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阅读
  • 0回复

[小说]《鄱湖梦》第二十一回:[书奇写帖,红儿研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450
积分
12555
贡献值
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813小时
注册时间: 2024-11-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45
第二十一回:[书奇写帖,红儿研墨]
     英华师娘讲着,三位姑娘喜听。
     英子给大家斟茶,点头道:“师娘果然绘声绘色,茶里故事,讲得真切,耐品!”
     英华师娘笑道:“耐品,是何味?”
     “淡雅!"英子笑。
      红儿师娘也笑:“有酸味么?这馆里的文人雅士多,我那位还偏爱画葡萄哩。”
      正说,院外门铛响。英华师娘凑近窗台观瞧,道:“差不多了,他们在院里焚帖。"
      众人起座,随红儿站到厅堂门外。
      但见,院角枇杷树下有三人,一褐色长衫人,站着打灯笼。一蓝衣长衫人,蹲着点火,往瓦盆里扔纸帖。一白衣长衫人,面对火光,左手执卷,右手舞拍,高声吟诵:苏东坡之《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夜静,白衣之人,饱满激情,声音宏亮,听得分明。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少读苏东坡!”白衣之人长啸,褐衣之人与蓝衣之人附和: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少读苏东坡……
       院深, 声音回荡,情景交融,向姑娘心灵为之一振。
       正在平伏之际,身旁英华师娘叫道:“三位姑娘,随我前往。”
       向姑娘随众到枇杷树下,英华师娘笑着引荐:“三位雅士,深夜有女生拜见,你们一一见过!这位是我夫君,汉青老师,教经学与史学。"英华师娘指着褐衣人介绍道。
       向姑娘打量汉青老师,见此师:身躯凛凛,相貌堂堂。弯眉如漆,明目亮光。
        安平上来,向姑娘与英子跟随,一齐上前揖礼:“老师安康!"
        “这位是鸿流老师。教算学与射圃。”英华师娘指着蓝衣人介绍。
         向姑娘打量蓝衣老师,见此师:饱额宽庭,目光炯炯,体格挺秀,高颀。
         向姑娘与安平,英子上前揖礼:“老师吉祥!”
        英华师娘再引荐 :“呵呵!三位姑娘,这就是‘笙箫馆’里的头帅,大儒书奇先生。他教文学,书法。”英华师娘指着白衣长衫人道。
        向姑娘眼前一亮,打量面前的书奇老师。见此师:五官端正,面貌俊美绝伦。一身长衫,体格修长。举手投足,清雅之极,耳鬓一缕飘发,剑眉虎目,又显几份疏狂。
      三位姑娘一同揖礼,向姑娘上前恭敬道:"书奇老师好!小生乍到,有一轩帖,请老师书写!”说着把小文呈上。
      书奇老师接过,沉吟片刻,道:“行!我有一联,你先对来,可好?”
        “嗯!老师说来,容小生思考。"向姑娘轻声应诺。
         书奇老师指着火堆,朗声言道:“水墨为字火中尽,向姑娘,你对下联。”
          向姑娘默记于心,秀目一眨,见红儿师娘手拿扫把,正扫火堆旁的草木,又看夜色沉沉,朔风也大,像要下雪的样子,不禁灵机一动,联从口出,轻念道:“水墨为字火中尽,草木成灰雪里埋。"
      “好,好,好!"书奇老师带头喝彩,汉青老师,鸿流老师也赞:"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才女也!"
     “谢谢老师们夸奖,小女生才疏学浅,还多望指教!"向姑娘诚恳道。
       “会的,会的,书奇老师豪气洒脱,不拘一格。”英华师娘接语。
         “是么?汉青兄弟子众多,‘海棠社’办得风生水起,我只有眼羡的份。"书奇笑道。
          “书奇君,你也牵头办个什么社来呀,单兵作战不精彩,让我做裁判,看文魁是谁?”鸿流老师起兴。
          “嗯,有此想法,以后再议!喂,红儿妹妹,把这堆灰收拾收拾,埋在你山茶花树下,我的书法有灵性哟,你的山茶花会开得很鲜艳!"
         “是么?相公,照此说来,我得谢谢你揽下的活啊。"红儿师娘笑。
         “呵呵,是呀,我的活,你总是乐意帮忙。不说了,大家随我进书斋,红儿给我研墨。”
        大家随书奇老师走向书斋。书斋在院西侧,过一葡萄架,有一香樟树。香樟树下,石桌,石椅。旁一井台,红石墨池。
         墨池旁,有一长房。青瓦起檐,白灰粉墙。檐挂匾额:香樟斋主。上台阶,见枣树木门,铁打门环。两边门联书:瘦竹三竿扶窗影,香樟几叶落砚山。书体俊逸,笔法精奇。
         向姑娘随众人进书斋,书斋以书架为隔,一分为二。外斋宽敞,内斋统束。鸿流老师嚷着与汉青老师到内斋下棋,英华师娘也跟了去。
        书奇老师取宣纸,红儿师娘提着蛙形铜水注到井旁打水。三位姑娘到处看,一脸仰慕。
         英子胆大,言道:“书奇老师,此处纸墨飘香,能随意观瞻么?”
