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5阅读
  • 7回复

朱元璋在鄱阳湖之三——朱袍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426
积分
1444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5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9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 本帖被 鄱阳湖 从 美图美景 移动到本区(2013-10-31) —




                           三、    这座小山也在鄱阳湖边。它形如一头母猪,当地人就叫它“猪婆山”。因为当地人都把母猪叫做“猪婆”。
几千年来,这头辛苦的“猪婆”带着一群猪崽子,一直锲而不舍地朝南拱去,总想拱到吴城去。因为吴城是当年江南四大名埠之一,也是温柔富贵之乡。民谚有云: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尽的汉口,就足见当年吴城之繁华。
    但是几千年过去了,猪婆山依然在鄱阳湖南岸的风浪之中,在去吴城的路上,一直没有拱到吴城。浩瀚的鄱阳湖日日夜夜在它的脚下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多少年风浪的吹打洗刷,并没有让这头黑呼呼的母猪洁身如玉。但是历史上的那一天,猪婆山却突然遍体通红,霞光万道,璀璨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一天,就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湖十八年”的第一个回合。
    翻开我国的史册,哪一页不是血渍斑斑,白骨嶙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千年以前的北方风景;而那一天,鄱阳湖上“流血漂橹”并不是春秋笔法。“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是一代王朝的构建,一顶皇冠的铸就。
    大战是从前天晚上的的下半夜开始的。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自古以来,这样的时刻既是强盗贼寇的节日,也是猛将良谋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光。多少见不得人的残忍和书之竹帛的丰功伟绩,往往都是在这样的时刻成就的——黑夜是死人的世界,而战争就是通往这个世界的桥梁。古往今来的战争制造了多少死人,已经无法计算了。所以这场战争也不例外。
    大战之前,朱元璋和他的军师刘伯温、元帅徐达站在龙望垴上观看陈友谅的水寨时,都同时想到了一个“火”字,想到了说书人那些段子中的“火烧赤壁”;于是,“黄盖”这个角色便历史地落在先锋官常遇春的头上。
    关于这场战争的始末,后人编著的书上都有过详细的记载。在我所涉猎的范围内,我认为最详尽的莫过于《中国历代战争史话》。该书是由台湾三军大学编著的,于1987年由军事译文出版社出版。现将有关章节的原文摘录如下——
    七月,元璋再自应天(今南京市)自将救洪都(今南昌市)……陈友谅闻元璋救兵至,乃解围迎敌于鄱阳湖。陈友谅军六十万,联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余丈,绵亘数十里,军威甚为雄伟。元璋进军,于康郎山(今江西省余干县西北鄱阳湖中)遇陈军,遂分兵十一队以击之。徐达击陈军之前锋……适至黄昏大风起自东北方,元璋乃命敢死士操舟七艘,内实以芦苇火药,乘风纵火以焚陈友谅之舟。陈友谅遭此火攻,猝不及防,兵遂大乱,被焚与伤者二千余人,因而溺毙者亦众,友谅军因以气夺。……
    这段文字省去了我许多的笔墨。从这些文字中,也许读者已初见端倪。
    据另文考证,朱元璋军中那些“敢死士”的头目就是他的先锋官常遇春。
    那天下午,常遇春受命带着七条小划子船,里面装满了柴草,柴草上面撒上了硫磺焰硝等火种,向陈友谅的水寨顺风而去。
