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里清理书刊杂物,准备将有用的书本留下,将废弃的书刊作废品卖掉。猛然间,翻到了一本手工装订的厚厚的油印试卷,字迹依旧清晰可见,各种题目呈现眼前。此时,记忆随风摇曳,思绪的潮水汹涌而来,刻字油印的往事在脑海中回荡......
1982年8月,我被分配到都昌一中,任教高中化学并兼任班主任。那时的学生只有课本,没有现成的复习资料。学生用的复习资料、考试卷、练习题和学生名单、记分册、学生情况登记表等等,都是经过千辛万苦的纯手工刻字和油印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常把刻字叫做刻钢板,能够刻写一手漂亮的钢板字,能刻印一幅干净清晰的资料或试卷是令人艳羡、备受推崇的。当时的吴定国老师就是专门为学校刻钢板和写毛笔字的教务处干事。
那时,学校老办公楼一楼北面的一间房子里放着一台油印机,供老师使用。油印机放在桌子上,左边是油印机印刷网和纸张夹板,右边是油墨板和手推胶滚,整个房间都飘着油墨味。
刻钢板是个费神的精细活,必须心细如发、一丝不苟,不然一出差错,前功尽弃。最辛苦的是刻印试卷,一份化学试卷至少要刻二张蜡纸,需要二天时间才能刻完。轮到我刻印试卷时,就在没有课的时候,拿着专用的铁笔在钢板上刺啦刺啦地刻写蜡纸。刻写蜡纸是一项技术活,如果刻的太轻、太浅,油墨很快就会将蜡纸上刻出的字和配图的凹槽填满,如此一来,印出来的试卷就模糊不清;如果刻的太重、太深,就容易力透纸背,戳破蜡纸,修补起来十分麻烦;如果字体非常潦草,印出来的油印试卷或资料会影响学生阅读。所以,字写得好只是一方面,刻的好才是真功夫,需要一笔一画,字体清晰,行距适中,这样印出来的试卷才美观大方。当时,化学组的刘家信老师刻写的试卷,字大小适宜、工工整整、线条流畅、端庄秀美。学生看到他刻写油印的试卷,十分喜爱,对答题也充满信心。
刻字油印工具属于低值易耗品,铁笔针刻鈍了,就要自己找块磨石磨一磨。钢板用旧了,纹路自然变浅消失,一旦字刻的密小一些,出现打滑,蜡纸就会起褶发皱,于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到时,不是在蜡纸上刻不出字,就是不敢用力,否则,一碰就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先拿牙刷蘸上煤油在钢板上反复洗刷,将钢板清理干净。冬季刻蜡纸更要小心翼翼,因为蜡纸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特别脆,稍微不注意,蜡纸就被捅坏,这样,印出来的东西由于漏油,时常造成表面不是污浊不堪,斑斑点点,就是千疮百孔,一塌糊涂。
刻完蜡纸后,下一步就是印刷了。印刷时,先将油墨桶里的油墨搅匀,倒一点在油墨板上,再用胶滚左右推动,使油墨均匀地附在胶滚上。将刻好的蜡纸夹在印刷网上,但不能装反,若装反了,油印出来的试卷的字是从右到左的顺序写的。印刷的纸张夹在印刷网下面的纸张夹板上。印刷时,左手拿着油印网,用力按在纸张上并压住,右手紧握沾满油墨的胶滚,放在印刷网上,均匀地沿着印刷网从后向前推动胶滚,一页纸就印刷完成了。然后抬起印刷网,将印好的这页油印试卷翻过去,再重复上面的程序,心里还要默记已完成的张数,直到试卷全部印刷完毕。印刷时既要力度合适,又要稳定均匀。胶滚推得过快过轻,纸上的字迹太浅,学生看不清;胶滚推得过慢过重,纸上的字迹过深,学生书写时会满手漆黑,而且印刷时蜡纸极易损坏。印刷试卷是个体力活,又脏又累,一个年级四百多张试卷印刷下来,腰酸背痛,且满手墨油。我印试卷时,常请一位老师与我协作,我推胶滚,协作的老师将印好的这页油印试卷翻过去并记张数。如果我推胶滚累了,就与协作的老师交换着推。
最难忘的是学生偷油印试卷。有一次期中考试,老师印好试卷后,把蜡纸从油印机上取下,扔在垃圾娄里,后来倒在校园东边的垃圾窖里。晚上放学,几个成绩差的男同学便去垃圾坑里翻找蜡纸。那次考试,老师题目出得难,班上几个成绩好的学生也就刚刚及格,而他们却考到了七十几分。这不得不让我生疑,我把他们叫来,通过询问和题目交流,他们只好老实交代了整个作案过程。原来,他们已实施了好几次,每次考试都在七十几分,比平时成绩略好。只是这次试卷较难,露出了马脚。上次高中毕业四十年同学聚会时,大家谈及此事都津津乐道。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校的油印机渐渐被打字机、打印机、复印机取代了,但经历过那个时代,操作过那门工艺的我,每当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时代,仿佛又闻到了那特有的阵阵墨香,那刻字油印的艰苦岁月已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罗长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