         “当然!艺术乐于分享!有感想更好,洗耳恭听!"书奇老师爽朗。
        “谢谢老师!"安平姑娘与向姑娘趁机言谢。
       向姑娘站在外斋正中,面前是一浅黄梨木长书台。左台角一盏鹤形铜灯,光照明亮。右台角上一座鸡翅木笔架,一只斑竹笔斗,各种笔管挂插其中。台上还有一只裂纹釉水中丞,一块罗纹砚,一把芙蓉石镇纸尺。
       此时,红儿师娘进房来,提水注往水中丞加水。梨木书台后摆放一张檀木靠背椅,书奇老师站在椅前,正用石尺比划宣纸。
       加完水,红儿师娘去内斋端一杯茶来,放到书奇老师手上。尔后,坐在桌角研墨。书奇老师坐在椅上,手拄茶杯,静静地看着师娘,无言的温柔。
       老师身后是两个书橱,左右靠墙。两书厨中间是一幅人物画,向姑娘近侧细看:《香樟夜宴图》,画中一月中天,樟树茂盛。树下三桌,美酒佳肴。
        席间有十三人,七男六女,个个衣着华丽,飘然若仙。
      三女坐凳吹笙,二女当中跳舞,一女花下抚琴。
      二男吹箫,一男吹埙,一男打鼓,一男打拍,一男举杯正饮,还有一男伏桌,手边琼浆倾出,酣醉不醒。
      向姑娘绕书台,近身左书厨。见左厨上格摆设一尊紫沙汉钟离雕像,细看有刻“逍遥扇”。钟离神彩:以扇为席,侧身斜卧,金杯琼液,醉态写真。
       再往下看,格格尽书:有《孟子》,《左传》,《离骚》,《楚辞》,《史记》等。
        右书厨也尽是经书册卷,有《诗经》,《淮南子》,《吕氏春秋》,《乐府诗集》,《资治通鉴》等。
        左书厨外侧是一幅《老子出关图》。画中老聃,白眉白袍,骑一青牛,犄挂书帛,紫气东来。
       右书橱外侧也是一幅画,名曰《葡下对弈图》。画中景子自然 :松桩,竹棚,蔓蔓青箩,葡叶迎风。图有三人,葡萄架下,石桌围坐。一人举棋不定,一人不动声色,一人欲言又止。
       此时安平与英子也看在眼里,见向姑娘过来,英子喜道:“看,书奇老师画的葡萄是甜的么?蜜蜂也有,幸好我饱饭,不然猴得流口水!”
       安平也笑道:“老师的葡萄水汪汪的,画得逼真,伸手就想摘。”
       “真的么?”书奇老师侧身温和一笑:“我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人,酸腻了,味到眉心,瞎玩!”
          向姑娘听后,直赞:“‘瞎玩’两字,顶真!老师绘画境界,至臻,学习了。”
         红儿师娘研好墨,交与书奇老师,走过来拉住向姑娘手,抚拍道:“早听说向姑娘诗书,音律,花艺,绘画都了得,今信也。”
        书奇老师也暗暗点头,拈起向姑娘小文,看了看,取出一支紫羊毫笔,点蘸墨水。
        三位姑娘凑过来看,只见:书奇老师挨站书台,伸出右手,掌心虚无,悬肘运腕,按,压,勾,顶,抵,五指联动,各司其职,三面稳管,“雨痕轩”三字行云流水般现在纸面。
      “老师书法有骨格,‘雨’字飘逸,‘痕’字凝重,‘轩’从容……我喜欢!”向姑娘一脸天真。
       "好,好,好!我也要,老师赐我几字吧,我也装装门面,做个斯文人!”英子拍手。
       “什么字?说来。”书奇老师问。
        英子措手不及,朝向姑娘使眼色。
        “英子姐,你活泼好动,‘蒲英漫舞’可行?”
         “行!”
        书奇老师饱蘸浓墨,一挥而就,“蒲英漫舞”四字,气韵生动!
        书奇老师落款收笔,红儿师娘看着旁边的安平,道:“安姑娘,你要写什么帖,说来!”
       “文静!”安平道。
       书奇老师略一收神,伸笔点砚,轻轻一蘸,“点”柔“横”慢,“文静”两字,淡泊灵秀!
        安平看着,微笑:“谢谢老师墨宝!”
         向姑娘与英子也笑语:“谢谢老师墨宝!”
        红儿师娘微笑,上前洗砚。书奇老师收笔,晾帖不提。
        英子又拉着向姑娘与安平到南墙跟。南墙跟转角处是一红木桌子,桌上放置一琴。琴边墙上又挂着一笙一箫。
         南墙正中是一长字帖,向姑娘念来,心情激荡。                    
                          抄经御寒帖
      午膳酒醒,黄昏。雪籽沙沙,窗棂。起,或可炉温。不起,暖床再困。掀被角,洗脸面,加甚衣服?抄刚经。  
       玉芽茶,砚罗纹。紫羊毫,宣纸平。松油墨溢,老生不把光阴贱!掌间劲,御寒冷。一曲云水禅,精神。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