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
汉语拼音的 “j” ,有时候我们都说 “g” 。
张老三领了工资交给老婆,说“高”工资到老婆。李四完成了差事交差,说“高在”。秦三世帮人收了一天的钱,下班时把钱和账本一起交给主人,叫“高账”。这里面的“交”,都不说“娇”,说“高”。
不光是“交”字说成“高”字,教书被说成“告书”,叫花子说成“告花子”。摔了一跤,我们说“跶得一告”。“一告酣到大天光”,这里的“一告”,就是“一觉”。困一告,就是睡一觉。
舍不得牛皮熬不得胶。“胶”郎格说?还是“高”。胶水,说“高”水。牛角,如果说普通话就是“牛叫”,说方言就说“牛各”。不光是声母,韵母都变了。挖得一只“告”,指的是窖。
“铰”字,也被我们说成“高”。
查一下字典看看。
铰,1.拿剪刀剪,2.同“绞”。
网上的资料说得多一些,除字典上的词义之外还有,3.剪刀,4.用刀子在管道,或者孔内切割,增加内径。
铰,在我们的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的用法有,第一,指用剪刀剪东西,如:铰(高)辣椒。铰(高)指甲。铰(高)头发。用红纸铰(高)喜字。凡是拿剪刀剪,都可以说铰(高)。现在,说剪的多了。第二种普通话基本没有的词义是“杀”。仅限于杀猪,杀鸡。
杀猪往往都说铰(高)猪,杀鸡往往都说铰(高)鸡。铰(高)过年猪。铰(高)几只红毛线鸡过年。把杀猪杀鸡叫“高”猪“高”鸡,第一是图个吉利,芝麻开花节节高!高是吉利字。第二就是杀猪时杀猪刀伸进去,有“用刀子在管道,或者孔内切割,增加内径,”这么个意思。
杀牛,杀狗,就没有人用这个字了。
珓
以前的冬天里用来保护皮肤,最普遍的就是蛤蜊油,我们称之为“告屎得”,也有人叫“告屎蜜得”。“告屎”这两个字的正确写法是:珓匙。
河里湖里水库里的有两片贝壳那一类的动物,我们把体积大的叫蚌壳,体积小的叫珓匙得。珓,指的是贝壳的质地,匙,指的是一面凸一面凹象汤匙的形态。
查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载:珓,书面语,占卜用具,用蚌壳,木片,或竹片制成,也叫杯珓。
字典里的意思,珓,就是我们在庙里跪在菩萨面前,抽签时用到的那个合起来往地上掉的东西。我们方言说“告得”。庙里抽签的流程是:先从签筒里摇出一支签,再把“告得”合起来往地上掉,这个动作叫“讨告”,如果两个都仰,或者两个都覆,此签不是你的,重新抽签。如果一仰一覆,叫“胜告”,此签有效。这里所有的“告”字,都是“珓”。
如果按方言,字典关于珓字的解释可以这么写:珓,1.小型双壳类软体动物,2.小型软体动物贝壳,3.占卜用具,最初小型贝类贝壳制成,用蚌壳,木片,或竹片制成,也叫杯珓。
搅
搅动液体,或者半固体(泥浆类)的“搅”,我们说成“搞”。
搅(搞)屎棍:原指粪坑里的木棍,引申贬指把这里出主意那里传话,把好好的一件事弄得办不成了。
较
较量,《辞典》的解释,指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都昌话的较量说“告量(音同亮)”,意思是通过最大限度的吃和喝,检测出某个人的最多能吃多少饭(饭量),最多能吃多少肉(肉量),最多能喝多少酒(酒量)。
例:嗯只胖子总说会吃肉会吃肉,说是一只四斤个皮包都冇过瘾,过年吃肉从来谬足量个时得,里两只上百斤个包猪得洗洗,拿胖子较(告)下量(音同亮)。
较和量,方言都是测量。较,用比较法测量长度,重量,体积,体温等,误差较大。量(音同良),用专用量具测量,比“较”的测量结果更准确。
例:崽俚身上有些得暖,拿只温度表来较(告)一下。看看发烧不?
例:崽俚身上有些得暖,拿只温度表来量(良)一下,看看几发烧得?
较(告)衣裳:买衣服时试穿。引申为通过试穿找到合适的衣服并买回家。
较(告)脚:试穿新鞋是否合脚。
较(告)新:试穿新衣服。
例:过年了,你到街上较(告)一身衣裳来啥。
较,是古代的比较法测量。人的前臂有一块骨叫尺骨,就是因为古人用前臂进行测量,肘到腕的长度为一尺。较量,原义是比较法测量,渐渐引申指: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百说百凡 徐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