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0阅读
  • 6回复

传家训扬新风之553丨徐埠镇谭颈里村:“荣里世家”的那份荣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3111
积分
1404194
贡献值
1185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00

【家训家规】尊长幼,明尊卑,睦兄弟,和夫妇,友乡邻,兴礼教,勤生业,慎交游,解争斗。治家以人伦为本,家规以孝为本。
  从唐朝赓续而来的“荣里”家风

   走进都昌县徐埠镇杨岭村委会谭颈里村,祖祠冠以“荣里世家”,有多少人能真正知晓其义?我们且来稽考谭氏宗谱的诠释。
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都昌谭姓村庄据统计有59个,其中徐埠镇就有31个,蔡岭镇有13个(多集中于虎山村一带)。都昌谭姓村庄以兴村祖先其名冠村名的有24个之多,诸如谭仕敬村、谭朝文村、谭铎村、谭孟亮村等等,谭氏人家以此种承名方式敬祖崇宗,以启后世。但“荣里”,既不是人名,也不是地名,它是对祖宗“美德荣耀乡里”的一种褒奖与弘扬。外省的谭氏有的冠“云阳世家”,说的是谭姓郡望在湖南茶陵地区的云阳山一带,“荣里世家”是自唐朝谭云章发脉于都昌的谭氏的特称,这一支谭氏也有外迁湖南等地及江西南昌、星子、宜黄等县。
   先来溯都昌谭姓之源。都昌谭姓尊唐朝谭云章为一世祖(705年——774年)。明崇祯癸酉年(1633年)谭氏族人为先祖谭云章、谭掌(云章公曾孙)重立墓碑,有如此墓记:“高祖云章自先润州临海登唐开元间进士第,累官至邢曹大理寺,谏宠阿荦山忤旨,谪知饶州府,遂家花桥,四传至祖(掌公)迁都昌至杨岭居焉。(掌公)娶詹氏,生于元和八年癸巳岁四月初五卯时,生子二,曰隆宣、隆兴;孙四,曰至刚、至明、至昭、至诚。”解读这段谱载,可廓清谭氏始迁都昌之渊源。谭云章最早居住于润州临海(今江苏镇江一带),登唐代开元年间进士,曾官至三品的刑部大理寺,相当于当下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之职。他襟怀坦荡,刚正不阿,在唐玄宗面前谏议阿荦山的乱朝反叛之心。“阿荦山”者何许人也?乃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也。谭云章因忤旨,被贬到饶州府(今江西上饶市)任知府,于是安家于鄱阳县曹山源花桥。他的四世孙曹掌(807—876年)始迁都昌杨岭(今徐埠高桥村委会辖)定居。谭掌,字元康,亦登进士第,是都昌谭氏的始迁祖。
村牌

   谭掌造就着都昌谭氏的“荣里”之名。古都昌谭氏大成宗谱如此叙述谭掌持家兴业:“耕而食,凿而饮,启尚儒雅,崇重孝悌,遂至义气相寽,三百口而共一爨。有司上其事于朝,诏旌为‘荣里’,皆耕读传家之明效也。”谭氏家族子孙尚儒教,崇善德,讲义气。一个具体的场景是300口人不分家,以义兴家,在一起共锅吃饭。当地官员将此令乡邑邻里称誉的家德荣耀上报于朝廷,得诏封都昌谭氏家族为“荣里”。元至正辛卯年(1351年),翰林院编修欧阳明(鄱阳人)与谭家有姻亲关系,他曾撰《荣里谭氏宗谱序》,文中如此解读令人啧啧称赞的“荣里”之名:“生齿日繁,人文亦日炽。至刚、梦白皆登进士,汝楫、汝为皆应乡贡,其他文学之士,纷纷林立,尤难枚举,‘荣里’之名人啧啧。”
   谭掌八世孙谭禧和(1009—1070年)生三子,长应术,次应斗,幼应祥,自此分出都昌谭氏三支派。谭应术之子谭遵(1057—1092年)于北宋绍圣年间由杨岭分居桐山,形成后港桐山派,蔡岭不少谭姓村庄和徐埠高桥谭村、谭璟村等属此支族;谭应祥(1033—1106年)五世孙谭汝楫(1144年——?)于北宋元丰年间徙居龙潭,生三子谭文林、谭文正、谭文炳,其子孙繁衍形成中港龙潭派,颈里谭村即属此支派;谭应祥五世孙谭汝弼之子谭季通(约生于1185年)于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由龙潭口中堡徙居汪墩茅垅,形成前港茅垅派。
村中老宅

