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替代手工劳作的今天,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比如对“节约”一词的理解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节约——节俭简约的压缩——二字常常挂在人们的嘴边,与节约有关的话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恆念物力维艰——也今常被人们提起,并且,这种观念多被落实到行动上。40岁以上的人对先辈的节约都有切身的体会。现代人看来,把餐桌上掉落的饭粒,捡起来往嘴里塞,是多么的不卫生,而在先辈那里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现代人除了标新立异的人穿打补丁的衣服以外,是没有人乐意穿此种衣服的,认为这是寒酸的表现,是无能的象征,而在先辈们的
生活里却比比皆是。在先辈们那里,生存=生活(这是时代的悲哀),而在现代人这里,生活是超越生存的一种较为高级的存在方式(这是时代的进步),他们所理解的生活是构筑在生存基础上的品味。过去,生存是道关卡;现在,生存不成难题。因此,现在有条件追求品味。对于没有经历苦难的人来说,追求品味的时候,很少会顾及到东西是怎么来的,甚至口里不说肚里说,管它是天上掉的还是地里长的,反正社会上有的是。是故,铺张成了慷慨的别名,节约成了吝啬的称号,到此,节约便成了过时的辞令。这在年轻一代人当中,恐怕是普遍流行的思想。
节约真的过时了吗?
以道眼观之,节约永远是生活的金科玉律。但有一点必须声明,节约不是反对消费,因为消费是正当的行为。节约所反对的是浪费,因为浪费是对生活资源的糟蹋。别以为现在生活资源充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清楚生活资源原来如此有限。再说,诺大的地球之上,并非人人都像我们现在一样,还有很多人挣扎在生死存亡的线上,只要看看新闻报道,就会了解非洲不少地方,饥饿的问题尚未解决,此时你便会得出结论:生活资源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生活的智慧提醒我们:晴时须防落雨,丰收当备灾年,这样才能确保时时无虞,岁岁平安。因此丰裕不是浪费的理由,节约当成长鸣的警钟。
有人说:时时处处都要节约,生活哪有什么品味可言?此话貌似正确,实则荒谬。如果说品味是构筑在铺张浪费之上,我无话可说,不然就大有嚼头。需要说明的是:品味离不开物质基础,但不是纯物质性的东西,如果是纯物质性的东西,那么全
世界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当百货店的老板。事实并非如此,说明了什么?说明品味里面还有精神元素,并且精神元素毫不比物质元素逊色,其重要性甚至凌驾在物质之上。许许多多地
艺术家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境中,却创造出了惊世骇俗的作品,难道说这是没有品味的生活?!这一事实的存在不恰好证明了上述观点。我们提倡生活要有品味,但反对以品味为借口来炫耀物质的富有,甚至以糟蹋利生的资源来证明为人的大方。既然,品味在很大程度上与精神取向有关,那么,热忱.坦诚.友善.体谅.以及激情与理智等这些内在性的亦即精神方面的东西,就是不可或缺的。若这些再与外在的物质条件进行恰当的搭配,便能调和出一种高雅的情趣,这种高雅的情趣,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品味吗?由此可见,品味并不受制于节约,倒是铺张浪费之举,有走火入魔之嫌,视低级趣味为高雅情操,反倒把生活引入了无趣味的泥潭,以致内心窝火的境地。
说到这里,还必须为节约正名。节约不等于吝啬,吝啬是该当花费的竟舍不得花费,是把手段看得比目的还重要的荒唐心理。而节约则是强调在达到目的的前提下,以最小的物质代价,最便当得行为方式,获得最佳的效果。因此,节约就是节俭和简约联姻后所建立起来的高效率的处事
模式。事情办砸了,不是节约之过,不要以节约为借口来推卸
责任,因为达不到目的行为不属于节约的行为。再说,节约不是低能儿所能做到的,而是高智商的人运用优选法所找到的直抵目的地的捷径。是故,聪明人,不仅不会取笑节约,相反会盛赞节约,并报以崇敬之意。当我们有了节约的明确定义以后,对于节约这一神圣的概念,便不会再以轻薄的态度来亵渎它,它不是过时的辞令,相反,它是无论哪朝哪代都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名词。
最后有一个心愿要表达,就是
希望现实生活中多冒出崇尚节约的人,届时我们这个娑婆(堪忍)世界就可以接近天堂了。
[ 此帖被苗山莺在2017-10-01 09:5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