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已过去半月,分数线也已早早公布,这两天便是高考查分的重要时刻,朋友圈以前的恩师们纷纷晒出了这一届,这三年的教育成果,感慨万千的同时也倍感欣慰。借用清代赵翼和龚自珍的两首诗来形容这样的传承时刻,关于应届应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关于历届应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高考虽然不像古代科举那般疯狂,但是个中的一些情感也是相通的,考上了我们会欢呼雀跃,相拥而泣,虽然写不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的名句,然而此时的心情早已放飞千里之外,世界仿佛就近在眼前。落榜了我们也会抱头痛哭,无法自己,心有不甘也无法接受,三年,九年,甚至十二年的青春如付之一炬,此时的脑海只有晏殊的那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曾相识又念念不忘。
高中时期的语文课本,曾有一篇名为《范进中举》的文章,课文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学习的时间是在高二学期。那时候我们还是高二,年轻气盛,对于高考和分数还是处于想当然的阶段,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只记住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与邪恶,全然忘记了范进也是一个屡试不第的落榜生。许多年后,经历过十年寒窗与高考的洗礼,我们才发现:范进的境况之所以可怜,是因为封建制度的压迫,而让范进疯了的却真的是科举考试。诚然,无论是科举还是高考,它们都只是你人生节点中众多的重要时刻之一,你若用心,它便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你若坦然,它也只是人生旅途上一个等级较高,具有换乘功能的车站而已。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从来都不是两道选择题,而是两道需要用青春与勤奋来书写的主观题,格式公正,言之有理,不留空白,便是成功。
当下的社会正处于学历教育走向学位教育的过渡阶段,再去讨论读书或者学历是否重要已经没有了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站在什么位置,拥有什么圈子,向往那个方向,都反映并决定你的观念和方向。人们常说部队里有两种人最难找,一种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另一种是经验丰富的军士长,更有甚者认为将军易得,军士长难求。将军往往是学历高,知识面广,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军士长则是在某个领域深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不一定有很高的学历,也不见得读了多少书,却是能为这个领域制定标准的大神级人物。这种现象告诉我们,考高分并不是每个人的唯一,没有高的学历,只要找对方向,找准领域,你仍然可以自立于林,受人尊敬。学习与考试从来都不是止步于高考,生活,工作处处不缺学习与考试,有学习有考试的地方往往也存在着机会,因为它们都是相伴而行。
如果人生是一场考试,跨过高考只是刚刚做完客观题,主观题才是你人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