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3阅读
  • 1回复

说不尽的矶山岛(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114
积分
6799
贡献值
1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5-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3小时前

野老岩泉景致奇,苏仙磨剑上瑶池。
南寺晓钟僧起早,西河晚渡客归迟。
矶山樵唱风前曲,彭蠡渔歌月下词。
谢公石壁怀精舍,千古陶侯一钓矶。

  按语:罗隐,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都昌可说是家喻户晓。但他殁葬在都昌县治小西门外义塚处。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知县孙侨组织民工挖断西河颈,发现罗隐坟墓,墓中有块《钤记》,曰:“此地好行船, 权葬一千年, 直待顾主簿, 移我到望仙”。顾主簿按照《钤记》把他移葬在矶山,墓的位置在矶山村民委员辖地的红卫堤东头。他有两座法坛,一座在中坝村民委员会辖地艄公塘囗,另一座在西河村民委员会辖地余家湾村后峦的湖边上。两座法坛都在1997年修筑艄公塘圩堤和建设2799项目挖掉了。斯人已远逝矣,但遗迹尚存。今天刊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都昌县卫健委原党委书记徐观潮的《晚唐落第才子罗隐与都昌》,以飨读者。
晚唐落第才子罗隐与都昌
  《都昌县志》记载,罗隐不知何许人,得天性异,仕宦不达,遂放浪山水,侨寓鄱阳湖强山,佯狂放言,自号罗隐,卒葬县治西门外。嘉庆二十五年(1820),都昌县令吴名凤写过一首诗《罗昭谏墓》:

一官给事老江东,幕府雄谈国士风。
金榜无名成大隐,朱梁未讨泣孤忠。
云英掌上身谁嫁,郑女帘前貌岂工?
数卷诗歌两行泪,望仙山下水连空。

旧封域志“强山”条下注,强山位于都昌周溪东南,绵亘湖中,二峰突起,东边是鄱阳,西边是都昌,以窑为界。旧志记载,罗隐列唐李白后,注:字昭谏,钱塘人。

       都昌旧志还记载了一则趣闻逸事。罗隐墓原在治西里许。民间相传,宋代疏港开河,掘墓得一石钤,石钤上刻有一首诗:

此地好行船,权葬一千年。
直待顾主簿,移我到望仙。

当时督工的县衙官员正是姓顾的主簿,顾主簿感叹唏嘘,依钤所言,改葬罗隐于县治西的大、小矶山中间。

旧志上说,罗隐墓到处都有,多在水口墩阜,不辨真赝也。

《旧五代史·罗隐传》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宰相郑政有个千金小姐,酷爱罗隐的诗,朝夕吟咏不休,因此得了相思病。父亲心疼不已,一日,郑政请罗隐来饮酒,故意让女儿知道。女儿得知请来了罗隐,相思病便好了八九分,遂轻移莲步,悄悄来到珠帘后一望。她见罗隐猥琐丑陋,着实吓了一跳,自此再不咏其诗,相思病全好了。后人有诗为证:

日夕吟诗酷爱才,及观标格叹难哉。
从来女子多皮相,一笑须从射雉回。

历史上真实的罗隐(833—910),新城(今杭州市富阳区)人,因新城时属余杭郡,故有为“余杭人”也。他字昭谏,又名罗江东,因屡试不第,有归隐之志,遂改名隐,晚唐诗人。他主要生活在唐代宣、懿、僖、昭、哀五朝,入五代后梁卒,是历史上有名的“丑才子”。他二十七岁前为读书期,偶有短暂游历。二十七岁至三十八岁为应试期。大中十三年(859)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乃自编其文为《谗书》,为士族所憎恶,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他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唐才子传》中有这么一个笑话,隐初赴举过南昌,认识了一位艳名远播的歌妓李云英。过了一纪,隐落第又经过南昌,英笑曰:“罗秀才尚未脱白。”隐也不示弱,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三十八岁至五十五岁为游宦隐居期,罗隐先为衡阳县主簿,次隐居池州,后失意淮润。光启三年(887),55岁的罗隐归乡依附吴越王钱谬,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卒于给事中任。

罗隐一生著述甚丰,今存诗歌约500首,有诗集《甲乙集》传世,散文名著《谗书》五卷60篇,哲学名著《两同书》两卷10篇,小说有《广陵妖乱志》《中元传》,另有书启碑记杂著约40篇。

罗隐的著作首推讽刺散文,堪称古代小品文的经典。收在《谗书》里的讽刺小品都是“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罗隐自称“有可以谗者则谗之”,意在“警当世而戒将来”。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对晚唐小品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罗隐的诗也极有成就。《罗隐集》里也的确有一首证明罗隐与鄱阳湖有很深渊源的诗《宿彭蠡馆》:

