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8阅读
  • 6回复

都昌鼓书的申报过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1428
积分
810428
贡献值
22568
都币
0
在线时长: 372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5小时前
   2019年《都昌鼓书》列入国级“非遗”项目,该申报工作经历了曲曲折折十三年。
   2007年7月,都昌县启动“非遗”申报工作,我们文化局、馆几位老文化人为专家组成员。其实“专家们”也是“和尚没拜过丈母娘”。我们拟了《都昌鼓书》、《打岔伞》等几个项目。分工时其他项目都有人接,因为有族谱和文字记载,唯《都昌鼓书》没人接,因无史可考。领导说:“这个请章高去做,他有本事。”于是,我被强加了这一艰难任务。

   酷暑,我从九江带去一大箱书籍,几十斤。多次往返于九江和都昌,住在文化馆隔壁简陋的小旅馆,一人在文化馆会议室流汗。把一大堆砖头似的书籍铺开,寻找鼓书的蛛丝马迹。领导走进来,“哇!这个看到都怕,我们做不了,你慢慢搞吧。”
   我查遍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和本土史籍等千万字资料,找不到一字关于《都昌鼓书》或鼓书的记载,只发现文载“说唱艺术从明代开始”。
   1981年我给朱毛仔修改文本参加“江西省曲艺汇演”的准备期间(住九江军区招待所),朱说“不知道说书的来历,只听师傅说清朝就有”。朱是当代都昌鼓书最有成就的代表人,在此次汇演中夺得表演、创作一等奖。这次我又走访了一大片,无一人知道鼓书从何而来。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静静地思考,产生了逆向思维:鼓书全县都有,俗称“唱传”;唱传的文本就是“讲传”的传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亲见先生和有文化人在学堂、农家、田头,茶余饭后跟民众讲传);从史料中查得“都昌之学建于唐咸通中,建炎之后更,宋因之”,宋代起全县广置书院,讲学成风,教书先生于学堂内外向民众讲学讲传。于是我再自上而下,由“讲学——讲传——唱传”创建了“三段论”的演变主轴。“三段论”逻辑严谨,词语精简,修辞以“顶针”手法,鲜明地体现了都昌鼓书的演变史。
   由“讲学——讲传”过渡不难,但“讲传——唱传”的演变让我又陷入了困惑。“专家组”组长传达上面培训的指示:都昌鼓书一定要写成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比如民间艺术的流传,不这样写就立不了项。好吧,我手上有自己搜集的大量都昌民歌,其中就有安徽难民带来的《打花鼓》,边走边唱边打鼓“花鼓隆咚飘得儿飘”;还有湖北灾民来乞讨的打道情筒,边敲鼓边求乞“大家莫要笑哈哈,我只肚里饿得细鸡得抓哟”。我写道:这种边唱边敲的艺术形式被都昌的讲传者吸收,遂把“讲传”演变成“唱传”。这个论证逻辑上是可以成立的。领导和组长见之大喜:“我说你有本事啥,这不就成了!”
   该项目成功列入市“非遗”目录。2009年申报省项受阻,说录像不行。经多次沟通,省编谅其重拍所难,好在申报书成立,于2010年将《都昌鼓书》录入省项。
   但我仍不甘心,继续研究。都昌鼓书有两种形式,西北片小鼓为主,东南片大鼓为主。大鼓鼓书保留了“都昌高腔”的艺术形式:三五人一唱众和,锣钹伴奏。都昌高腔是明万历年间兴起遍及全县的,故大鼓鼓书上承“都昌高腔”,系本土文化产物,非外来文化滋生。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亲生说是别人的儿子?!

