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2阅读
  • 1回复

鸣山乡:“稻蛙共生” 实现一田双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2283
积分
834724
贡献值
2317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78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鸣山乡大力推广“稻田生态蛙”种养模式,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鸣山乡稻蛙生态种养殖产业园内,蛙声阵阵,一块块规整的稻田被纱网有序隔开,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生态小世界”。水田间,黑斑蛙欢快地跳跃着,“呱呱”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奏响了当地群众的“致富曲”。
   鸣山乡稻蛙生态种养殖产业园负责人孙泽锋说:“开始是小规模十几、二十亩,从2014年开始,乡政府引导我们打造整个基地,弄了280亩,有三个基地。2024年销售70万斤,今年大概在80万到100万斤,带动了27户养殖户。”

  “稻蛙共生”模式优势显著,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和害虫,为青蛙提供了天然食物;而青蛙的排泄物又成为水稻优质的天然肥料,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既实现了绿色生态养殖,又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真正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鸣山乡稻蛙生态种养殖产业园负责人孙泽锋说:“黑斑蛙原则上是一年一个周期,但是从孵化到上市就四个月。目前正在幼苗孵化期,小蝌蚪已经出来了,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投苗了。”
   据了解,稻蛙生态种养殖产业园由江西省赣华生态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精心创办,该项目创新采用“党建+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合作形式,大力推行“一地多用、一地多养、一地多收”的“稻田生态蛙”种养模式。产业园以十亩为一个认养单元,吸引各方参与。这种模式充分整合资源,不仅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壮大村集体经济,更有力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致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来源:都昌县融媒体中心 邵煌丽 夏伟杰
1条评分积分+10
都昌婷婷 积分 +10 从不吃青蛙 04-18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32111
积分
36999
贡献值
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8
从不吃青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