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97阅读
  • 28回复

明然散文系列——都昌八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698
积分
141969
贡献值
-42
都币
0
在线时长: 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7-28

 


一 西河晚渡


 


夕阳江天,红彤彤的火烧云燃遍了西边的天际,是那么的壮观美丽。夕阳里,一湾河水自南向西绵绵流去,鳞鳞水波闪着金色的光芒。河面上舟楫灵动,渔翁站立船头撒开了鱼网;渡船上的客旅敲击着竹木扁担唱起了南词小调,《十条手巾》让男客们兴奋。《十八摸》的曲调先就臊红了女客们的脸庞,让她们不好意思抬起头来看人,神情里罩上了一抹满足却又轻含的涩晕,娇羞动人。


穿梭的渡船往来奔忙。两岸的垂柳在清风里舞开了腰肢,披上了金黄的外衣,婀娜动人。鸦们回到了搭窝的高柳上,聒噪地叫着。声音虽然不大好听,甚至有点让人生厌,但听到幼鸦“呦呦唧唧” 哺食的鸣叫,又让人有了一丝的温馨,心底涌出几许的怜爱来。


夕阳西下,雾霭慢慢地浸了过来。河边的渔舟上渐渐亮起了灯火,灯光随水波摇曳,星星点点。阵阵清风掠过湖面,拂过面颊,带给人一种舒适与沁凉。好一幅夏秋之交的晚河图啊,如果是描入画中,便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觉,误认故乡当做是潇湘了!


这便是几百年前都昌城外西门晚渡的一个场景。记得曾经有诗云:“昏鸦取自返垂杨,来往西河渡正忙。两岸苍波浸渔火,满船红柳载斜阳。溪翁敲柱歌初静,水月涵空气觉凉。景物恍然图画中,秋风秋雨即潇湘。”


只可惜,我们今天是无法还原历史的真实了。但是,当我漫步在高高的西河堤岸上,看一湾河水从南山脚下滚滚奔来向西而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不由把我的思绪也带到了遥迢的过去。


如今,往来西河再也不用摆渡了,雄伟的西河大坝早已让两岸连通成了坦途。泄洪闸,建造得十分巧妙。八角飞檐的古代造型让人充满了遐想,浮思翩翩。都昌造船厂万吨级的船坞就座落在西河岸上。从这里下水的轮船带着都昌人民的深情厚谊,驶进了荷兰、非州等国的港湾,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西河大坝上,整日里车流如龙轰轰不绝,好一番繁忙气象。堤脚下,三三两两的钓翁散落在水边悠闲地垂钓,极富情趣。他们用极具情调的低喃声轻哼着乡间俚曲,让人在潜意识里莫名地产生一种想要解密的冲动。


游走在西河岸边,徜徉在远去的历史中,轻诵着《西河晚渡》的诗句,真的让我恍惚产生出眼前亦真亦幻即潇湘的感觉。于是乎,我在心里暗暗地说:“故乡真好!”


2009711清晨于怡然斋中


 



 


月照野老


 


明月邀我读清风,南山崖前问坡翁。披月着色银如水,野老泉边赏遗踪。


夏夜的星空一轮明月如水,清风徐徐,迎面向我拂来,给人一阵沁凉的感觉。我缓步当车悠哉游哉地行至南山脚下的东湖坝上,漫赏东湖美丽的夜色:但看霓虹闪烁、灯影迷离,曲桥迥廊处当明则明该隐则隐,对对情侣相依相偎,一派浪漫气息。眼前的良辰美景勾起了我遥远的思绪:“想当年东坡老先生南山赏桃,无奈之下叹出了“水隔南山人不渡”的感慨,看今天,坝雄势伟,灯火阑珊处,宽阔大道平坦无比。哪里还找得见‘人不渡’的半点痕迹?”看着眼前的繁华景象,倒不由让我有了夜访野老的念头。


于是,我快速穿过人头攒动的南山广场,抬腿迈步进了园门上了山道。


茂林与修竹掩映下的登山小道上,深邃、静谧而清幽。月光穿透林梢洒落一地斑驳的细影,细腻而幽长。路边树下,不时见野兔出没,“卟”的一声钻入丛中便不见了。


山上有座巨崖,崖壁上题有“南山”两个遒劲大字,笔力雄浑,十分的沉稳,颇见功力。崖下有一泉,泉水清冽甘甜,泉旁石上题有“野老泉”三个刚健峻挺的大字。诗云《野老岩泉》:“岩前如绣草芊芊,下有飞泉百尺悬。石窦雨佘翻蟹眼,潭心日暖喷龙涎。自从混沌分原候,便是潺潺赴壑年。几许登临界无尽,欲将洗耳听钧天。据考证,这两处墨迹均自出东坡居士之手。相传,当年苏东坡由岭南返归朝中时,途经都昌,因久闻“野老”之名,故登山造访遗踪,临行留下诗文墨痕:“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的《过都昌》诗篇。令一代又一代的湖都人传唱不衰,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骄傲。


