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求贵)
大概有十几年吧,没吃过
家乡的粘麻汤。也只有在过年回去时看到大姐拿来饾抓,就让我想到了粘麻汤,勾起了小时候吃粘麻汤那一幕幕温馨而又热闹的记忆。
生于
都昌的人都知道,每年冬季,农事不是太忙,农村妇女都会筹备些干粮:诸如红薯干,饾折,年糕之类的留到来年青黄不接时食用。田里的荞麦收割后,
小孩子在山上扒来一捆捆丛毛丝
回家,煎饾折的工作也就准备就序了。
冬日,寒气逼人。各
家庭主妇会挑一个暖洋洋的日子,预计几天内都会艳阳高照,才会用升筒在米缸里量出几斗米放在木盆木桶里浸泡几个小时,再拿到石磨上磨成浆。棉白的米浆在石磨周围的缝中缓缓渗出,流落到磨盘底下的木盆中。煎一次饾抓的浆大概要花上大半天时间磨浆,虽然不是累活,但落下磨眼的水与米必须均匀,才能保证米浆细腻,煎出的饾折才有韧性而不容易破裂。然后按比例放进荞麦粉搅均,煎短折也就可以开始了。
煎饾抓的工序繁锁,场面热闹,几个妇女在一起有条不紊地操作着。烧火的,煎的,卷的,端浆的,大家分工合作,嬉嬉笑笑,这自是冬季农村最开心的日子。煎短折两口锅同时进行,起左锅,下右锅一挥而就,左手臼浆,浆缓缓地随手盘旋流入锅中,右手拿爿大贝壳将浆从锅中抹开随后盖上锅盖,另一口锅中的饾折又熟了,紧接着左手拿铲,右手一把麦秆扇,呼嗒一下将短折托在扇面,然后放在旁边的案板上。动作麻利,熟练,都昌地区妇女们的心灵手巧,象我们男人是很少学得来的。
农村孩子爱闹,哪里人多就往那里聚。好客的主妇都会喊着:毛哇,过来喫饾折。然后随手在摊开的短抓上撒开一些萝卜,韭菜之类的熟菜,包好再送到小孩手中,小孩开开心心、活蹦乱跳地走了。农村白天大门都是敞开的,邻里乡亲多少都有点沾亲带故,帮忙的,借个东西的,自是进进出出的人多,进了门吃张饾折合情合理,谁也不敢太吝啬。
几斗米,甚至一担多米的短折一般都要煎到黄昏后,此时在灯火通明的大厅的晒腔里,案板上被卷成条的饾抓紧密地排列着,在灯火的照映下,白花花一片。而那些妇女们也忙开了,一人拿张增板一把菜刀,面前放只谷箩,把饾折砌成丝放在谷箩里,手起刀落,几个妇女在一起,谈天说地,丝毫不影响砌饾折。
煎饾折,一年一次,农村妇女都会把它当作大事来做,在赣鄱大地成了一种传统。饾折煎完毕,大家最想吃的是最后一道大餐——粘麻汤。这家人煎饾折,富不富裕,寒不寒碜,主妇的厨技如何等,也就在这一大锅粘麻汤里见分晓了。
我至今搞不懂它为何名叫粘麻汤。在当地人家也会聊侃说:这是最好吃的馇饭。粘麻汤煮法其实挺简单:先烧半锅开水,锅里放此芥菜、破了的饾折、猪肉、虾米,再配些油盐佐料,煮熟了也就可以吃了,但味道各有不同。
粘麻汤,看似馇饭,其实鲜美可口,大人小孩看了都会唾涎三尺,平时饭量不大的人都可以吃上几碗,吃后真是回味无穷。喫粘麻汤除了煎饾折帮工的人手外,邻里乡亲都会喊来,有时候一大锅粘麻汤还不够吃。
在阳光充沛的冬日,煎饾折今日东家,明日西家妇女们忙个不停,喫饾抓和粘麻汤那就是享受乡情和美味,填充着那一段快乐的时光。
第二天,砌成丝的饾折放在牍联里晒干,一般晒上两至三天就可以储存,作为副粮到来年时放些菜叶可以作馇饭,放上两个鸡蛋或精肉也可以照待客人当点心。
短折伴随着每一位都昌人的成长。游子在外,每每想起总会泛起吃短折、吃粘麻汤的美美时光。思绪在舌蕾的牵引下,回到冬日老家,言不完的饾折情。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