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81阅读
  • 12回复

[原创]灯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1-03
 

灯粑



如果有朋友在正月十六十七这几天到我们村里做客,并吃上一餐早饭,他就能见到一种很特殊的食物,那便是家乡的灯粑。


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把过元宵又叫做过灯节。家乡的灯节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做灯粑。鄱阳湖地区很多地方的人都有正月十五做灯粑的风俗,炒些米磨成粉,做成猪、牛、鸡、鸭等造型蒸熟后供奉祖先,作为新年尹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兆头。只是在不同的地方讲究有些差别,有的地方的灯粑做得粗糙,用粉团简单地捏个形象,花样不多,数量也少,而在有的地方做灯粑就讲究得多了,从工序和原料都有要求,数量和花样都多。


过了正月初七,可以动得磨了村里人就有动手都灯粑的,说是迟了怕请不到好师傅,若是自己家里人就是做灯粑的师傅,就可能做得迟一些,但最迟也在正月十四夜里要做好,元宵节的早晨就要用灯粑供奉先人了。灯粑有的人家做得多,要做三四升米,家里小孩子多的多就要多做,决不能在元宵夜里小孩子没有灯粑吃。因为我们村的灯粑在附近一带是出了名的,就有新嫁来的媳妇过了元宵拿些灯粑回娘家送人情,那就要额外多做一些。若是屋里只有大人,就少做一些,升把米就够了。


做灯粑首先要准备粉,做灯粑的粉要求高,优质灿米淘好之后炒制时一定要掌握好火候,熟过了不行,做起来粘手,烃粑的表面不光滑不好看,更做不出让别人家称好的精品来,炒生了更不行,根本就做不成,所以一些新媳妇当家的头两年总要请自家的婆婆或者别人代劳。炒好了米,还要求把粉磨得特别细,一般不用机器,只能用石磨。


除粉之外还有一种重要东西要准备,那就是给灯粑中的动物们点睛用的一种叫“鸡眼籽”的野生豆子。这种“鸡眼籽”又黑又亮,比绿豆稍小些,按在灯粑上动物们立即有了生气。这种野豆子长在田头地岸树林边,不是很常见的,秋天人们在野外做工时见了就摘回家藏着,专作做灯粑时用。有的人家里采摘得多了,自己家里用不完决不留作下年,别人来讨时就送了。如果有人自己没有准备而在别人那里又没讨来,就用一些替代品,如甜高梁的黑种子,或者芝麻,那样的灯粑小孩子一般不好意思拿出来给别人看。


做灯粑还需要几样工具,小剪刀、豪猪毛、竹子毛笔筒,这些东西做灯粑前都要洗干净晾干。现在很少有豪猪毛,就用织毛衣的针,能替代毛笔筒的东西现在就多了。


将磨好的米粉加开水揉成大团,揉粉一般是力气大的男人,粉揉得到灯粑就好做。


做灯粑时很热闹,特别是家里小孩子多灯粑做得多的人家,常常是五六个甚至更多人围在一张桌子边,半大的孩子学着做,更小的孩子这时也来凑热闹。做灯粑的人中一定要一个会做的,灯粑中的猪承福(猪头)、牛、猪、鱼、孵鸡窝、禾秆堆等几样大件要供奉祖宗,就由会做的师傅完成,做师傅的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指导其他做灯粑的孩子们。


灯粑的花样除了大件之外还有鸡、狗、猫、兔、麻雀、青蛙、猴子等动物和南瓜、辣椒等植物果实,一般是孩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也不是没有禁忌,首先不能把灯粑做成人,其次像老鼠、蛇等人们认为是害虫的也不能做。灯粑中最受家庭主妇喜欢的是小麻雀和小兔子,因为同样多的粉能做出更多的个数,经得住自家孩子多次拿。


灯粑中最难做的是猪承福(猪头),做得越大就象征这年养的猪越大,一般要做得男人的拳头那么大。这个肯定不能做成实心的,要一大团粉不说,在锅里也难以蒸熟。真会做的这个时候就显出本事来,慢慢的一遍一遍地捏,捏得薄更要捏得好看,最难的是那两个猪耳太薄了,猪承福做好后属于重点保护对象,如果不能及时放进锅里蒸,就要用布巾遮盖好,免得因空气干燥而把做好的猪承福干裂了。


灯粑中最复杂的是孵鸡窝,最下面是个锅底样的鸡窝,鸡窝里放五只粉团当鸡蛋,上面伏着一只正在孵鸡的老母鸡,老母鸡与鸡窝间的空隙里还要钻出五只小鸡的头。孵鸡窝虽然复杂,却不算难做,师傅做鸡窝和母鸡时,便有孩子们把鸡蛋和小鸡做好了。孵鸡窝在灯粑中的地位很重要,既象征这一年鸡多蛋多,还象征着这一家人丁兴旺,其中五只鸡蛋和五只小鸡又都是五子登科的意思。


