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正值青春年少,浑身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干劲。然而,家境贫寒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遍神州大地,虽然家里勉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生活依旧捉襟见肘。周围的人们纷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如同离巢的鸟儿,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一部分人怀揣着梦想去了沿海地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则选择了附近的城市,试图在那里站稳脚跟。可我家连出门的盘缠都拿不出来,这让我只能困守在家乡的土地上。附近合适的工作犹如大海捞针,难觅踪影。我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儿,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耳边时常传来旁人的闲言碎语,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刺痛着我的心,说我年纪轻轻却不出去赚钱。
那年清明过后,田野里的水稻已经在春风的吹拂下,探出了嫩绿的脑袋。我依旧在为未来的出路发愁,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找不到方向。就在这时,朋友杨银来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出现在我的面前。他笑着问我愿不愿意去南昌的红砖厂打工。我连工资多少都没顾得上问,因为我知道,在春节的时候,家乡就有很多人去了那里。在我看来,能走出家门,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于是,我和杨银来踏上了前往南昌的旅程。下了火车后,我们在老福山坐上了公交,公交车在城市的道路上穿梭,窗外的景象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快速闪过。接着,我们又在南昌县转乘了前往八一乡的班车。当傍晚的余晖洒在大地上时,我们终于抵达了打工的红砖厂。
这是八一乡一个名叫涂家村的地方。远远望去,附近那高耸入云的烟囱如同一个个巨人,矗立在天地之间,不停地冒着滚滚浓烟。道路上尘土飞扬,运红砖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仿佛一条条忙碌的生产线。这样热闹的景象,让我觉得这里的经济十分繁荣,心中也随之涌起了美好的憧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就在不远处。
我要打工的红砖厂,是由好几个当地老板合伙开办的。带班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老乡,他一家人都在这里做工。春节的时候,好几个老乡就是跟着他来到了这里。然而,现实却如同冰冷的寒风,将我心中的美好憧憬瞬间吹得无影无踪。春节来的老乡一脸愁容地告诉我们,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有拿到工资。工头说工资是按照当天的生产量来计算的,至于工资什么时候发,工头口头承诺是等到年底。在这里,除了下雨天可以休息,平时根本没有休息的机会。要是生病了或者需要购买生活用品,工头会亲自带我们去,目的就是怕我们跑掉。听工友说,附近砖厂有人偷跑被抓回来,被打得半死。
我们住的地方是低矮的工棚,棚顶的油毡布在风中发出“啪啪”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我们的艰辛。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素菜,青菜里几乎看不到油星,吃在嘴里,寡淡无味。工作实行两班倒,从中午12点到晚上12点,再从晚上12点到中午12点。只要上了班,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根本没有歇息的时候,除非机器出了故障或者停电。
我和银来的工作是用板车拉红砖坯,拉到晒场上去晒。晒场上,一条条板车路被压出了两条很深的车轮辙,就像岁月留下的一道道伤痕。每拉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板车翻倒。板车装满红砖坯后,沉重得仿佛一座小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而且,只有我们两个人运送砖坯,必须要跟上机器出坯的节奏。一旦跟不上,其他工序的人员就会不耐烦地抱怨,那一声声抱怨就像一根根刺,扎在我的心上。我个头小,力气也小,干起活来十分吃力,但我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这里,有活泼的小伙子,也有青春靓丽的小姑娘。繁重的工作并没有磨灭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他们会开各种玩笑来舒缓劳累。厂里已经有几对情侣偷偷在一起了,记得有六个女孩子,三个是我们老家的,三个是涂家村本地的。那时候的恋爱不像现在这样物质,非常单纯,只要彼此谈得来,就会在没人的时候偷偷约会。他们的爱情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这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暖和甜蜜。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老乡在附近的水塘里抓了几条鱼。我们兴奋得像孩子一样,赶忙自己动手把鱼煮熟了,准备美餐一顿。这时,有个叫夜游的老乡惋惜地说:“今天有这么好的菜,没有酒喝太遗憾了。”我们无奈地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大家口袋都空空的,哪有钱买酒啊。”没想到,夜游这小子还真有办法,他跑到附近的小店,居然赊了几瓶啤酒回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啤酒,吃着鱼,开心得哈哈大笑,纷纷夸他调皮有本事,这么多老乡只有他能赊到东西。
还有个老乡绰号叫驼子。其实他的背并不驼,只是一只脚有点瘸,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工作。他将近三十岁了,依然单身一人,可他却有着乐观主义精神,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我们枯燥的生活。他喜欢唱歌,特别是老家的民歌和唱传(现在称作鼓书)。在劳累的工作之余,听他唱歌,大家都沉浸在那悠扬的歌声中,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他为人也很好,在大家心中很有号召力,就像我们这个小团体的主心骨。
眼看就到了收割早稻的季节,大家的心里越来越不安,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可我们又不敢反抗老板的压迫,只能默默忍受着。终于,我、银来和驼子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生活了。在某一天中午,大家都在闷热的工棚里睡着了,外面的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我们三个什么行李也没带,就偷偷地跑了出来。我们不敢走大路,那时候没有地图,也没有导航,只能沿着小路往南昌县径口的方向走去。
我们沿着抚河圩堤漫无目的地行走着,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衫。驼子说径口有个朋友是我们老家的女婿,先去找他,安顿下来再说。一直走到天黑,我们还在河堤上。好在天气炎热,我们就倒在河堤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河水的流淌声,疲惫地睡了一晚。第二天,我们终于找到了驼子朋友的家。
如今,每当回想起这段心酸的过往,我的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久久无法平静。那段在红砖窑的日子,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它让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2025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