   继续细分谭颈里村族脉。清同治版《都昌县志》“卷之四”记都昌进士及第名单,是从北宋庆历六年的进士邵庆开始,以前的因缺少资料未列,所以如此文前所述的唐代谭掌登进士就无记载。从宋至清同治年间,上了都昌古县志的谭姓进士有两人(所记明代正统十三年进士余广,与谭广实为一人,待本系列采写都昌蔡岭镇洞门村委会谭敬文村后再详叙),一为出生干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清同治版《都昌县志》错为嘉定十三年,即1220年)的进士谭应斗,也就是谭应术之胞弟、谭应祥之胞兄。谭应斗的人生经历都昌本土方志缺记,有《元史》资料载其曾知泉州,官至侍郎。景炎二年(1277年)守广州,与安抚使张镇在坚守无力、大厦将倾之际,以城降元。关于谭应斗子嗣都昌谭氏宗谱无记,很可能遗脉于仕宦之地。另一个谭姓进士为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进士谭梦白,“官德安府教授”。谭梦白即为谭汝楫之长子谭文林(1175年——)为应祥公六世孙。进士谭文林之长孙谭季良之六世孙谭声十一,发脉徐埠镇高桥村委会杨岭谭村。谭文林次孙谭季昭之四世孙谭伯贤,生四子:清海、清廉、清玉、清贵,都昌中港龙潭支派多达35个谭姓村庄,皆从海、廉、玉、贵四兄弟开枝散叶。颈里谭村是老三谭清玉五世孙谭廷聘(1534年——1624年)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由莲花垅谭村(今属徐埠镇莲花村委会辖)分居周家山,形成谭家颈村。成村历史约450年,现有人口300余人。村名“颈里”,指的是周边山颈之貌。谭廷聘之弟谭廷选(1549年——1615年)于明万历年间由莲花垅分居怀溪里,形成如今的徐埠镇莲花村委会谭亮村,因村后原有亮彩山,故名。
杨岭小学

   谭颈里村人赓续“荣里”家风荣光,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当下熠熠生辉……
  迎接二野部队解放都昌第一村

   谭颈里村数百年的村史里,留下了一页激荡的红色记忆。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野战部队入城解放都昌,当天前来迎接解放军的县城地下党员、革命群众与民盟组织成员就是在谭颈里村与解放军会合,开赴都昌县城,和平解放都昌的。谭颈里村成为“迎接二野部队解放都昌第一村”。
   我们且来重温有关当事人的回忆。
徐埠老街巷道

