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谱的内容与种类
一、宗谱的内容
宗谱,又称族谱、家谱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亲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完整的宗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
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写。
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
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
恩荣录: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女等敕书、赐匾、赐碑等。
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祖训、族规、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包括爱国、立志、勤俭、好学、敬祖、孝亲、交友、助人、忠君、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等。
祠堂:记载祠堂建筑图案、修建经过、规模、地理位置、祠堂内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世系、世传: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名字、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
传记: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武将、学者、义士、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
族产: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
契约: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法律文据、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买卖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
坟墓:包括墓图、坟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
艺文:收录族人著述、诗词、书法绘画、奏疏等。
学辈、排行、行第: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领谱字号:旧时宗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领宗谱则按谱号领取,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有记录,到时检查。
二、宗谱的种类
中国古代宗谱不仅名目众多,而且种类丰富多彩,根据宗谱传承、记载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种类:
结绳宗谱:中国古代在文字产生以前,曾经历结绳记事时代。东北鄂伦春人,至十七、十八世纪,还在马鬃绳上打结记事,通过打过多少结,知道本家族有几代人,五个结表为五代,十个结为十代,他们将这种表示世代的绳结,挂在房子木梁正中,非常崇拜。东北地区锡伯族,至二十世纪初,仍保留结绳记载一家人辈数、人数、男孩女孩数的习惯,生一个儿子,在绳上系一个小弓箭,生一个女儿,则系一根红布条。
口述宗谱:比结绳更为原始的一种宗谱形式。我国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苗族、彝族、高山族等,都保存口传家谱的习惯,他们采取父子联名的形式,即父亲名字之后的一二个字,是儿子名字的前一二个字。一般家族成员能背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最多的能背出九十多代。
甲骨宗谱: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宗谱。产生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其中有一些是专门记载一个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儿氏”甲骨,上面记载一个家族十一代十四个人的名字,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甲骨家谱,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家谱。
青铜家谱:就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家谱,即金字家谱。在出土商代末年的青铜器中,就有几件记载家族世系的青铜器。在出土的周代两件青铜器中,有三百八十字铭文,记载了一个家族七代世系和事迹。
石碑宗谱:就是刻在石碑上的家谱。所谓“刻谱于石,以垂永久”。早在汉代,这种家谱形式较多盛行。民国初年,广西南丹县壕塘村竖“莫姓哨目族谱”,共四百一十二字,不仅记载了家族源流。较之甲骨、青铜家谱,石碑家谱要成熟得多。
书本宗谱:即是书写、印刷在纸上的家谱,又分古籍和铅印家谱。这是我国目前存世的最主要的家谱,数量在五万种左右。
此外,尚有塔谱、布谱等。
(原文载《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