    当时,鄱阳湖上正在刮着东北风。当常遇春的小划子一接近陈友谅的水寨时,七条小划子立刻变成了七条火龙,张牙舞爪地向陈友谅的楼船战舰中钻。陈友谅尽管有六十大军,无奈都是“联巨舟为阵”,又成了当年曹丞相的水军大营,想脱也脱不开,只也同归于尽了。
    跟在常遇春后面的是朱元璋、徐达亲自率领的大队人马。一见前头起火了,这几百条战船就立即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陈友谅的水寨压过去,准备形成一个包围之势,将陈友谅的几十万大军一口吃掉。
    此时,天边已经是暮色苍茫,殘照似血,而充满诗情画意的鄱阳湖却变成了一方新的屠场。暮色之中,只见常遇春身穿铁甲,左手拿着虎头盾牌,右手握着三尺长剑,站立在船头,指挥着敢死队员冲锋陷阵。奇怪的是,在这种乱箭如虻的战阵之中,身为指挥官的常遇春头上戴的却不是常见的头盔,而是不伦不类地包着一块黄褐色的头巾。一条长长的飘带还在风中上下蹿动。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常遇春头上的这块头巾不是他自己包上去的,而是他的妹妹常小春亲手为他包上的——在每一次出征之前,他的妹妹常小春都要为他包上一块这样的头巾。只要一包上这么一块头巾,他就会攻无不克,百战百胜。
    难道说他的妹妹常小春真有什么妖术魔法?非也!这完全是一种心理效应,或者说是他兄妹之间的一种心理感应。这种心理因素有产生,源于他们兄妹之间那片遥远的记忆——
    常遇春从军之前,是位在家作田糊口的一介农夫。家住饶州城下鄱阳湖畔的一条小河边。他家境贫寒,少失怙恃,只有他兄妹二人相依为命。三间破屋,一方瘦田,半饥半饱地春夏秋冬。
    一天,常遇春在河边犁田,无意之中捉到了一条五六尺长的黄蟮,当时村里人都说这是一条黄蟮精,放回河中可保一方平安。但是常遇春就是不信邪。他想到时下正是春荒,家中已是青黄不接,有了这条大黄蟮,正好可以和妹妹美美地吃上两餐。于是他就把这条黄蟮钉在一棵大树上,剪断蟮尾,用一只破碗接住一滴一滴往下滴的黄蟮血,然后倒进半碗散装的“鄱湖高粱”酒,一口气将这一大碗黄蟮血酒给喝干了。
    这碗酒下肚之后,常遇春就有点飘飘然。他就来到河边,在一条小船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日薄西山。常遇春非常舒服地打了个哈欠,伸了伸四肢。谁知就在这时,身下的那条小船在吱吱呀呀地响,好像要散架一样。常遇春也没有介意,又接着睡着了。
    这时,他的妹妹常小春寻来了,见哥哥还在睡觉,就走上船来,用手在常遇春的头上拍了拍说:哥,你还不醒啊,看太阳都下山了。
    常遇春睁开眼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用力伸了个懒腰。然而,就在他用力伸展四肢时,他的妹妹突然大叫起来——他和他妹妹同时落到水里去了。原来他就是这么轻轻地一伸,这条小船就真的散架了,顿时变成了一块块的船板。
    兄妹俩先是一惊,马上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爬上岸后,常遇春看了看水中的船板,又摸了摸自己的头,笑着对妹妹说:小春,你把的我头再拍两下。
    常小春一听觉得有点奇怪。她看了看自己的手说:哥,你哪来有那么大的力气?难道是我的手……
是嘛!所以我才叫你把我的头再拍两下,让我再试试我的力气。
    常小春真的又在常遇春的头上拍了两下。常遇春立刻发现,自己的手脚四肢,便有一股热气在暗中涌动,全身上下好像一下子变得沉甸甸的,所有的肌肉都硬邦邦的像铁一样。这时,他就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好像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身边刚好有一棵碗口粗的柳树,常遇春二话不说,只是随手一掌,这棵柳树就脆脆生的断了!
    常小春一见也愣了,她不知道哥哥的力气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得这么大?