相传在汉朝时,都昌县城南外一公里的南山上,有一位不知名姓的皓发老翁,倚壁搭棚居于一崖下泉旁,采药炼丹为百姓治病,有妙手回春之力。一年,汉武帝南巡途经鄱阳,听说此老,便慕名前来寻访。他想请老人出山为官,可老人坚辞不就。次日再来请时,却发现老人已不知去向,唯留这清泉一泓,水平如镜,甘甜清澈。刘彻见了不胜感叹,故敬称此老为“野老”。后人遂将此泉唤作“野老泉”。曾经有诗云:“石骨溢清泉,冷冷注江浒。野老爱幽栖,酌泉洗心腑。荣辱任去来,濑枕自寒暑。”


后来,当北宋诗人词家苏东坡路过都昌时,到南山见了此泉,心甚爱之,欣然于泉旁石上写下了“野老泉”三字,野老所居之处的崖壁上题“南山”二字。后人见了遂凿刻于壁,留下了难得的人文遗迹。由此,“野老泉”及“野老”之名便越发的传开了去。这便是野老的由来!


静坐在泉边石上,看天上一轮明月漫洒清辉,冰清玉洁;览鄱湖浩渺,氤氲朦胧、苍茫迷离。湖月涌动,生机蓬勃有一股活力;小东湖水泛涟漪,波光粼粼,月卧其中与岸上霓虹相映成趣,互相媲美,自成一番风景;近看泉中,水波不惊。恰似一面铜镜,揽月入怀更是别种风情。喜眼中一山四月,风清月明,我轻轻起身叩响了崖门。真的好想借问野老,是如何觅得此中风景?可否告之一二?“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想,天上的那一轮明月总该可以告诉我了吧?我默默地细声自问,似乎一下子就要找出其间的奥妙所在。


就在我冥思苦想之间依然找不到问题答案的时候,“荣辱任去来,濑枕自寒暑”突然就涌上了我的心头。我今天为何不做一回“野老”?“ 酌泉洗心腑,俗世自在游”呢?


一念及此,情怀释然。我迈着轻盈的步履,踏着林中碎碎的月光走下山去。


00九年七月三日于南山夜游归来以记之,聊慰情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 6:48:26编辑过]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698
积分
141969
贡献值
-42
都币
0
在线时长: 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7-28

 


三 陶侯钓矶


 


盛夏酷暑,罡热袭人。一波又一波的扑面热浪终是没能打消我出游的雅兴,阻挡我前行的脚步。只是没承想就在去“陶侯钓矶” 处的湖岸滩涂上,车子却突然深陷在了沙地中不能动弹。幸得憨实的乡民们及时赶来相助,才使得我终于脱离了困境。由于午时烈日暴酷,一番辛苦之后乡亲们早已是汗流浃背了。


谢过了乡亲们,我继续上路。因为我心里早就有个愿望,一定要去“陶侯钓矶”处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一下这位名士的情怀。


记得邵遵道曾经有诗云:“矶头风景不堪题,却笑陶侯坐钓时。山势北来云匝地,阳光东起树交枝。一梭跃水名犹在,八翼排天梦亦疑。凭吊令人增慨慕,江风江鸟遍江湄。


陶侯钓矶,说的是都昌城西五公里外的矶山脚下,有一倚山临湖,形状如台的巨石。是东汉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晋封为长沙郡公侯的陶侃少年时垂钓的地方。


相传陶侃自幼丧父,与母湛母氏相依为命,居住在鄱阳湖畔矶山山麓耕樵度日,家境十分的寒苦。为了帮助老母维持生计,年轻的陶侃除了每日耕作、打樵之外,一有空闲就来到这湖边的巨台石上,一边读书,一面垂钓,用钓来的鱼卖了来弥补家用的不足以及改善母亲的饮食,孝敬年迈的老娘。后来,鉴于年深日久的缘故,这巨石台上至今还留有陶侃读书、钓鱼时留下的磨擦痕迹。