孤馆少行旅,解鞍增别愁。
远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
病里见时态,醉中思旧游。
所怀今已矣,何必恨东流。

此诗中“思旧游”“所怀今已矣”分明说罗隐是故地重游。

都昌流传的罗隐传说讲的都是小事,但微言大义。

罗隐一次遇到一户人家盖房上梁,便上前讨酒饭吃,主人慷慨地给他吃了。罗隐酒足饭饱之后,唱道:“扶扇连上梁,丁口甚旺强。从大死到小,父不见子亡。”主人听了甚为恼火,追着打罗隐。罗隐抱头鼠窜,说:“那就大见小亡,乱死就是了。”

一年春天,罗隐骑着毛驴转悠,见一个年轻男子正在田里插秧,就想捉弄他一下,说:“插秧哥,插秧哥,一天要插几万棵。”年轻男子便不由自主插起来,累得腰酸背痛。直到天黑,才插了几万棵。他妻子见状,便问根由,年轻男子有气无力地说了个大概。妻子说:“你明天见到他,就说:‘毛驴脚,毛驴脚,一天要跑几万脚。’”第二天,罗隐果然又来了,想看看年轻男子累成什么样,谁知年轻男子精神好得很。他还想捉弄年轻男子,那句话刚出口,年轻男子马上用妻子的话应了回去。年轻男子安然无恙,罗隐的毛驴却跑了几个大圈。罗隐大汗淋漓回来问:“小哥,这话是谁教你的?”年轻男子告诉了他。罗隐想见识见识这位妇女,便问了路径,来到了年轻男子家。罗隐说:“大嫂,我走路饥渴,麻烦你炒九个菜,我要吃圆桌。”年轻妇女早猜出骑毛驴的先生是罗隐,微笑着说:“请稍待。”一会儿工夫,年轻妇女把罗隐请到磨坊。罗隐一看,一碗韭菜一碗饭,放在磨盘上。罗隐心想这女子真聪明。吃过饭后,罗隐牵驴要走,他左脚踩上镫后,回头问:“大嫂,我这是上还是下?”年轻妇女不慌不忙走到门口,笑吟吟地把一只脚放在门槛外,问:“先生,我这是进还是出?”罗隐为年轻妇女的机智所折服,大笑离去。

罗隐前半生因“十试不第”,足迹遍及浙、苏、皖、赣、闽、湘、鄂、陕等十余省,因而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许多罗隐的传说故事。他晚年辅佐钱谬,成为吴越国的栋梁。

自宋代后,罗隐的故事就进入了各种文献和笔记。

北宋永州祁阳陶岳撰《五代史补》,对罗隐的故事记述甚多。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屡举不第。长安有个罗尊师,会看相,罗隐因为相貌丑陋,怕相士瞧不起,不敢让他看。等到屡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你执于一第,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尽以尊师之言告之。媪叹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罗隐有洞察世事的智慧,但他恃才傲物,言语刻薄,成也此嘴,败也此嘴。

历史上的罗隐一生没有那么倒霉。前半生虽然屡试不举,但也赚了一个才子的名声。他晚年官运亨通,做了吴越王的近臣,虽然没有做到宰相,但也不算怀才不遇。

一个关于罗隐之死的传说很有趣。

罗隐有一次外出游历,越走越迷茫,越走越孤独,彷徨、惆怅、困惑、无奈。走着走着,忽然遇到一阵大雨,他见路边有一块悬着的大石,石下有个不大的山洞,仅可容纳几个人。他想进洞避雨,却发现山洞早被几个先到的小孩挤满了。外面的雨越下越大,罗隐大声喊:“快出来,石头要塌啦。”他这一喊,洞里的小孩全逃出来了。

罗隐只是想把小孩骗出洞外,自己进去避雨,却忘记了自己是金口银牙。罗隐刚走进洞内,一声巨响,悬在洞口上的大石就塌了下来。他想逃,然而只露出了脑袋,身子被压在大石下面,一命呜呼。他的舌头被山上的喳喳鸟啄食了。

喳喳鸟吃了罗隐的舌头,嘴变成了罗隐的嘴,叫声也能成谶了。据说如果听到喳喳鸟在枝头叫“喳!喳!喳!”,则出门不吉利;如果听到它叫“吱喳!吱喳!”,那是它在唱歌,祝贺你今天出门平安无事。

真实的罗隐的命运由他的性格决定,传说的罗隐的命运由老百姓决定。一代才子罗隐就是老百姓心里的爱恨情仇。

都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供稿)

1条评分积分+10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40分钟前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25407
积分
30281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6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0分钟前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