    常遇春一想,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说:妹妹,中午你在家里吃了什么啊?
    常小春说:也没有吃什么呀!你出来之后,我没有舍得煮黄鳝吃,就是把那只黄鳝头煮了,一个人吃了。其余的都没有动,等你晚上回去了同你一起吃……
    好了好了,妹妹,我们的苦日子出头啦!没有等常小春说完,常遇春就一把拉住妹妹的手大声说,从今以后,我们天天都有肉吃了!我们再也不用守着这三间破屋一方瘦田过日子了。
——这时,常遇春终于明白了妹妹的手和自己的头的关系,也明白了那只黄鳝头和自己的头的关系。他把这一切跟妹妹讲清楚了之后,常小春看了看自己的手,也不再犯糊涂了。她说:
    哥,你就去当兵吧。凭你现在的一身气力,还不打遍天下无敌手么!如今天下大乱,英雄四起,你就去找个有能耐的主子效力去。你去哪里我都跟上,天天为你包头巾。到时候打下了天下,自然有我们的份。
    常小春的一番话,说得常遇春热血沸腾。从此他对这个妹妹也就另眼相待了。几天之后,朱元璋的军队招兵买马,常遇春就投军去了。妹妹常小春也随他而去,混在军营里充当一个小卒。常遇春每次出征,都是常小春为他包上一块黄褐色的头巾——那种颜色就是那只黄鳝头的颜色——果然每战必胜。于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虎将就这样被打造出来了。常遇春从此便成了朱元璋帐下的开路先锋,屡建奇功。
    这时,常遇春又是头裹方巾,仗剑在手,指挥着七条划子船向陈友谅的水寨冲过去,要把陈友谅的水寨烧他个人仰马翻。可是,这一次却出了意外,常遇春头上的那块方巾失灵了,不但没有让他占到便宜,反而险些丢了朱家天子的性命。
    当常遇春的小划子船刚一靠近陈友谅的水寨,点着火就要往里头钻时,谁知陈友谅的寨中突然一声炮响,那些连在一起的战船呼啦一下全都散开了。接着又是一声号令,那些散开的战船立即调整部署,排列好阵式,向常遇春的小船包抄过来,用炮火猛攻猛打。没几下功夫,就把常遇春的这七条小划子船打得四散逃命。与此同时,陈友谅的战船又兵分两路,在湖面上从东、西两个方向掩杀过来,对朱元璋和徐达率领的船队形成包围之势,给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陈友谅的这一招,实在是出乎朱元璋和刘伯温的意料——陈友谅的战船不是明明都用铁链连在一起了吗,为什么突然说散就散了呢?难道说这个陈友谅比当年赤壁大战时的曹丞相还要聪明吗?朱元璋一时气得在自己的座船上嗷嗷大叫,大骂刘伯温这个牛鼻子道人误了自己的大事。
    其实朱元璋哪里知道,这时骂刘伯温又有什么用,要知道他今天可是遇上了高人——那个比当年曹丞相还要聪明的人并不是陈友谅自己,而是他那位如花似玉的夫人,那位让朱元璋一直垂涎三尺的漂亮女人
    前天晚上,陈夫人看到湖面上东北风刮得正紧,就想到了水寨中那些用铁链连在一起的战船,于是就对陈友谅说,这办法好倒是好。不过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易守而不难攻。
    怎么会呢?陈友谅有些不解。
    陈夫人说:万一对方阵中的刘伯温是个诸葛亮,派几条小小的划子船来偷袭,也来个顺风纵火,那我们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完全处于被动局面了。几十万大军被捆绑在一起,还不叫他们给一勺烩了?
    陈友谅一听,心中自然有些不快,但脸上还是笑笑,并没有说到底是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只是说:行军打仗是男人的事,夫人的“事”是在床第之上。在床上你倒的确是易守难攻。哪一阵下来,不把我陈某人累得垂头丧气大汗淋漓,最后不得不翻身落马拖枪而回哈哈哈哈……
    一场无伤大雅的玩笑,让夫妻之间到底是化干戈为玉帛,只是把那位陈夫人羞得满脸赧然。
戏谑之后,细心的陈夫人还是耿耿于怀,难了这桩心事。
    是夜,陈友谅又和夫人同枕共眠,如胶似漆般的缠在一起。突然外头大呼“起火了”!只听得寨中顿时一片呐喊之声。陈友谅一惊,正要起床,可是却被夫人死死缠住不放,两条玉臂缠绕在身后如铁链一般,让陈友谅脱身不得。陈友谅以为是夫人害怕,不放自己走,无奈之下只好抱起夫人冲出座舱,谁知脚下一踩空,两人同时掉到水里去了。