   李冀础是亲历都昌解放的一名南下干部,1949年5月12日都昌和平解放后,他担任了都昌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1988年初,老县长李冀础曾旧地重走,来过都昌,随后还写了文章《回忆都昌解放》,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革命史料。李冀础如此回忆解放军从徐埠颈里谭村出发,踏进都昌县城的情景:
   当我们的队伍开进徐家埠时(注:二野部队与南下中队当天是从湖口县开赴都昌),正是5月11日下午7时,先与都昌县的向法宜(注:向当时为县民盟组织负责人)通了电话,说明12日中午挺进都昌县城。向法宜当即表示要来接,我告诉他,我们现在都已经宿营了,并布置了岗哨,来后怕发生误会,还是明晨在谭颈里见面为好。向放下电话,将此事告知刘继忠等人,他们激动得几乎都要跳起来,那里还能合上眼,他们几个连夜布置茶水站,买爆竹,写标语,通宵达旦,忙个不停。12日拂晓,天还未亮,向法宜、刘继忠、谭绪琦、谭绪腾、谭绪壁、刘书清等同志就启程上路,心急腿快,简直是一路小跑。来到相约地点谭颈里时都浑身大汗。当时群众已经烧好茶水,摆好桌凳、茶具,欢迎的标语到处都是。当我和夏树屏政委、郭崇义团长带着队伍来到谭颈里时,人们列队欢迎,爆竹声和鼓掌声连成一片。我们和欢迎的人们握手相见,喝茶吸烟休息片刻后,队伍又继续前进,到达汪家墩时,向熙(注:向熙当时为国民党保安大队二中队长,向法宜胞弟)所带的部队早就列队站在汪家墩北面桥头,枪支架在草坪上等候,见我们部队到了,便立正、敬礼、鼓掌欢迎。经郭团长检阅后,命令向熙部队作先锋向城东门推进,另外郭团长又派自己部队一部向城北门前进。他们进城侦察搜索未发现其他情况,于是下午2点左右,我们大部队便徐徐地开进了都昌县城,并又一次受到全城市民、店员以及各界人士的夹道欢迎。
徐埠街古桥

   当年解放都昌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十八军一六二团三营和南下二中队,带队指挥的是团长郭崇义、中队政委夏树屏(夏在都昌解放后担任第一任县委书记)。那么,前来参加解放都昌战斗的队伍总共有多少人?到达谭颈里村的前夜宿在哪里?从谭颈里村又是经怎样的路线入城的?安徽亳县人王志业1949年5月参加解放都昌战斗时是26岁的小伙子,后来留在都昌工作,曾任县农业局副局长。老革命王志业在《回忆我进都昌城》一文中如此描述:
   当天(1949年5月11日)部队就到达了都昌县徐家埠。这时,都昌民盟组织负责人向法宜和刘继忠等从己立乡(今汪墩)给驻徐埠街的我部来电话,反映国民党县政府的主要人员已经逃跑,由民盟组织控制的县自卫大队二中队已经起义。城内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进步人士,都希望解放军迅速进城接管。于是,随军南下的都昌县委领导与部队首长,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决定12日凌晨全体干部、公安班、交通班和我部500余人立即从徐埠出发,经汪墩向县城方向前进,并派一个先行排打头阵侦察情况。5月12日,部队到达县城北门外,部队停止前进,营长李明树命令我一人先进城,察看城内是否有国民党残兵抵抗及埋伏。我接受任务后,便身骑一匹白色的战马,腰插两管驳壳枪,从北门入城,经东街、西街到金街岭,过邵家街,再返回北门,一面侦察敌情,一面告诉城内居民:都昌马上解放,军队马上进城。侦察完毕后,我向郭团长报告,城内无异情。于是,郭崇义团长下令让大部队进城。大部队进城时,受到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夹道欢迎。
徐埠老街麻石街面

   从亲历者王志业的讲述中可清楚知道,当年参加解放都昌的革命队伍有500余人,1949年5月11日从湖口奔赴都昌,当天傍晚到达徐埠,是宿在徐埠街上的。500多人的留宿肯定要很大的场地,再者天色已晚,行军一天战士们要休整,所以徐埠街是最适宜的留宿地,这肯定也是行军前的周密计划。都昌迎接人员与解放军相约第二天在谭颈里村相会,其择定地点之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谭颈里群众基础好,革命热情高;比如从徐埠街经汪墩桥头(蒲塘庙汪埠老街附近)入都昌县城的路线,谭颈里村是当年的通行大道。
“荣里世家”旧宅 (网络图)

