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9阅读
  • 7回复

[地方文化]大塘山里说旧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97
积分
14998
贡献值
10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8-01-2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1小时前
大塘山里说旧事
付尚林

沿新开农耕道环村闲逛,见村口塘边几位村民在垂钓,塘边松木茂盛,翠绿欲滴。阳光正斜,金碎硫璃般撒落水面,又四野空廖,隐有鸟语虫唧。
向来喜静以独自愈,不入繁杂不入聒噪,不喜是非。
只是还是差了点火候,不想今天竟是入了俗着了相,痴痴想起了许多旧事旧闻。
旧事少有亲历,道听途说,旧闻更是以一添十加了许多枝枝节节,也许失了本相原来面目,好在不为正史,倒为地方人文添了许多趣味。

大塘山,以村口大塘取名,又因村庒依山而立,山环水近,从地理风水学而言,当然是个宜居好地。
据说当年这里始居村民并不是傅姓,而是郑姓人。郑姓人在这地上也不知是何缘故不发脉,后来陆续迁走了,在村后山峦散有几处土包,只是石碑斑驳,风蚀雨侵,早己辨不清痕迹,想必是郑姓。
关于傅姓人迁入大塘山的过程,汪国山先生在采写前辈傅旦初先生遗墨的文章中有提及。

都昌傅姓承袭“清河世家”,全县31个村庄除多宝乡傅超灵村外,其余30个村庄皆属宝泉傅太郎宗支。傅太郎(1134年——1201年),原籍金陵(今南京)人氏,宋乾道四年(1168年)授洪都(今南昌)参政。淳熙三年(1176年)秩满意返老家金陵,遇风阻舟于后港(今新妙湖),见绿水青山宜居,遂肇基于宝泉村(今不存,属今都昌汪墩乡大桥村委会辖地),后人尊宝泉宗支为都昌傅氏一世祖。傅太郎七世孙傅贵十一,由宝泉村徙居五都大塘山居住,形成阳峰乡傅家山村,现有村民500余人。

汪国山先生在都昌写了许多村史,各姓名门望族基本上都被其纳入笔墨。他写村史向以严谨惜墨自律,所以他写的旧事旧闻多有根据源头,或县志或当地老人口口相传。

我在《荷灿烟墨》小说中也写到了傅大官人迁居大塘山,写了个道士看风水看荷花的情节,这事在傅姓村家族史中是作不得数的,只当野史添添饭后话题余味。
大塘山村口大塘,应该是村最有地理文化意义的地方。很早村口大塘包括大塘水田,近百余亩面积,端午节日周围村庄周雷罗沈都来龙船竟渡以图吉庆热闹,可见当年大塘不虚其大字。从周雷罗沈来大塘山大塘参加龙船竟渡活动来看,当年大塘其归属权可能与周围村庄有纠缠。
村庄之间过去常常发生斗欧械杀,而斗杀的缘因又多半与水源山林柴源有关。水源是命脉,柴山是人间烟火,邻村斗杀常是全村倾巢而出,为水为柴,本质还是为生存。
我曾听我父亲说过族人械斗的场面,过去族人斗杀,多半操长矛制火铳。也有在山上砍竹子,竹杆上枝枝桠桠尖锐丛生,很象过去的一种兵器狼铣。以竹铣为兵器上阵驱敌的男子多半力大无穷,因为竹枝柔软是对手刀剑长矛的克星,很容易将对方兵器卷夺。据说明朝戚继光沿海抗倭就用了这种类似兵器。
在械斗前,族下都有协议,上前伤亡的人员及其未成年家人由族下供养。他们械斗双方都撇开当地政府的管辖,也可能政府无力,可见那时族权势力之大。
都昌在五十年代曾发过几个大家族为山林权械斗的大案,事情大了惊动了上面政府,结果由政府出动军队。这事记载在都昌县志文史中,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涉略。
在我记忆里,上世纪早期傅姓与周姓闹起过一次纠纷,傅姓有一祖坟在周周,坟地周围环境被周姓人侵占破坏。村里敲了锣,男女老少在原先老祖厅也就是作过学堂的屋里集中,年轻人气势汹湧,老年人面有虑色,全村通过了协议,制苗子打铁铳要与周家火拼,几乎要造成血案。但幸运的是两姓族下长辈还是通过沟通及时阻止了事态的发展。
大塘山与周围村庄因大塘水源发生过一次官司,这在老一辈人中都有传闻。周围几姓联合起来要争大塘水权,结果村里二房下品签先出头打官司,这事我父亲在我小时候跟我讲过,说是品鉴先生是一个能人,在周围附近都是出了名大佬倌,周围村庄还有一个大老倌,是雷家老书记雷镇龙的祖父。
能在村里和周围村庄做大佬倌的人,除了其人能力,比如能说会道聪敏反应快,能将别人的事摆平。最重要的是其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要么是家里兄弟后生多,拳头硬,家族势力硬,要么与官府有勾连,有政府背景。
还有一种就是其人特别狠。类似于今天政府打击的黑社会人员。在上世纪,地方上也曾冒出许多社会头目,他们在本地本村欺男霸女在市面上欺行霸市,后来政府把他们列为黑社会尽行剿杀。
过去村里的宗族大佬倌大多是开明人士,虽免不了遭到诟病,但为当地的稳定和维护本村本族的利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现在各村有理事会,上一级有村委会和乡政府,除了这类人员势力之外,在处理基层问题时,还有一类隐形的势力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当地一些有威望有财力的人,他们的号召力往往是比政府的红头文件还更具有鼓动性,我们把他们称为乡贤,这类人在处理地方问题矛盾时往往能力超过了政府工作人员。原因是他们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经验,政府的法律条人他也多少知道一些,土俗民情他更熟悉,在处理问题调解纠纷时,法理民情他都可以用上一些。有些当事人明知自己占半份理,但往往被对方说得感到自已只占了三份理,当然最后是乡贤说了算,要赔钱的赔钱,需打鞭炮赔礼的赔礼,闹矛盾的双方两大欢喜,这是最好的。也有自持家里势力硬的,蛮不讲理的,乡贤也多半是让势力软的吃点小亏,世上本来就无绝对公平而言,乡贤能说会道,一嘻一笑几句暖心话下来,也把吃了点小亏的一方本来不平的心也烫平了。
这是髙手,乡贤中的高手,我就见过不少。
品鉴先生的事,最早听我父亲讲,小时候赖在父亲床头跟困,父亲常讲些祖辈们的事,说旦初先生耕田牛在前还是在后不知,后来旦初先生不再下田耕地,因为人家根本使用不了牛。说髙宾先生家兄弟很多,一出来个个人高马大,说作相先生书读得好,德旺先生书读得差些,先生叫他背论语,总要子曰子曰背上好几句,说德镇叔祖辈有人特好酒,碾盘下烧新米酒,刚出锅的热酒,一大碗下肚。这些等等,现在想来,这人这貌都非常生动,这些人虽早己离尘三千,但在大塘山傅村还是留下了不俗的影子。