——事后陈友谅似乎明白了什么。因为在当时他就听到夫人地半嗔半怒地说:都怨你,把我和你连在一起,让我也喝了几口黄汤……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心,就是那一个“连”终于让陈友谅茅塞顿开。于是他就对夫人说:夫人,看来连是连不得呵!
    陈夫人没有言语,只是冲他淡淡一笑。陈友谅哪里知道,晚上的那一场“火”只是一场虚惊,原来是陈夫人瞒着他暗中一手策划的。结果让陈友谅到底悟出了那个“连”字的厉害。
    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位天才的女人——陈友谅的背后就站着这样一位女人。不过,陈友谅最后却没有成功,因为有一天,他身后这位“天才的女人”却不幸倒下了,结果让陈友谅这位一时之枭雄折戟沉沙,兵败如山倒,从而促成了朱元璋江山一统,皇袍加身,成就了几百年的天下。
——此是后话。且看这时的陈友谅正指挥着千军万马,向朱元璋的船队掩杀过来。几百条战船排成一个十面埋伏阵,将朱元璋和徐达的战船冲得七零八落,团团围在当中厮杀。双方箭镞如蝗,战鼓似雷,血色的湖水辉映着血色的黄昏。这时的鄱阳湖上,再也没有初唐才子王勃眼中的那种诗情画意了,有的只是火、血、痛苦的呻吟和半沉半浮的尸……
在这场混战之中,朱元璋的船队被肢解得支离破碎,首尾不能相顾,渐渐有些招架不住了。在前文引用的《中国历代战争史话》中,还有一段文字,足可以佐证我今天笨拙的想象——
    ……徐达击陈军之前锋,俞通海以火炮攻焚陈舟数十艘。但陈友谅骁将张定边突然直犯朱元璋所乘之舟,元璋因搁浅于沙滩,不得退,其势危险殊甚。幸常遇春从旁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之援复至,元璋乃得脱。   (《中国历代战争史话》638页)
    文中所言“搁浅”之“沙滩”,正是猪婆山前面的那片沙滩。由于多年来风浪的侵蚀,猪婆山风化的沙石已经淤积成了一片浅滩。就是这片浅滩当时险些断送了朱元璋的身家性命。
    当时陈友谅的军队眼看杀了上来,朱元璋见势不妙,便使出当年做和尚时的看家本领,也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带着一彪人马且战且退。哪知退到这片沙滩前,由于沙厚水浅,他的座船已经无法行走了。这时,朱元璋只好弃舟而逃,在一伙残兵败将的保护下,从沙滩上好不容易爬上了猪婆山。徐达见朱元璋已逃上岸了,就急忙传令俞通海断后,自己和常遇春连忙纠集诸将前来护驾。
    朱元璋逃上猪婆山之后,已是落汤鸡一般,一身水淋淋的狼狈样子,全没了真命天子的帝王之威。幸好猪婆山前的沙滩挡住了陈友谅的战船,使之无法靠前,才给了朱元璋一个喘气的机会。此时又传来消息说,断后的大将俞通海不幸阵亡。朱元璋一听,不禁又乱了方寸。这时天色已晚,陈友谅的大军把猪婆山团团围住,只等明天一早就杀上山来,活捉朱和尚。这时,他们在山下点起火把,把住各处关口,在捉拿朱元璋的逃兵。
    朱元璋此时已是狼狈不堪。在众将的保护下,他才把那件湿漉漉的朱红战袍脱了下来,铺在这猪婆山枯黄的茅草上,让晚风把它吹干一些,等明天再穿上。此时,他正准备召集众将领,谋划一条脱身之计。他知道只要一等到天亮,他和众将领就要成为陈友谅的瓮中之鳖了。
    谁知就在这时,湖上山下又是一片呐喊,陈友谅的千军万马又杀上山来了。在这危难之中,众将也来不及从长计议,只有保护朱元璋逃命要紧。等他们逃到后山,朱元璋才发现那件战袍还在山上。如果被陈友谅的军队获得,明天一早挂在旗杆上,岂不是又一奇耻大辱。
    朱元璋正要命令徐达火速派一彪人马,立即去前山寻找战袍时,不料陈友谅的大军已掩杀过来,漫山遍野,近在咫尺。朱元璋吓得魂不附体。他现在考虑的不再是那件朱红战袍,也不是什么奇耻大辱,而是时下的身家性命。他不仰天长叹,大叫一声:苍天哪——
    朱元璋眼看就要成为瓮中之鳖,网中之鱼了。谁知他这一声大喊却似雷滚长空,虎啸深林,随之而来的竟然是一阵狂风骤起,呼啸而来,将他那件朱红战袍掀到半空中;紧接着又是陡然一落,立即幻成一股冲天大火,呼啦啦地向陈友谅的大军烧去。一霎时,漫山遍野,烈焰熊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火,陈友谅的人马一时不知所措,只好且战且退。几十万大军顿时犹如决堤之水,纷纷泻向湖滩。一时自相践踏,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朱元璋的人马一见,猛然惊醒,在徐达等众将的率领下,立即趁机掩杀过来,将陈友谅的几十万大军杀得溃不成军,纷纷退回南岸大寨去了。一场恶战就这样暂时地结束了。
