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0638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4-13
- 在线时间6718小时
-
- 发帖710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5
- 积分408506
- 贡献值2967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7106
- 积分
- 408506
- 贡献值
- 2967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671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私塾先生轶事 曹程林
我们村里,历史上曾有一位颇负盛名的私塾先生。他一生沉浸在古籍的浩瀚海洋之中,对文字的钻研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堪称村里的老学究,真正应了那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关于他的故事,在村子里口耳相传,犹如村头那棵古老的槐树,虽历经风雨,却愈发枝繁叶茂。 有一回,他带着年轻的堂侄到野外郊游。途中,一条水沟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堂侄活力满满,双腿一蹬,便轻松跃过了水沟,站在对面笑嘻嘻地看着老先生。而老先生平日里只顾埋头读书,疏于锻炼,望着那水沟,犹豫迟疑了许久,始终不敢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侄子见状,连忙喊道:“大爷,跳过来!”老先生一听,心想这有何难,便按照侄子的建议,双脚用力一跳。只听“扑通”一声,他整个人掉进了水沟之中,瞬间浑身沾满了泥水,模样狼狈不堪。侄子急忙跑过来,笑地说:“爷,您的双脚不能同时跳,要一前一后呀!”老先生从水沟里爬起来,一边拧着衣角的水,一边严肃地纠正道:“伢,那叫跃,而不叫跳,跳乃双足齐起步,这其中的分别可大着呢!” 侄子听后,一时语塞,只能无奈地摇头。 老先生虽为人有些迂腐,可内心却满是怜悯与善良。他娶了一位弱智的夫人,但他从未有过丝毫嫌弃。有时两人一同前往夫人的娘家,夫人虽然智商不高,却体力充沛,走路步伐轻快,不一会儿就把老先生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路过的村民见此情景,说道:“先生,您夫人也太不懂事了,也不等等您。”老先生却微笑着解释:“夫人走得快,是为了早点到娘家,好让岳母早点准备中饭,她是怕我饿着呀。” 族人们时常对他说:“先生,您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为何要娶这样一位夫人呢?”先生神色温和,缓缓说道:“像她这样的人,我若不娶,还有谁会愿意娶她呢?我怎能忍心看她孤苦无依,无人照料,那她往后可怎么生活,岂不是要挨饿受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先生依旧每日在私塾里教导着村里的孩童,传授着他所钟爱的古文化知识。村里的孩子们有时会故意逗他,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字词来请教他,看着他认真辨析、引经据典的模样,孩子们在下面偷偷地笑。而每当这时,夫人总会默默地在一旁看着,虽然她不太明白大家在做什么,但脸上始终挂着温柔的笑容。 一年冬天,村里遭遇了罕见的大雪。道路被厚厚的积雪掩埋,村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老先生不顾自己身体单薄,带着侄子和村里的一些年轻人,挨家挨户地帮忙铲雪、送物资。 他的夫人也跟在后面,虽然做不了太复杂的事,但她帮忙提着一些轻便的物品,一趟趟地来回奔波。看着夫人那冻得通红的脸,老先生心中满是感动。在这场灾难中,村民们看到了老先生一家的善良与担当,也对这位平日里有些迂腐的先生多了几分敬重。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先生渐渐老去,可他那些关于文字的独特见解和善良的故事,却在村子里流传得更远,成为了村子文化的一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让他们懂得知识的力量和善良的珍贵。(作者系九江市民协会员、都昌县北炎中小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