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查文龙(报告文学)
□ 邱 林
一个人创业的成功,在于他为社会作了多大的贡献,而不在于他赚了多少钱。
——查文龙语录
一
对查文龙这个名字和他人的模样,我从陌生中的耳闻到熟稔地记住了,是来自都昌县电视台播放的影像的视觉冲击。它所产生的效应,往往在荧屏之外的广阔天地。
新世纪的10余年来,查文龙以其魔幻般的双手,先是在都昌县城投资建造了芙蓉南路,接着收购了县办企业——芙蓉山矿泉水公司,尔后陆续创办了江西三维置业有限公司、江西天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九江润田矿泉水有限公司、东湖游乐园、江西天业庐山云雾茶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体。它们均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闪亮登场,名噪都昌。
查文龙每次创办实业的举动,都与本土“招商兴工”、“富民强县”的经济主流严密地合上了节拍,因而也在自主创业的舞台上,唱出了一曲曲嘹亮的歌谣。作为当地新闻媒体的电视台,以他为主角,进行着跟踪式的实地采访,继而又做着及时的有效传播,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这些带着实录情调的新闻或专题的片段里,查文龙自信的讲述和英俊的神采,让我看到了他创业的非凡干劲和搏击大潮的睿智。我为之感动,更为之喝彩,且常常萌生出与之谋面的冲动来。人就是这样的,一旦痴迷于什么,亲近感就会随之而来。
尽管我在新闻单位供事,可以说,这本是个与社会有着广泛接触的行业,可由于深入一线采访的次数不多,且大有一年少于一年的趋势,许多可以和查文龙接触的机会,就这样在不经意中流失了去。直至这次接受了为查文龙写篇文章的差事,内行人谓之报告文学,这个多年未能如愿的念想,才在近日的一天下午变为了可能。我们常说,凡事要讲缘份,这应当也是一种。
查文龙把我带到他于2010年创建的陶园茶楼,这里是东湖游乐园整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走进了一间雅座,他说在这里坐坐,我们边喝茶边聊天。
陶园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周边的山水与这群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建筑相得益彰,俨然一体。它让每一个置身其间的来客,都会产生现实与历史相逢的感叹。
茶姑泡上两杯茶来,我俩一人一杯。查文龙说他赋闲就在这里喝茶,也在茶座处理一些公务。这样的“两不误”,成了他日常的习惯。他乐意在幽静的环境里,通过放松自己的方式,走进回味和前瞻的思维空间。窗外风景怡人,室内陈设雅致,他的许多的计划和设想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以至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和实施的。
查文龙端起茶杯,缓缓地递靠嘴唇,很专注的呷了一口,然后说这是云雾茶,是他公司种植和生产的。“我觉得一杯好茶和一个好人具备了一样的本质。你看啊,茶叶生长的环境要好,做工要好,沏泡程序要好,品尝的人以及品尝的方法,还有盛茶的容器都要好。”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似在思索和寻找着什么。我顺着他的讲述,开始了对主题的聆听。
二
上世纪末的赣鄱大地,人们已经学会了放快脚步,追赶时尚,效益、繁忙、应变,成为生活步调中最为生动的音符。这是一个自由而又丰富的时代,任何人的个性和潜能都可以得到尽情的发挥。
查文龙以他敏锐的眼光,远望到了时代发展的前景。
眼前的查文龙,你怎么看也无法和大企业家挂起钩来。从他不算黝黑也不算白皙的脸庞上,你看不出老谋深算、冥思苦想的蛛丝马迹。如果他走在大街小巷的人群里,和普通行人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从他的神态里,细心的人们还是可以觉察出其中潜藏的能量。这就是创业的干劲和勇气。
我大叹他在那个年代就具备了这样的状态。
他说“不闯不行,这是很自然的事。”
查文龙在景德镇闯荡的那些年,始终不停地在寻找一个支点,他相信“一个支点,无限可能”的魔幻效应。有了几十万元积蓄的他,急需一个支点来为自己支撑更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一个支点,不是他灵光乍现,而是他深思熟虑后给予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
查文龙所要寻找的这个支点终于出现了。
1998年的一天中午,他和几个朋友在景德镇市的一家酒馆吃饭,席间,有个朋友无意中向他透露了当前城乡电网改造的信息。查文龙听后预感商机的来临,他想,要改造就必须有新的电器产品投放市场,电缆、开关、变压器……还有电表、电箱……,需要的太多了,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如能承接其中一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市场。
下午,查文龙就迫不及待地找到近期的报纸,了解相关信息,又多方打听,摸清产销脉络。这时候,有两个重要情报编入了他的研究和分析程序:一是江西“两网”改造启动在即;二是上海中发电器集团公司有意寻求江西“两网”改造产品经销代理商。
这两条信息,萦绕着查文龙的中枢神经,也催促着他的创业脚步,它如同夜空闪现的两道光柱,照亮着他的行程。查文龙立即作出决断,只身独闯上海中发电器集团公司,进行业务洽谈。
第二天一大早,查文龙就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商机,在有些人面前会像流星一样稍纵即逝,可对有的人来说,它将是改变命运的良机。商机的出现,并不等于一切的到来,还要看你能不能抓住,抓不抓得住,抓住了又怎么干?
