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69阅读
  • 7回复

都昌木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2049
积分
1260495
贡献值
1137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都昌木雕,本地俗称“雕花”,雕工叫“花匠”。
   相传,都昌的雕花始自春秋时期的鲁班。那时,鄱阳湖地区并非水泽,而是土肥水润的平原,宜于国计民生。在此域北部的一洲原(后称百庙湖或北妙湖),鲁班奉天子之命率众匠建造行宫,供天子往来享用。鲁班主墨,面授技艺和监工,吃住都由天子建宫专项拨款。这对该域劳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一可以学门手艺,二可以吃住无忧免受风雨之苦,故纷纷前来拜鲁班为师。鲁班正有限期之命,又建筑非常华丽,用工多多益善,便量人授艺——心智者斫木,力大者凿石,手巧者雕刻……“打铁熬糖,各做一行”——于是,就诞生了木匠、石匠、花匠……
   行宫没造完,因诸侯分疆,不服天子所管,继而战事不断,工程遂停。后至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在此域南建了鄡阳县城。县治六百二十二年,后地貌下沉,废鄡阳。至唐初,于鄱湖东北岸改设都昌县,至今。百庙湖行宫遗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尚有数丈长的雕龙石柱,直径四、五尺的石雕磉墩,佐证着远古的传说。
   都昌滨湖地区,历来水患为灾,民多贫。为了生存,先民创造了一种旱涝保收的生活方式:手艺兼田作——水不淹时,作田;水淹时,做手艺。亦有歌云:“穷不读书,富不学艺”;“一桩手艺一桩田,永世不缺米和盐”。所以,都昌学手艺成为乡风,且手艺之广覆盖人们生活之全部所需,如:木匠、石匠、铁匠、桶匠、篾匠、皮匠、裁缝、织布、棉花匠、打磨、凿碓、织网、打船、榨油、制烟、熬糖、酿酒、割猪、阉鸡……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绢筛蒙遍了全中国,花匠雕进了金銮殿。
   都昌的民宅多为徽式,雕花甚多。除了移民因素之外,与朱皇帝不无关系。朱元璋祖籍安徽,幼时在都昌乞讨放牛,后来与陈友谅决战鄱湖时,又得都民屡次相助,反败为胜,终得天下,因之,都昌成为朱皇帝的第二故乡。都昌的雕花乃为朱耳目详熟。朱建大明王朝,定景德镇为御窑,专烧皇宫用器及礼品,在珠山重建恢宏壮观的“龙珠阁”,为朝臣往来之所。又景德镇瓷工大多是都昌人,故雕刻龙珠阁的艺术使命便光荣地落在都昌花匠的头上。龙珠阁是都昌花匠走出家乡的代表作。后因战乱,几经兴败。1987年重建,又请都昌花匠出马,担纲主雕。中馆镇名匠甘德志就是其一,时已六旬有余。具有皇家气派的龙珠阁,自明以来,为二十多位皇帝奉送过精瓷,其建筑一直为景德镇之代表,该市之城徽。  
    朱元璋四子朱棣,将明都南京改迁北京后,大建皇宫紫禁城,网全国之巧匠。据老艺人世传,都昌的花匠被选进宫,参与了这世界奇迹的建造。
   都昌的民宅雕梁画栋广多。一米多高镂空的狮子滚绣球,诩诩如生;雕花窗棂,秀丽典雅。祠堂、祖厅、富贵人家,都是请数十名花匠精雕几年才完工。如瓷商余豪元、余用正的房屋,均请花匠雕刻了三年。现存的古戏台、古建筑中雕有戏名、人物、楼台亭榭,可见唐宋遗风。可惜“文革”毁掉无数,当代拆旧建新又被古建贩子车载船运不知拉去多少。  
   都昌全县几乎村村都有木雕的屏风床、洗面架、香案、茶几,小到妇女用的梳妆盒、洗脚盆、杧杵,或雕有精致的龙凤呈祥、鱼水之趣,或雕松竹岁友、祥草百花,或飞禽走兽,或红荷粉桃……视境而择,总能将情与物刻划得相得益彰,含蓄而又美妙。
   都昌在无水患时,又是鱼米之乡,各种艺术得以生存发展。弹腔、文词、采茶、民歌、民舞……广纳中原及江南艺术,其中,高腔(又称青阳腔)距今四百多年。有乡谚赞道:“弹腔戏,高腔曲。”所以高腔曲在都昌非常盛行。全县民间曲团千数计,有的一乡就有二十多个。曲团唱曲要配以乐器,打击乐中必置一锣钹架,高四尺许。此架皆雕刻龙头以饰,有的架身盘雕一条整龙,可见都昌木雕之盛之久不在高腔之后。  
   1991年前后,都昌鸣山、大沙、土塘三镇先后创办过三家木雕厂,皆因对外信息闭塞、周转资金无助而倒闭。雕刻出数百件精品,有的可称传世之作,如六合浮雕大屏风。笔者当年已是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抱负非凡——拟建全国最具实力的乡镇文化中心。自筹资金,创办了“都昌县特种工艺制品厂”这一外向型企业,集木雕、根雕、竹雕于一体,访本县各地花匠,其中名匠甘德志的第三代传人查国平尤精,博采众长,吸收瓷、塑艺术,将古典传统技法和现代艺术揉为一体,创作出很多精美作品。省、市、县政府,金融等许多部门的领导纷至沓来,但终只闻雷声而不见点雨。雕刻仿古家具和布袋罗汉等产品有外商以集装箱订购出口,却无本钱生产。求谁都不应,“相到水干死禾”!无法,只得卖样品充饥、住行。产品销往日、韩、美、英、南亚,“精肉变成了豆腐”——都是由国际商人代卖,既是孤品,差价又是别人赚了。看着外商欲购的眼神,我一次次往返于内外,但终于撼山易撼钱家军难——陈腐的机制,观念的保守,让都昌木雕错失了千载难逢走向世界的良机!那种痛,刻骨铭心令我终生挥之不去!
   二十年后的今天,“都艺厂”的花匠们大多办起了家庭式木雕厂,县城也有雕花店铺,既方便人们美化生活,又使都昌木雕这一古老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土塘镇的张立新,将木雕技艺转至竹雕,创作了大量的精美作品,获得了国家专利,并欲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都昌木雕必然随着和平盛世同社会一起发展,焕发出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光彩。(乡土拾贝 刘章高)

