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一得:尤虑“精英”误大体
陈相飞/文
本博定位为“鸡毛蒜皮说人生”,一般说说日常琐事,不涉及所谓重大问题。然而,如同小事连着大局,重大问题往往也牵动着日常琐事,因而,完全剥离开来倒是很难。特别是,由于咱们中国人身体里有着“匹夫有责”的基因,对于大事的关心,也就难以避免。
一直以来,观察中外历史,我有一个感觉:公职人员不当得益如果成为常态,公权如果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势必瓦解执政者的公信力,动摇执政根基,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也就是说,如果执政者对“自己人”的胡作非为坐视不管(我用五笔加加取四字首笔以图快速输入,显示为“付之一笑”,意思大抵相同),必是自掘坟墓。可惜的是,治理“自己人”的难度太大了。一是“太熟,不好下手”,二是“太懂,不易下手”。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近来所读似乎是中宣部主办的《党建》杂志上一篇文章,大意是,纵观中国历史,革命多能胜利,改革鲜有成功,作者由此断定咱们中国人不善于制度创新。我以为,核心的一点并不在于创新问题。而是,改革是砍自己的黑手,革命是断人家的脑袋。虽然脑袋比黑手重要得多,但毕竟黑手是自己的,脑袋是人家的。
改革难,砍自己的黑手难,但从历史上看,不下决心砍断自己的黑手,长此以往,一定要引得人家拿掉自己的脑袋。有人说,对于体制内有违社会发展的方面,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予以革新,道理或许正在于此。而这样的勇气,应该起于青萍之末,一旦“黑手”做大,难度就太大了。曾经与公安的朋友谈及社会治理问题,彼即认为,不能纵容黑社会做大,否则等于是给自己出难题,收场颇为不易。对待“红社会”里的“黑社会”,尤当从早快刀斩乱麻。
公职人员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一般被视作“精英”,本当成为社会的表率。现在看来,情况不容乐观。今天下午休息得比较好,在空调房里闭目养神了二、三个小时,醒来时,打开手机看短信:据对近期查处的酒后驾车数据分析,交警表示,在查处的酒驾司机中,以高学历中等收入人群为多,这说明高学历与遵纪守法并不成正比。高学历中等收入人群,人们多以为是“成功人士”、“社会精英”,他们的表现却未必令人满意。个中缘由,或许是由于这些所谓的精英,火候未到位已高,终于如同半桶水,摇晃得响。他们自认为自己聪明,自己比别人高一等,自己“摆平”问题的本事强,于是有恃无恐。
解决“精英”误大体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是否到位。实际上,要认识到位也不难,把眼光放远一点即可。这其实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一些动物和比较“成熟”的黑社会组织都知道,为了还有明天,不能不自律,对于破坏规则者,则不能不予以处置。
转自:http://blog.readnovel.com/blog/htm/do_showone/tid_257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