我父亲讲品鉴先生,是因为大塘水,那年大塘填了一半成了农田,填的一半里原先中间有一个小岛或称小土山。小岛也近亩面积,长了许多树,小时大塘放牛,牛爬上小岛。后来填塘造田平了小山岛,岛上挖出了一座坟,坟中有棺木遗骨,还有人拣了个金戒指,遗骸很长。后来我有一篇《中国作家网》上发表的小说情节就源于此。
大塘面积大,水源丰茂,这水不仅供养了傅家山大面积水田,也成了周围村庄的水源,结果因用水问题,引发了邻村之间纠纷,尤其是遇上旱年,矛盾更为突出,我记忆中,曾与雷姓村庄有协议,对方车水不能下二节水车。这事具体细节不详。但当年用水车车大塘水的情景捉大塘里的鱼倒是记忆犹新。
每逢干大塘捉鱼,那是一件非常隆大而又快乐的事,坝上开了一个巨大的泄水口,每天早上起来,就跑到大塘边看水干退下去的痕迹,水退下去,沿边污泥枯木横陈,蚌壳到处都是。几天之后,塘底渐渐显露,塘里的石柱也露了出来,原来塘里有不少石柱,一直没究大塘里为何要立石柱,想来要么是防外姓人下网盗鱼,要么是风水方面的讲究。等到塘干时,大塘里的鱼也是分段捉的,干一段捉一段,到了下午傍晚,新屋坦场上摆满了鱼,鱼大的几十斤,小的一两两,草鱼鲩鱼鲫鱼,还常常有一两斤的团鱼。分成一小堆一小堆,叫号各家取走自己家的一份。
那种少时捉鱼的快乐,现在是没有的,也是现代人无法体会的。有一年干大塘捉鱼,天冷,许多人烧起了塘边茅革树枝,我父亲将一条小鱼放在火上烤着吃,后来小孩也学着我父亲样了烤鱼吃。现在在路边滩上吃烧烤的人,能否有那种在塘边边捉鱼边吃烤鱼的快乐和幸福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时我的父亲是最快乐的,那时边看水塘里父亲捉鱼边在塘边烤鱼的我们也是最快乐的。
我父亲和鱼有着特别的綠份,他一生喜鱼好鱼吃鱼。那时春天下大雨天发洪水他必定赶早第一个到田坂水沟里捉塘里跑出来的鱼,每年春上总有几次大洪水,那时村前的水稻田里出水口到处都是从塘里跑出来的鱼,大人拿着四齿锄头见鱼就挖,一早上下来总有不少收获