传说,有一天陶侃在这里钓鱼,竟然钓到了一支黄灿灿的金梭,霞光锃亮。陶侃心想,这不知是哪户人家的金梭掉在了湖中,我何不将它悬挂于石壁之上的显眼之处,好让遗落者见了来认领呢?于是,他挂好金梭之后,依旧看书钓鱼,心不旁鹜,专心致志,毫无半点贪占之妄念……


那天夜里,突然风雨大作,悬在石壁上的金梭化作一条金龙驾云腾空而去。原来这哪里是只金梭,分明是鄱阳湖的镇湖小龙王。这小龙王上天之后,把陶侃的人品,德行、情怀秉明给了玉皇大帝。玉帝大喜,遂命小龙王佑庇陶侃读书并维持生计。


再后来,陶侃出仕。先后担任过武冈县令、江夏太守、都督令、广七洲军事,并被封为长沙郡公侯,成了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故人们称他为陶侯。从此以后,人们把陶侃钓鱼的这块巨形石台唤作“陶侯钓矶”, 用以教育后世的子子孙孙,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今天,当我徘徊在“钓矶” 的身旁,摩挲着深深浅浅的“擦痕”, 看云水深处,苍茫瀚阔,水鸟在蓝天碧水间自由翩舞。不由神清目明,灵台间突然空灵起来:“矶头风景甚堪题,最是陶侯坐钓时。胸怀磊落真情性,直挂沧海醉云霓。”


00九年七月十一日酷昼携友猷悠游于“陶侯钓矶”,遂以拙文以记之聊作娱笔。


00九年七月十一日午夜于怡然斋



 


四 彭蠡渔歌


 


 


云水苍茫的鄱阳湖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都昌。它座落在鄱阳湖的北岸倚水而居,似婀娜妙女,风姿绰约,婷婷玉立。北山芙蓉苍郁挺拔,气宇轩昴。如青春少年揽玉入怀,把都昌县城抱入怀中,极尽呵护。城南门外,南山与西山遥遥相对,极像当年的秦叔宝和尉迟恭守在门前,守护着一方平安。


鄱阳湖又称彭蠡湖,这其间蕴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江西这地方并没有大湖,以至于年年非旱即涝。后来有位勇士叫做彭蠡,立志要开凿一座大湖来纳洪蓄水,造福于民。可是,正当他动工开挖时,却遇到了一只千年成精的绿头蜈蚣与他作对。他今天刚挖好的地方,次日便被蜈蚣精填塞满了。但是彭蠡他毫不气馁,仍然坚持每天开挖不止。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苦劳作不止。其善举终于感动了在天上司晨的酉星官。酉星官当即命自己的两个儿子大鸡、小鸡下凡帮助彭蠡,他们共同与蜈蚣精作战,终于打垮蜈蚣精,开成了鄱阳湖。为了纪念彭蠡并颂其善举,所以人们又称鄱阳湖为彭蠡湖。那条战败的蜈蚣精,后来便化作了又长又黄的松门沙山,僵卧在浩渺的碧波之中,可大鸡、小鸡还不放心,担心这条蜈蚣精将来再为祸人间,便化作大矶山、小矶山、伫立于湖畔,时时刻刻盯着蜈蚣精,世世代代守护着鄱阳湖,守护着在湖上劳作的渔人们。


当我们站在城南门楼上往南望,便是瀚阔的浩湖碧水。万倾碧波间横卧着一条金黄的沙山——松门山。上溯到几百年前,松门山山前山后的大片水面就是鄱阳湖上的大好渔场。渔场周边都昌,鄱阳,永修三县的渔人们都在这里日出而作,以捕捞渔狩为生,休养生息。湖面上帆影点点,渔舟往来灵动,如穿梭般极具轻盈之态。船头上不时飘出渔姑渔娘和渔郎们那充满深情而甜美的歌声,引得湖上的鸥鸟们围着渔船追逐,翩舞翻飞,让人陶醉。


他们唱道:“鄱阳湖上好风光,渔哥渔妹羡彭郎。彭郎有心开彭蠡,渔家才有好景光。”“沉枭阳来泛都昌,都昌是个好地方。南山挺秀映山艳,北山芙蓉指穹苍。彭蠡湖水荡清波,舟头舟尾飘渔歌。歌声里网住金银鲤,歌声里网住幸福的春。虽说阳春三月春光好,怎比得上鄱湖渔家心里的一网情深。”“阿妹在岸头盼阿哥,妹妹的心里有话说,哥乘风帆好撒网,帆正风劲鱼儿多,打得鱼儿换来酒,杯杯酒满敬哥哥。一敬哥哥身康健,二敬哥哥福寿延,三敬哥哥奔富路,四敬哥哥满堂春……歌声中充满了对生活的追求和赞美,真正是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是啊,不知是在哪朝哪代就曾经有首诗名《彭蠡渔歌》。诗曰:“乃清歌远近分,细分随口不成文。芦花点帽风初急,鸥鸟冲帆日欲曛。一曲遥从云散外,数声长傍月中闻。也知无限乾坤趣,半在烟波与水云。


