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阅读
  • 4回复

八旬木匠俞圣记:匠心守艺 用缩微农具留住乡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1635
积分
816471
贡献值
2272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7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3小时前
   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三汊港镇港头村,有一位名叫俞圣记的八旬老木匠,从2010年开始,凭着对传统技艺的热忱,他手工制作了300多件微缩版农具,想以此来还原记忆中的农耕器具,传承农耕文明。

   1960年,还不到16岁的俞圣记就进入当地的模具社学木匠,彼时的他青涩懵懂,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1969年,模具社改制为农机厂,俞圣记也跟着转型做木模。木模工作要求精细准确,一丝一毫不能出差错,培养出了他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风格,也为他日后制作微缩农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很多农耕器具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看着那些承载着先辈汗水与智慧的物件慢慢消失,俞圣记心有不甘,为了留住这些乡村记忆,让即将消逝的农耕文化“复活”,他决心制作微缩版农具模型,让消逝的老农具重焕生机。

   2010年起,俞圣记开始利用红梨木、樟木等木料制作缩微农具,一场与记忆和技艺的漫长对话就此开启。制作初期,有很多困难,不少农具找不到实物,全靠脑海里的模糊印象。俞圣记不气馁,他摩挲着木料,一笔笔勾画,一点点下刀、雕琢、打磨,眼神笃定,似要把往昔岁月从木头里唤醒。
   在他家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缩微版农具。这些农具按10:1比例精雕细琢,有纺车、磨盘、榨油器具、抽水工具、运货器械等,琳琅满目,足有40多件。件件都惟妙惟肖,更令人惊叹的是,无论随便摆弄哪一件模型,都能“动”起来,很具有艺术观赏性。十多年间,他更是精心打造出6套、总计300余件作品。

   这些微缩农具,对于俞圣记而言,是使命的具象。他深知,传统农具一旦隐没,后人便难以触摸那段滚烫的农耕岁月。身为木匠,他把农具化作文化的火种,传递给子孙后代。缩微农具是农耕文化的“活化石”,从春种秋收,到乡村变迁,往昔的烟火气、先辈的奋斗史,都被一一封存。
  “就想通过我这双手,让子孙后代触摸到传统农耕文化的温度,留住那份淡去的乡愁。”俞圣记说,这些农具都凝聚了祖先的智慧,他只是用自己的手艺寻觅祖辈辛勤劳动的印记,留住记忆中的乡愁……(赣鄱都昌)
1条评分积分+10
笑看风云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小时前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7736
积分
24780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小时前
从收藏价值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原尺寸复制的老物件可能更具吸引力、将来可能更加稀缺、更能还原原物的形态和用途。「文中所述缩小版老物件的制作成本及难度相比原尺寸可能更低,用现代化设备可以做得更加小巧、更加便于携带和展示,缩小版与原尺寸物件存在差异和局限,这类模型类摆设不具备稀缺性、不值得进行收藏和投资。」

发帖
19848
积分
153266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小时前
给八旬木匠俞圣记点赞

发帖
19848
积分
153266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小时前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89
积分
194
贡献值
6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8-19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小时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