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8阅读
  • 4回复

[民间文学]上塘村木匠兄弟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112
积分
408674
贡献值
2973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2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上塘村木匠兄弟的故事
曹程林


  农耕时代的手艺人遍布乡村“手艺不富,但也不误”谚语,便是对手艺人最好的诠释。拥有一门手艺,一家生活便有了依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工业如春日繁花,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手艺人忙碌的身影;村村寨寨,都回荡着手艺活儿的声响。彼时,手工业合作联社应运而生,成为手艺人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温暖港湾。小小的村落里,木匠、石匠、桶匠、锯匠、篾匠、铁匠……各类手艺人一应俱全,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为乡村生活添砖加瓦,也成为了村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经济发展的浪潮汹涌澎湃。乡村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农户纷纷改建房屋,将六七十年代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土坯房,改建成了崭新的青砖瓦房。在那个流行木结构房子的时代,两叠树搭建的五树三间或七树三间的房屋,成为了乡村建筑的主流风格。自然离不开木匠师傅的精心设计与巧手。他们手持墨斗,精准地在木材上画出墨线,每一道线条都蕴含着智慧与经验,每一次测量都倾注着专注与执着。木工师傅备受村民们的尊敬,木工活也成为了乡村建设中的抢手活儿。
  上塘村有这样一对兄弟,弟弟凭借着出色的木工技艺,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周边但凡有建房需求的人家,都慕名而来,邀请他主墨设计。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多,弟弟的木工活愈发忙碌,钱包也日渐鼓了起来。哥哥看在眼里,有一天对弟弟说:我想跟你做下手,学做木工活。弟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于是,哥哥挑着木工担,紧紧跟在弟弟身后,上门做工。哥哥毕竟年纪偏大,在悟性和力气上与弟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时弟弟画好墨迹让哥哥凿眼,可哥哥凿出的眼却不是偏大就是偏小,甚至有些木眼还毛毛糙糙,极不规整。弟弟见状,忍不住责骂道你这木头脑袋,照葫芦画瓢都做不好!起初,哥哥默默忍受着弟弟的责骂,一声不吭。但日子久了,他心中的委屈与不满愈发强烈,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在东家吃饭的时候,弟弟作为主墨师傅,自然被奉为上宾,坐在宴席的主席位置上。东家又是敬酒,又是敬烟,满脸都是恭敬。而哥哥却被冷落在一旁,无人问津。看着眼前的场景,哥哥心中满是苦涩。回想起在家中,自己身为兄长,一直呵护着弟弟长大。可如今,弟弟不过是做了个木匠师傅,就这般风光无限。想到这里,哥哥心中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他气呼呼地将刨子、铁凿子狠狠地扔在地上,怒吼道:老子不干了!说罢,便一鼓脑地跑回了老家。弟弟看着哥哥离去的背影,气愤地说:真是祖宗葬错了坟,遇到这么个不讲理的人!
  这对木匠兄弟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手艺传承路上的艰辛与不易,也折射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微妙。手艺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需要耐心、专注与坚持。而在传承的过程中,亲情与技艺的碰撞,又会演绎出多少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呢?


1条评分积分+10
笑看风云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4-18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336
积分
717
贡献值
51
都币
0
在线时长: 5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8-2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8
后来流行镶牙手业时期还有叔叔跟侄子学的

发帖
21813
积分
155231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4-18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32163
积分
37051
贡献值
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4-19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683
积分
35977
贡献值
1132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43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04-19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