今天,当我漫步在城南口外的湖岸洲头上,看暮归的渔舟从面前掠过驶入城门前的港口,不由神思迷离,眼前出现了一抹幻景:夕阳如血,残红落照,舟楫灵动,帆闪金光。男俊女靓,神彩飞扬。竟不由轻轻吟诵起来:“彭蠡渔歌脆,阿哥想阿妹。不怕湖天浪滔急,就怕妹妹绝来拒。阿妹盼阿哥,可知我心意。愿随哥哥湖上走,海角天涯也不惧。”


00九年七月十九日游湖归来,思潮涌动,遂得感慨以记,聊作娱心而已,用笔行走止午夜搁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 6:49:18编辑过]

发帖
698
积分
141969
贡献值
-42
都币
0
在线时长: 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7-28

 


五 石壁精舍


 


云外孤峰翠欲流,书台芜没几经秋。地饶胜慨连庐蠡,江漾文光逼斗牛。暮雨落花人寂寂,午荫啼鸟景悠悠。谁来寻访先贤迹,故作西山汗漫游。不记得这是在什么时候抄录下来一首诗,说的是叩访石壁精舍的故事。总之是被它所累,才导演了一出我酷夏探秘精舍,汗游西山的喜剧。


相传,石壁精舍是谢灵运当年的隐居读书之所。据《太平环宇》记,在都昌县西南七里处有一傍临清江巨石,壁立千仞、巍峨耸屹,壁下有房舍,西有层台。本谢康乐之旧宅,壁间有“石壁精舍” 四字,传云为灵运亲题。明朝正德年间时任提学副使的李梦阳重新提笔书写,只可惜旧新墨迹今已尽皆崩没矣。因年代太过久远,精舍建筑也早已毁坏殆尽,不见了昔日的影踪,只是在舍后山上尚留有谢灵运的经台供后人仰。


宋少帝景平初年谢康乐辞去了永嘉太守的职务挂冠归林,云游天下山水。偶见鄱阳湖边西山脚下这一片幽静之地,与南山所居野老遥相对应,心中甚喜。于是便倚壁筑庐,于西山定居了下来。每日里,他饱览鄱湖风光,寄情匡庐蠡水,专心读书。他曾经有自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云:“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忘归。”字面上看似乎是诗人寄情山水,其实骨子里诗意是说诗人已厌倦了朝堂之上瞬息变化的昏庸腐之味,哪里比得上大自然所具有朗朗乾坤的天地正气。沐浴天地正气,我如何还会再回到那俗世浊流之中去呢?在这里便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心志。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对于湖光山色的景色描写,绘画得十分醒目。诗人坐在小舟上,看见远处的林壑渐渐隐没在苍茫暮色中,晚霞在愈来愈浓的夜色中消散;近处,湖面上的菱蔓荷叶重重迭迭,在清澈的湖水中投下一片浓重的阴影,水草相互纠缠着,在微风缓流中轻轻摆动……。读这些诗句,读者也仿佛置身其境,观赏着湖山晚景。诗人写景用词精美而不失其自然,所以后人常赞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谢诗如芙蓉出水。”


谢灵运的诗本来就素以擅长描绘奇秀的山水景色见长,在这里便越发的得到了验证。前面提到的“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忘归”,写山水的明媚宜人,一个艳词丽字都没有用到,眼前却情境俱出,自有一种淡雅的神韵,确实象一株出水芙蓉,淡妆素抹,在月光下摇曳婀娜,清幽飘香。


“出谷日尚早,入湖阳已微”“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诗人以一个“还”字贯穿全诗。“入湖阳已微” 轻轻地就把还字烘托了出来,“披拂” 的运用更是巧妙。舍舟登岸,高卧于东窗之下读书明理,怡然自得其乐,无乱耳之音,无迷欲之色,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啊?……