查文龙无疑交上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卷。他先后数次到上海中发电器集团公司谈判,终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该公司在江西“两网”改造成套设备的总经销业务资格。到2000年,他的电器销售额超亿元,净资产3000多万元,一举成为景德镇颇有名气的青年私营业主。
无需刻意寻找商机,它有时就在我们的身边;支点也无需强求,它有时起有时落,有时有,有时无,爱拼就会有,举起就会升起来。
赢得了第一桶金的查文龙,没有沉浸在美好的感觉里。此时的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家乡,投向都昌。
三
查文龙在回首自己走过的创业路,也在拾捡少年踩踏贫脊的脚印。对他而言,那时的脚印终生难忘。
西源乡塘口查家村,紧临鄱阳湖,是查文龙从童年到少年生活成长的地方。这里常年多水多灾,每一次,作孽的洪涝被退却取代之后,村前村后满目皆是狼籍的残象。
1988年,17岁的查文龙在亲友的携带下,离开了家乡,走进了窑火兴旺的景德镇,在一个建筑土地的工棚里做起了木工。他是怀揣着在外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梦想,告别故土和亲人外出谋生的。那时,打工的大潮就在查文龙脚步后面奔涌而来,只是,打工潮裹挟着时尚的现代成分,而查文龙他们却充满了朴素的传统气息。
必须一提的是,相似于查文龙家乡这样的情状,都昌沿湖的许多地方也是存在的。
都昌县地处赣东北,湖域界线长161公里,新妙湖、大输湖、大沔池、谢家湖、团子口湖容纳着都昌陆地四面来水,时涨时消;此外,鄱阳湖的百十条大小湖汊,如水藻的触须一般,与都昌沿湖的山峁洼地交相插花,互为映衬。
在之前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在都昌沿湖通常看到的是渔舟帆影、稻麦遍野的和畅,可也有洪涝泛滥、村舍遭灾的痛苦场面。时至今日了,那惨痛的情景,依然起伏在经历者无助的眼神里。
如此恶劣的环境和条件,生存的艰难不言而喻。
外出做工卖苦力,是许多人家在那些年月的唯一选择。这样,自己在外可以挣得一碗饭吃,还可以将积攒的一点钱贴补家用,哪怕几元、十几元。他们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艰难努力,好让家人的生活能跟上邻里衣食的步调。
查文龙初中一毕业,就无奈地担当了这样的重任,跻身在汗湿衣衫、吭哧而行的人群里。
查文龙在家排行老二,老大是姐姐,一个弟弟至今都不能说话;父亲患有血吸虫病,长年要吃药治疗,家里的苦力活不容商量地落在孱弱的母亲和力薄的姐弟身上。每年青黄不接,家里要靠借粮度饥荒;割谷的日子,田垄里常能看到他奶奶拾荒的身影。
“那时,江西没有都昌穷,都昌没有西源穷,西源没有我家穷。”查文龙说这话时,流露出几分酸楚。
也许,他的创业之路,走得不比今天的高速路那样笔直和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