不受时空的局限。“道”隶属思维范畴,“德”是行“道”的成果。“道”的可贵在于:为人类从迷茫混沌中走出来提供了熠熠生辉的心光,使人们能认识自己,并知晓朝什么方向努力才能完善自己,而不至于糊涂到连自己都不认识就了此一生。基于这个原因,孔老先生才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翻译:早上听懂了关于“道”的微言奥义,就算是晚上死去,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也就是说:不会成为糊涂鬼而死得不明不白)。“德”的可贵在于:行“道”者,对行“道”所得来的果实,不是独享,而是布施分享出去,使大家在享用的过程中明白“道”给人们的助益,从而信奉“道”。“
道德”一旦建构而成,自然就有了穿越时空的本事,从而能够抵达永恒。永恒是智慧生灵都在做且不愿意醒的美梦。致力于不死术的人,没有捷径可走,要说有,修“道”是唯一切实可行的出路。不修“道”的人,永远不能从时间所框定的范围逃逸出来,终究要遭遇死神的绑架。而对于修“道”的人来说,理应知晓——修“道”是十分耗时的巨大工程,因而没有时间自怨自艾,也没有时间指责他人,他的全部时间,除去用于维持生理需要,抒散心理情绪,缓解身心疲劳,调整
生活节奏以及病痛修复所花的时间以外,都用在参悟上面,用在实践上面,用在矫正上面。时间对于他来说,是有用的资源,而不是没用的累赘需要打发和排遣。修“道”的大功告成之日,便是与永恒拥抱之时,从今往后,世人心目中的时间再也度量不了他的生命的长短,因为世人心目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永恒是无限的,就像任何数与无穷大相较都等于零一样,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 此帖被苗山莺在2024-02-23 09:4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