我孤独的站立在石壁前,眼前似乎幻化出谢翁两脚高翘石台,侧卧石上就着清风明月,怡情、悠然读书的画面,不由得心醉神往。遂随吟道:“临壁仰高贤,酷日又何惧?山径人寂寂,眼前景依依。汗透湿衣背,精舍开思虑。来去不言悔,心勿为所累”。


看彭蠡山湖盛景,觅脚下精舍遗踪,感谢翁磊荡情怀,我不由倍感愉悦,身心轻松。任清风拂体,温柔体贴,真个是怡然惬意,暑气顿消。


00九年酷夏日独游西山石壁觅精舍遗踪所得以记之,聊作遣笔娱心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 6:50:48编辑过]

发帖
2399
积分
44308
贡献值
-5
都币
10
在线时长: 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7-28

 


 


苏仙剑池



 


磨剑仙翁去不回,犹传遗迹水西隈。春风丹灶苔空合,夜雨石坛花自开。寒碧远涵汇泽润,龙光横射翻经台。胜游谁有飘然兴,布袜芒鞋约日来。诗歌所说的是苏仙磨剑的故事,剑池在今都昌一中校园之内,早年被毁今已难觅其踪。诗云:“胜游谁有飘然兴,布袜芒鞋约日来。”我今却是“慕名胜迹有游兴,简装休闲顶雨来” 了。


据旧《古迹志》云:“苏仙剑池在治西旧紫清宫内,居民黄氏屋侧。即苏仙淬剑之所,今犹在黄氏园内。其《封域志》云:在汇东书院西北,今新开寺西。旧为紫清宫,以祀苏耽。宫中旧有池,传是苏耽居元辰山时往来此地,佳池水之清洌,为之砺剑。九还丹成,随物著象。挹池水於桶、盂、瓶、盏之内,宛然各见一红点,故又名丹泉。历世既久,为好事者所污,红点遂不可复见。旧宫亦旋废,池畔四至余地多为附近居民攘为疏圃矣。”今都昌县第一中学即建在旧紫清宫,汇东书院的废址之上,如今已是面貌大变,剑池亦不复得寻也。由此亦可见都昌一中的渊源甚深,亦可深挖至古代的汇东书院办学时止。真可谓是源远流长,山高水深了。


苏仙,俗名苏耽。传说在晋朝,有个叫苏耽的道人,和他母亲一起,隐居在都昌西北的元辰山修仙慕道。有一日游历鄱阳湖时,途经此地,爱上了这一池好水,从此便常来此磨剑。后来,苏耽在九转还魂丹炼成之后,得道成仙修成了正果。可说来也怪,这池水也有了异象。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池中的水也能随物著象,人们只要将这池里的水舀起来,盛于碗、盆、杯、盏之中,便可隐隐约约地看见水中有一红点在飘飘忽忽。于是,当地人便敬称此泉为“丹泉”。苏耽修道成仙的元辰山,后人便称做它为苏山。这也亦即是苏山乡名的由来!


徜徉在都昌一中的校园内,默念着“磨剑仙翁去不回,犹传遗迹水西隈” 的诗句,心头不由泛起了一丝酸楚,真个是“磨剑仙翁去不回,已无遗迹水西隈”了。不过回过头来想一想,心里却又多了几分欣喜:今天的都昌一中人才济济,为我县的莘莘学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碧空蓝天,无垠的海洋上。有道是:“春风丹灶苔苗翠,夜雨石坛花盛开” 了。从这里源源输出的人才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奋战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真可称之为“水碧远涵汇泽润,龙光漫盖翻经台”令人感到更加可喜了。


为什么今日的都昌一中能取得如此好的教学成果,全靠了汇东书院的源泉和剑池的仙气、灵气。一路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寻寻觅觅,不由神思恍惚,意念迷离:“欲寻剑池撞紫微,文曲占了贵宝地。梦里苏耽常笑我,觅踪带雨怡然痴”。 依依的留恋中我踏上了归程。


二00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寻剑池冒雨游都昌一中归来而作文以记之,怡然开怀。


 


 


 矶山樵唱


 


 


《都昌县志》(清同治版)载:“两矶亘彭蠡湖上近十里,山木畅茂,湖鱼繁殖,水石相为吐吞,渔樵各得分愿。薄暮阳微,樵子咏归渔夫歌反(返),乃间作唱与和。禺风起,水涌山鸣谷应,林壑自适之乐,即帮家升平之象也。”故同“野老岩泉”“ 石壁精舍”“ 陶侯钓矶”“ 苏仙剑池”“ 南寺晓钟”“ 西河晚读”“ 彭蠡渔歌” 七者旧传为汇东八景也,亦之是今人口中所说的“都昌八景” 矣。


