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红船,救生功高
——记都昌左蠡救生同仁堂与其董事高润堂
鄱阳湖都昌左蠡老爷庙水域,地势险要水流湍急风大浪猛,自古以来翻船覆舟事故频频发生,被人称之为:“魔鬼黑三角”,“中国百慕大”。
清代光绪甲午(1894)年,五品按察司、退职后在湖北沙洋经商的都昌县多宝乡西高村人高应瑞由湖北回乡,偶经左蠡游老爷(定江王)庙,环湖观景,突见“湖中狂风浪涌,中流客商舟子尽葬鱼腹”,遂起拯溺救生之念,于是与当地国学生陈显玉、地仙朱云午、清翰林院两江师范大学督学雷见吾,赴省城南昌面见宪台陈述购置救生红船事宜,取得了支持,出示晓谕,进行广泛的募捐活动。大家推举郭益美(都昌县多宝乡人,历任清广东海门科长)为总理,陈庭柱为会计(都昌县多宝乡人,后任救生同仁堂会长十年),余莲峰(清进士)为监造。于丁未年(1907年)设民间慈善团体-左蠡(老爷庙)救生同仁堂局,特造红船一艘,专司湖面救生任务,并先后购置田地68亩,收其租作为常年费用。以后南康太守朱锦体报经江西省宪台同意,从永修吴城厘局月拨津贴钱十千文,支持同仁堂。朱云午又到景德镇市募捐,募得临街店面两幢,每月可收租金两百元,并设分局,又督造红船一艘。
民国元年,高润堂(1879-1938)被选为救生同仁堂董事,高润堂都昌县多宝乡西高村人,清代例授国学生。民国年间,在该村首创拔萃高级小学,选用名师任教,教授得法,办学有方,成效显著,邻乡学子慕名而至,被江西省教育厅委任为该校校长,兼江西省教育厅咨议。他担任救生同仁堂董事后,乐善好施,不负众望,继续赞助、募捐钱物添置红船,救生功高,善举远播。因此被选为江西省社会及国会选举调查员,江西省政府曾授他金银两色奖章一枚,以彰其贤德。1934年,价高物贵,同仁堂入不敷出。高润堂等心急如焚,四处奔走求助,并向县、省政府及行政院申报。5月,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行政院长汪精卫,内政部长黄绍竑批示同意:从省库每月拨款20元予以扶持。以后社会支持日增,红船共增至五艘。先后担任同仁堂会长、副会长、董事者有敏松崖、高润堂、郭霞卿、赵立锦、郭前沦、陈庭柱 、刘国才、刘西林等。同仁堂先后得到景德镇商会会长李芳圃、长沙商会会长陈良璋、饶州商会会长马宗朝、本都乡长吴凌云的大力资助,致使救生事业得以发展。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高润堂等因过往军队强行扯用红船,影响湖中救难事务,而果断呈文县、省政府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又得蒋介石下达布告,予以制止。救生同仁堂自光绪年间创办至民国四十余年,救生不下千余人,连蒋介石在布告中也称赞:“自光绪年间组织同仁堂,设局置船,专司救生,数十年来,成绩显著”。社会名流盛称红船“博施济众,恤死救生, 实鄱湖之慈航”。 《浔阳晨报》在1935年10月4日登载通讯:“鄱湖红船,救生功高”。这一切,充分表明高润堂及同仁的善举,深得官民赞许。高润堂不但居心仁厚乐善好施,而且勤奋好学善长诗文,晚年著有《救生同仁堂局记》(1936年石印,都昌县档案馆藏),对救生同仁堂的建立、发展及现状进行了翔实系统全面的记载。高润堂的诗《谒显应元将军庙》
炉香未息篆烟浮,
步入禅堂谒比丘,
石壁嵯峨横屋角,
雪淘汹涌压船头,
西观瀑布云初定,
东望扬澜水急流,
估客往来资呵护,
巍巍庙貌几千秋。
此诗先后被《都昌文史资料》、《都昌多宝乡志》、《鄱湖遗韵》转载,在当地是雅俗共赏。高润堂晚年缅怀过去,感慨万千。病危之中,常以湖面救生为念。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军入侵,多宝、左蠡一带沦为陷区,同仁堂亦横遭浩劫,救生工作基本停止。建国后,鄱阳湖老爷庙险恶水域得到综合治理,木帆船逐渐安装了动力机,红船已不复存在,但是它的历史功绩,却常被人称道。
(根据《都昌文史资料》2.4辑,《都昌多宝乡志》及口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