捏成了形的灯粑还常要给灯粑“长毛”、“印花”、“装眼睛”,“长毛”就是用小剪刀禾秆堆、大的公鸡与母鸡等种类的灯粑表面密密的剪起一层;“印花”是用毛笔筒或者豪猪毛往鱼、青蛙等灯粑表面压出半圆形或厾出各种图案;“装眼睛”就是准备好的“鸡眼籽”给灯粑点睛,点睛有两种,简单的就是在头上眼的部位直接按上去,复杂些的就要先用很少的粉在灯粑上长眼睛的部位做出眼睑,再把“鸡眼籽”按在眼睑上,一般猪承福和鱼都要添眼睑。


一辈辈传下来的老话说,三十夜里的火,十五夜里的灯。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彭村人对灯与火在这两夜都很看重。对于灯这两夜都一样,家家户户的每一间屋里都是一盏灯点到天亮;对于火则有所不同,三十夜里是家家户户烧旺旺的岁火,十五夜里则把熊熊的篝火烧到祖宗堂廎。这一堆熊熊的篝火烧的不再是烧岁火用的树桩头,而是整根整根粗壮的树,尤其是作为“火胆”的必须要一个抱不过来的大树。这一堆篝火的原始作用是给半夜里赶猞的人准备的,当然也是给防着别的村庄赶猞的守望者准备的,然而,最喜欢这一堆篝火的不是彭村的大人,而是彭村的崽俚们。崽俚们,特别是男崽俚一边在火边上嬉闹、在篝火堆里烧灯粑,一边从大人们的谈话中了解彭村的历史衍变。


到最后,桌子就摆有牛、猪、狗、鸡、鱼、蛤蟆等许多花样的灯粑,桌子上好像成了一个动物园。当然,其中最多的是兔子和麻雀。


灯粑的吃法也有些特别。做好的灯粑在元宵前除了蒸时品生熟需尝一个之外就必须要等到元宵夜在篝火堆上烤着吃。元宵夜的祖厅里有大人准备的一堆旺旺的篝火,可以从天黑烧得天亮甚至于第二天第三天。即便在天寒地冻的日子孩子们也不会冷着,篝火边烤得香喷喷的灯粑让孩子们闹到半夜也不会饿着。烤灯粑吃灯粑成了孩子们最快活的事。这时不仅仅是小孩们烤灯粑吃,大人们也会尝一两个。


篝火烧过一夜之后,再去篝火边烧灯粑的子就不多了。剩下的灯粑就放在早晨的粥锅里煮着吃。尽管灯粑中没有馅心,甚至盐也不放上一点,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吃,篝火边烤着吃的香味不用说,就是放在粥锅里煮着吃也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38989
积分
10161090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1-03
还没有吃过灯粑呢 呵呵

发帖
1319
积分
43977
贡献值
177
都币
3
在线时长: 13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3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1-03

 


很有味道,灯粑和写灯粑文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3 22:10:37编辑过]
发帖
*
积分
*
贡献值
*
都币
*
在线时长: 小时
注册时间: *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1-03
你是哪个乡人?我是大树的,以前也听说过,后来没有这种风俗了,哪个乡人保留这么好呢?

发帖
10651
积分
3701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4-19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01-04

呵呵,介绍的好清楚哦``


 


我们家就是大年三十来做了,,


 


不过通常是做圆粑或是印子粑哦!!


 


谢谢老师把都昌的文化写了出来.让后辈们懂得了!

发帖
*
积分
*
贡献值
*
都币
*
在线时长: 小时
注册时间: *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1-04
做鸡狗的是清明节吧。

发帖
949
积分
6833
贡献值
-3
都币
6
在线时长: 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22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1-06

我们那里的人,现在做的很少了。感谢分享文章,勾起不少回忆...


发帖
949
积分
6833
贡献值
-3
都币
6
在线时长: 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22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1-06
我们那里好像要做2次,元宵和清明节,清明节拿灯粑,祭祖,又叫“散灯”。记得外婆家元宵的时候还耍龙灯....好多年没看到了.现在不到正月15就到外面去了.
发帖
57
积分
-721
贡献值
-9
都币
0
在线时长: 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2-1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8-26
很怀念过灯时,大堂前,全村人围在一起烤灯粑的场景,不知村里这个风俗还是不是在延续?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8-28
以下是引用工业农民在2009-8-26 11:08:00的发言:
很怀念过灯时,大堂前,全村人围在一起烤灯粑的场景,不知村里这个风俗还是不是在延续?

还在延续,每年的元宵都会烧起大火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