   总之,徐埠街以及徐埠杨岭谭颈里村,让都昌迎来解放的那抹红辉映着一份耀目的荣光……
   老一辈乡贤掠影

   说到谭颈里村乡贤,村民介绍说,谭克辉、谭克光兄弟俩为祖国科技事业所作的光辉贡献值得载入村史。
池塘

   1957年出生的谭任水是谭克辉的堂侄,他的爷爷与谭克辉之父谭龙山是亲兄弟。谭任水介绍谭龙山是景德镇的窑户老板,所以有资料介绍谭氏兄弟时,载称是景德镇人,其实是从都昌谭颈里村走出的乡贤。
   谭克辉(1930年——2023年)是中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他于1950年至1958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国立大学生物土壤系攻读研究生,其间手写中、英、俄文笔记,内容涉及气象学和植物光呼吸等领域。回国后,谭克辉长期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尤其在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与生物信息学领域有深厚造诣,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谭克辉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室主任,并作为《植物学集刊》主编推动学科发展。其研究团队在金粟兰科、苦苣苔科等类群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开发了序列比对质量过滤方法及R软件包。谭克辉作为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桃花遍天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院士步入植物春化作用的研究,就得谭克辉的指导。徐埠家乡乡亲多次去北京看望过谭克辉,他也数度回过家乡。
谭克光2021年6月给学校年轻党员讲党课 (网络图)
   出生于1932年的都昌徐埠谭颈里村人谭光辉是江西气象领域的专家。我们从2021年6月9日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原江西省气象学校)的网站上查阅到一篇报道《老党员讲故事,寻初心跟党走》,报道的“老党员”就是时年89岁、有着65年党龄的谭克光老师。据老人自述,他小时候经历了日本鬼子把景德镇轰炸得满目疮痍,整个城市大部分都焚毁了。虽然那时他还小,但是他深深体会到,落后就是要挨打的。后来,抗战胜利了,本以为日子会好起来,可是国民党同样腐败至极,看到不少年轻人被抓去做壮丁,老百姓的东西说抢就抢,不听话就可能被活活打死,他为当时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感到痛心疾首,产生彷徨、迷茫,对民族、国家和个人的未来完全看不到希望。新中国的天是明朗的天。朝鲜战争爆发,谭克光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当时一心只想保家卫国,高唱着“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来到武汉的军营,全身心地投入到军事训练中。由于部队的安排,谭克光被安排学习气象方面的知识,从此与气象结缘,为祖国的气象事业奋斗一生。南昌气象学校成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那时学校只有一栋楼,教室不够,教师不够,教材也没有,但是师生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共同把学校建设起来。作为南昌气象学校筚路蓝缕发展壮大的亲历者,谭克光付出了很多心血。2002年,江西省气象学校升格并更名为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老党员谭克光践行初心,奉献余热。
本文作者(中)2025年8月7日在村中查阅谭氏宗谱

   谭颈里村的“荣里”之光,从时光深处散发,不断汇聚着激情澎湃的鲜红,生态文明的绿意,幸福生活的金灿,照亮着一代代村民前行的路……


来源:图/文 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1条评分积分+40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昨天 10:11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27006
积分
160645
贡献值
363
都币
0
在线时长: 2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23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33785
积分
874774
贡献值
242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7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0:1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7367
积分
36754
贡献值
1137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昨天 12:13
谢谢分享!

发帖
167
积分
518
贡献值
13
都币
2
在线时长: 13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1-22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昨天 12:54
東游文炳派輩分
隆至景春光  可禧應道聰
詢汝文萬大  壽習容勝永
玉佩銀廷文  榮華繼顯興
肇錫昌洪緒  克振翊盛名

发帖
167
积分
518
贡献值
13
都币
2
在线时长: 13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1-22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昨天 12:55
傳家敦詩禮  積學定勝芳
儒林待微聘  英才佐朝唐
祖宗永耀遠  邦國慶忠良
功業聲垂久  治安協日長
立達全仁孝  和平兆吉祥
修齊延福德  揖讓頌堯湯"

发帖
986
积分
4609
贡献值
2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22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昨天 15:11
祖祠门上对联的字很有功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