因大塘水源矛盾傅姓与周围邻姓打官司,状子是品鉴先生写的,我父亲说,品鉴先生口里说作相先生用毛笔写,品鉴先生眼晴那时不太好。有说是因大塘官司,品鉴先生一夜急瞎了眼,结果状纸只好由他的学生作相前辈执笔记录,这些我都没法考证。后来我在新屋坦场上和族下傅德球叔有过一次谈话,说了品鉴先生一事,其中又有关于官司一事。
大塘山村现傅德旗叔宅基地上原先有二颗老木子树,树大两人合抱方可,树冠达近半亩,根露粗壮有力,树前有一田常种棉花,木子树右边有一土墙棋盘屋,棋盘屋是德旗叔父辈的,贤赞贤光贤余兄弟三家的。棋盘屋前有几棵大樟树,樟树前面有一小水塘,小水塘边有一棵李子树。木子树后有一公屋后来生产队里做豆参就在这屋里。这做豆参屋的地方有一个小屋。这小屋里就住着品鉴先生,当年大塘山傅村的一位大佬。因村口大塘先生和周围邻姓闹起了矛盾,甚至有人说周围村庄里计划暗杀品鉴先生。后来我仔细琢磨了一下,暗杀这一说法可能与后来品鉴先生去县里打官司,步行二十多里后让族下人放火烧他家小屋有关。
打赢官司事前品鉴先生专做了个小屋住,有说他做小屋住是为了避免外姓人追杀,也有后来人说他做小屋住是为了打官司自己设计烧屋的一个环节,我更相信是后者,因为后者与他打官司的细节相符,更何况烧一小屋,不䘧祸于家人财产而又将对手陷于心狠手恶之地更为有利有效。

百年后,我在风和日丽的一个下午,怀想起一位前辈风尘扑扑的怀揣一纸状文去县府的路上,他的行程是艰是辛,他是否穿着长衫一身文人傲气,他是否又一身黑衣长剑一身侠气傲骨,他是否又戴着黑礼帽手执烟斗,一身乡贤风范。
他是胖是瘦是髙是矮,百年风尘早己洗去了他的外形,我想他的骨子里一定有一种孤傲,如我如你。百年风尘也许慢慢地让许多后人忘记了他的音容笑貌,我想还是有人没能忘他,也不愿忘他。
他在路上,我们在路上,后人们也在路上,前赴后继,一个又一个庞大而有力的大小家族在路上的前赴后继。

大塘山在我记忆中,村里曾有几栋老棋盘厅,山内作相前辈家的,前面有院有门楼,原先贤禄叔公家也是土棋盘厅,现在是金山族亲家,口上是贤泮族亲家的,髙圆族亲家的,现在都改建了,只剩下一栋百年封火墙老棋盘厅依旧在彰显百年沧桑。
在村东头有新竹林,原先是村里私熟学堂,学堂原本是辗盘厅,十几个大石弧圆盘拼成一个大圆,一对石轮被牛拉动辗压盘中谷物,辗盘前还有一个大石臼。过年熬糖辗麦芽,那是非常热闹的。大塘山村后有一长坝,坝上有十几棵古樟树。有一棵苦楝树。
少年不更事,犹觉故乡远,大塘山的旧人旧事,总有一些让我忘不了的,总有一些旧人旧物走进我的小说文字里。

阳光如金,碎撒在大塘水面上,波光粼粼。
阳光正好,有人在垂钓,钓的是一段时光,我喜静向孤,孤是一种自省,静是一种享受。在孤与静中,你可以让时光变慢,让时光倒逆,你甚至可以和你父辈和你父辈的山水重逢。

3条评分积分+60
笑看风云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4小时前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6小时前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9小时前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6364
积分
35614
贡献值
1130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2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谢谢分享。

发帖
7754
积分
24838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83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9小时前
自古就是一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宗族制社会。「都昌县相当部分自然村的原著民,因为元末明初、明末清军入关等战争及瘟疫中被迫迁居他乡。」

发帖
31689
积分
817106
贡献值
227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374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9小时前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8843
积分
33731
贡献值
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6小时前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935
积分
4548
贡献值
2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3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5小时前
读付老师的作品,感觉很舒服,思人、怀古、清新和文学味皆俱

发帖
19886
积分
153304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4小时前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330
积分
276
贡献值
66
都币
0
在线时长: 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8-19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小时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