张铭 摄
2条评分积分+20
笑看风云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4-12-22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4-12-22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92049
积分
1260495
贡献值
1137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12-22
作者简介:
刘章高江西九江(都昌籍)人。正业文化,晚作文学,副研究员,作家,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主要著作: “二红”“三部曲”(《紫墨红尘》《红楼读梦》,《我必须活着》《玛丽娅》《老屋场的男人》),散文集、艺术集并文化研究等作。长篇小说《紫墨红尘》三版国内外发行,系列长篇小说《命运三部曲》二版全国发行,分别评为首届、五届“九江市文艺繁荣工程重点项目作品”;文艺集《群众文化理论与实践》, 为“中国音乐学院长江中下游民间艺术研究课题”重要文献;散文集《山吟》获全国大型作品一等奖。零发作品数百件,其中有一批获全国金奖、一等奖、最佳创作奖等奖项,编入各种选本;收整编写的大批民间文艺承入“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志书;研写的《都昌鼓书》列入国级“非道”项目。其文化工作、文学作品两进首都人民大会堂受奖。


发帖
1829
积分
73393
贡献值
248
都币
0
在线时长: 597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4-12-22
北庙湖造皇宫有这个传说,小时,听老人讲过。

发帖
1228
积分
995
贡献值
4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8-2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4-12-22
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发帖
250
积分
74034
贡献值
264
都币
1
在线时长: 258小时
注册时间: 2023-03-18
我的老家
万户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4-12-22
都昌木雕必然随着和平盛世同社会一起发展,焕发出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光彩!

发帖
28754
积分
33642
贡献值
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4-12-22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9855
积分
153273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4-12-22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375
积分
1647
贡献值
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3小时
注册时间: 2024-10-0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4-12-23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