前文已经说过,大小矶山是上天司辰酉星官的两个儿子。他们当年遵奉父命来到凡间,协助彭蠡与蜈蚣精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经过几个昼夜的鏖战,蜈蚣精终于被大鸡断其头小鸡断其尾,战败气绝而亡。之后,彭蠡遂开成了鄱阳湖。而死了的蜈蚣精亦仰翻在鄱阳湖上,金黄色的肚皮朝天飘浮。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松门沙山。而大鸡和小鸡兄弟俩怕蜈蚣精会再为祸人间,便化作了大矶山和小矶山站立在鄱湖岸边一个盯着头,另一个看着尾,时刻监视着蜈蚣精的一举一动。似勇士兀立,俊挺英武。


大小矶山座落在县城西门二十几里外的鄱阳湖边,绵亘十余里。山上树木繁茂,林壑幽深。山脚下临湖的隘口与彭蠡湖水相连,风生水起,惊涛拍岸,纶音不绝。水落石出,列石奇诡,形态万千。陶侯钓矶便在大矶山前!登矶山极顶,览鄱湖浩渺烟波,深长悠远。湖面上渔舟往来穿梭,一番忙碌景象;听矶山樵子,空山放歌,回音绕久不绝。时与渔歌互答,真情唱和,构画出一幅动人的渔樵图,让人好不向往。此刻的你是不是觉得此真乃人生一大乐事矣?如果你不信,那你就听着:


“山峰隐翠微,林木蔽青屿。樵者不知劳,歌声白云里。表出夷齐心,荡洗巢由耳。”这是山中的樵子在歌。“烟波一叶舟,款乃数声曲。风雨细更斜,青笠映蓑绿。本是沧浪流,不向红尘逐。”这是湖上的渔人在答。唱和之间其乐自见:柴火换鱼味,怡在和声里。彼此之间相得益彰。


你再听:“蠡湖之上任风波,一棹渔蓑一曲歌。随浪去来无系束,声声常在月明多。”“叠石嶒峻傍水濆,腰镰斜上路穿云。空林响答人何处? 韵入溪声字不分。”突然,不知是林深何处又传出游山人甜甜歌声:“斤斧随身入翠微,前歌后答兴遄飞。乍疑古寺传仙梵,绝异登山赋釆薇。拂树穿云初婉曲,随风落谷渐依稀。浮生却羡樵人好,石畔高吟没是非。”


是啊,“浮生却羡樵人好,石畔高吟没是非。”这一份清纯,这一份怡然,想说就说,想唱就唱,依然故我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现代生活的灯红酒绿,迷彩霓虹的炫烂夺目,经济大潮的汹涌、猛烈,冲击得人心失去了依托,澎涨了人们的欲望,导致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普遍盲从与虚伪。如何还能收得住那颗躁动,不安份的心来?每个人都只知身已疲,体已劳,心力交瘁。哪里还有“樵者不知劳,歌声白云里” 的心境?


一念及此,我不由默默念道:“一曲歌出水云边,腰镰斜插穿云间。空谷幽壑任由我,不羡高僧不羡仙。”任意念陷入一种深深的思索之中,迈步走下山去。


二00九年七月二十九日一稿于怡然斋内。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这样看的很让人激动啊!


 


把老师的这两部新作放入了下面的跟贴中,让大家看起来方便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9 20:21:36编辑过]

发帖
13983
积分
1629129
贡献值
12
都币
136
在线时长: 4084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30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07-28
读来上面的文章,家乡的八景,对我感触很深!

发帖
4515
积分
97592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7-28

余老师真乃学识渊博,在欣赏余老师生花妙笔的同时中总能学到很多东西。


发帖
12419
积分
71876
贡献值
50
都币
137
在线时长: 58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2-1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7-28

认真学习,做个好学生。。


 


发帖
12419
积分
71876
贡献值
50
都币
137
在线时长: 58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2-1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7-28
重新看一遍,了解都昌,积累知识。
发帖
638
积分
10474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15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7-28
建议余老师有空带我们户外的去转上一圈。

发帖
698
积分
141969
贡献值
-42
都币
0
在线时长: 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7-28
以下是引用春光灿烂在2009-7-28 13:54:00的发言:
建议余老师有空带我们户外的去转上一圈。

户外这星期去矶山么?我要完成<矶山樵唱>的创作.如去联系我


 


 


[此贴子已经被rose-ping于2009-7-29 20:18:35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