   2012年省“非遗”工作培训班在庐山天沐温泉举办,有机会与省部主编直接交流。省主编说:“都昌鼓书的申报书写得很好,尤其‘三段论’的演变。录像带不行,没按申报书来。省项就这样算了,如果报国级,要重拍。”我把上述“都昌鼓书的根源就是本土文化”之观点面陈省主编,他说:“这很好哇,你就按这个思路写吧。录像带要跟申报书吻合,该化妆的要化妆,该置景的要置景。”
   回后,我修改申报书,把都昌高腔的艺术形式演变为都昌“唱传”,去除了安徽湖北民艺衍生了都昌“唱传”的初论。对鼓书的两件主要道具鼓与夹板又进行论证:都昌唐代咸通年建文庙大成殿的祭祀和《佾舞乐县图》中,有鼓五种,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都昌各乡仍有制鼓者,可见历来鼓为都昌乐器之最;《佾舞乐县图》中有搏拊2副,后来演变为鼓书的夹板(大鼓鼓书仍用搏拊)。我还补论了鼓书的音乐特点。我对应申报书重新编创了分镜头的申报片剧本(原片系他人编拍),与申报书合为一体,交县“非遗办”。
   2013年市申报国级“非遗”截日前一天,县“非遗办”电我到都昌拍片。一天时间要拍出国级“非遗”申报片,天方夜谭!我猜:难怪一年不动,他是想把原片报上去,现被上级推翻,故找我救急。本来要展现宋代讲学、民间讲传、由高腔转换唱传的场景,要找演员、要化妆、要布置场景,而今一切无从备办。但我还是努力做了,先夜一夜电话组织演唱、联系基层政府配合,天不亮起床搭车去都昌,与他带摄像员下乡。吃当地政府的,艺人们录完回家吃饭,县白手拍片,而前拍片花费万元计。
   次日晚,我与外单位电脑操作人忙过半夜完成剪辑,上传。规定七分钟的片长,我们的不到四分钟,许多重要镜头来不及录制浪费了时空,内容大打折扣。我知道这东西报上去是无用的。上面先看录像带,带子不过,申报书看都不看。万事成败重在内因。
   果然未过。七年的工作至此停顿。都昌就这一项报国级,政府已花几十万。县文化部门领导改换思路,直接去找国级“非遗”项目的权威专家,各处奔走。
   2018年,按当时要求对原申报书作修改。他人将我原文中直径30公分的小鼓变成了“直径10公分的小鼓”。这个重要道具的严重错误竟可通过,证明审定者没在意这修改的申报书。终于,2019年《都昌鼓书》列入国级“非遗”项目。
  《都昌鼓书》自2007年“申遗”后,由都昌漫至全国活动红火。多数人认知在“由安徽、湖北民间艺术演变而来”的初论错误中,而不关心修改后的正论。我希望将正论“都昌鼓书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广宣到民众中。
   2007年后,我写都昌鼓书的文论发表、出版在多种书报网站,或被评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征文”奖。乃后社会写此类文章者越来越多,抄袭成风,但无一绕开我独创的“讲学——讲传——唱传”的“三段论”。有的甚至在“三段论”前偷梁换柱写为“一般认为”,谁认为?四个字抹杀了我绞尽脑汁的首创!今后凡转载、引用者应注明出处和原作者名,否则便违犯《著作权》法。
   十三年,我共写了十一稿申报书,每稿一万字;共得补贴二千四百元,远不够我为此付出的招待费、电话费、交通费、材料费,我是捞腰包把这项目做成的。
   所有“做事时要你,事成后弃你”之种种,都是对后续工作的逆动力。
   我至今后悔,不该认可把这个项目名为“都昌鼓书”,应按原始民间叫法 “唱传”。“鼓书”全国都有,而“唱传”独我都昌。它存活了几百年,即使无政府任何介入,也能在民间顽强地生存和发展。(赣鄱都昌 刘章高)
2条评分积分+31
快乐生活罗 积分 +2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4小时前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5小时前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813
积分
73089
贡献值
246
都币
0
在线时长: 592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打小就听朱瞎子/余瞎子唱传,唱传,老小都喜欢听,有时是连着十几夜,如‘李三保打华府’李旦逃难’去一两里路的大村听唱传。这就是我们都昌的鼓书曲艺呀!

发帖
27945
积分
32833
贡献值
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5小时前
听不懂这个

发帖
27945
积分
32833
贡献值
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5小时前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967
积分
930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5小时前
鼓书是不合适,哪怕是散花两字也是都昌特色。

发帖
11347
积分
306465
贡献值
996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4小时前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284
积分
7642
贡献值
1129
都币
5
在线时长: 6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16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小时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