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绘事 享誉画坛
万昊先生年轻时对西欧各类油画风格和流派作过悉心深入的研究,大量临摹过安格尔、莫奈、康斯泰勃尔、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几可乱真,从此打下扎实功底。这都为他以后“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画奠定了厚实基础。
台湾敦煌艺术公司艺术总监、沪东海堂艺术实业公司总经理徐龙森多年来苦心孤诣研究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出版了许多专著和论文。1996年7月12日,他在给湖北省一位老画家的信中慨叹说:“万昊先生才华横溢,然晚年作画条件较差,常令我扼腕。”在此信之前,徐先生访汉,曾当着湖北美术学院的几位教师谈到万昊先生的新印象派油画作品时称:“可以说当今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万先生的水平了。他的油画用色令我崇拜不已,太好了!”
《隐于画中的万昊》一文认为:“在作品的调子处理上万昊的作品始终给人以一份朦胧感,仿佛在画面上永远存着一层散不去的神秘。”“万昊的静物作品则表现出画家对物质深入观察的结果,用精致、细腻的笔触叙述造物主的伟大,最令人心仪的是在万昊的作品中,冷暖色往往交织在一起使用,给人以幻觉的效果,这是对色彩高度娴熟把握的一种自由度,万昊的油画已无需把握色彩关系的处理,而是对物的感受而使用色彩本身而已。”“而万昊的水乡、山峡风景则是画家兼具诗人气质的表现。万昊的风景画往往在弥漫开的色彩中,小笔触将阳光折射下在空气中那种能感觉但又无法著摸的闪烁不定的水份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以降,能作律诗的人已不多,油画家能作诗的更是凤毛麟角。万昊能作律诗,可见他对中西文化的把握是有着十分独特的能耐。”
早在1950年7月12日,国画大师潘天寿在给万昊的回信中,也曾写道: “附诗工力甚深,难得!”
《从幻毁中获得解脱——万昊人生观的二次蜕变》一文认为:“在万昊晚年的油画作品中,除却上述的基本特征外,集中地表现在诗意词境的渗透,读万昊的画犹如吟唱纳兰性德(容若)的词,幽远、凄艳、宛约又不失率真,每读一遍均有一层体会,每揭去一层朦胧又多了一份淡泊,抹去淡泊却又见到幽远的空旷,直达你的四肢百骸。这在西方油画中是无法体验到的,这正是万昊区别于法国外光派大师们的地方。”
《心桥》杂志刊登了美术评论家万圣兴先生撰写的《万昊与他创立的新印象派油画》一文。该文认为:“万昊创立的新印象派油画与西方新印象派油画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新印象派油画偏重于对外光的研究与表现,表现画家的内心感受和表达客观事物的美,不重视作品社会性和整体性。万昊注重自然光、色、形的整体效果,强调作品的民族性、真实性、整体性。自然本真的性灵,平淡的心态,冷暖色的基调,真善美的表达,使画面闪烁着高雅超逸的东方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