    朱元璋和众将又回到了猪婆山上,发现那件战袍还在,还是刚才朱元璋自己亲手铺展的那个样子。朱元璋心中不由得暗暗称奇——刚才明明见它烧成一片大火,现在怎么还在这里。于是他便走上前去,想把它再捡拾起来。哪知手到之处,却只是一片红色的灰烬,已经再也拿起来了。
    朱元璋只好默默地站在这片灰烬前。全军将士也都一个个肃立不动。晚风吹拂着,旌旗猎猎。猪婆山下,又在回荡着鄱阳湖千古不息的涛声。
    这时,朱元璋环顾左右说:此山叫什么山?
    居然没有一个回应。
    朱元璋又大声说:此山叫什么山?
    此时,先锋官常遇春才大声说:禀报主公,此山俗名叫猪婆山……
慢——
    朱元璋此时又恢复了元气,神气活现地大手一挥,说:此山就叫朱袍山!听到了吗?从今以后,此山就叫朱袍山,朱袍山!
    三军将士齐声高呼:朱袍山!朱袍山!……
——从此,猪婆山消失在官方的史册里,由朱袍山取而代之。鄱阳湖畔从此又多了一处胜迹。
朱元璋登基之后,在皇城筑社稷坛一方,上铺五色土。据说中间的那方红色的土就是从猪婆山取去的。
取土者的用意自然不言而喻了。

1条评分积分+63
好好活着 积分 +6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3-10-31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426
积分
1444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5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9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10-31
朱袍山
的神话

发帖
9295
积分
46721
贡献值
115
都币
31
在线时长: 78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4
我的老家
汪墩乡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10-31
这场景壮阔

内容来自[图酷]

发帖
20648
积分
585907
贡献值
474
都币
102
在线时长: 18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2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10-31
看看。。。。。。。。。。

发帖
1298
积分
92038
贡献值
19
都币
0
在线时长: 90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3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3-11-01
天旱物燥,野外游玩小心火烛!

发帖
20095
积分
115751
贡献值
389
都币
50
在线时长: 9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11-02
还没有去过朱袍山,下个双休日去看看

发帖
578
积分
1277
贡献值
1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1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11-02
朱袍山具体在哪里?

发帖
20095
积分
115751
贡献值
389
都币
50
在线时长: 9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11-07
朱袍山在鄱阳湖中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