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4阅读
  • 5回复

传家训扬新风之444|芗溪乡御柳江家坊:绝胜烟柳满吾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095
积分
1177679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一棵“御柳”

   “济阳世家”道的是天下何姓?江姓也。江姓望出济阳,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承袭“济阳世家”的都昌江姓人口数量排全县第二位,仅次刘姓。在芗溪乡新兴村委会江家坊,祖祠冠“御柳世家”。“御”字有一释义为“帝王所用或与之相关的事物”,南宋度宗帝赐柳于江家坊祖先江济九(约生于1238年),当然有故事
江济九 谱像

   都昌江姓皆属唐玄宗开元年间吏部尚书江岁郳(683年——?)后裔,支族有“四本两济”之分。据相关资料显示,都昌176个江姓村落,其中本茂3村、本仁32村、本直39村、本善55村,济一4村、济九43村。比如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就属本善公后裔。江家坊属济九公后裔。江济九字宏霸,是江岁郳的十七世孙。宋咸淳六年(1270年)由鄱阳清溪泽源迁入都昌县平池湖畔。江济九曾由镇武都督迁侍御史,官位并不很高,宋时属正七品,但职守重要,是皇帝身边纠察百官、弹劾污吏的谏官,北宋名臣包拯就曾担任过殿中侍御史。有“忠冠于朝”秉性的都昌人江济九在南宋风雨飘摇,贪官当道之世,不愿自甘沉沦,更不会与腐朽没落的权贵贾似道之流沆瀣一气,他清者自清,值壮岁而辞官归乡。宋度宗赵禥对忠心可鉴的江济九平日亲近,私下曾以“伯大郎”唤之。宋度宗自是一番挽留,但为臣之人去意已决。度宗自知赵氏江山都难保,对身边人的隐去便怀了一份体恤。临别之际,在御园河畔以柳相送,丝绦缕缕,惜别依依,赐福多多。
   古人赠柳的寓意,一是柳树易生速长,折柳相送意味着无论对方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挽留不成,唯有寄托福语。我们读唐诗,此种柳语留意体会更深。“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这是王之涣所吟的《送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是李白的《劳劳亭》诗句。“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这是白居易的《青门柳》诗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这是张籍的《蓟北旅思》诗句。“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这是高适的《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诗句。“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这是刘禹锡的《别苏州》之一咏柳诗。
御柳 (网络图)

   文友相送,可以是诗枝;君臣一别,执手在御柳。江济九回到他的鄱阳湖畔家中,将从杭州带来的江南一枝柳插于村头湖畔,且精心呵护,有意成荫。为感浩荡皇恩,将村舍取名御柳坊。四年后,宋度宗崩;九年后,南宋灭亡。宋元易帝之际,赵宋旧臣江济九为避究查而将御柳坊改名江家坊。“御柳”的家世,承载的是种沾染皇气的荣耀,彰显的是份淡泊明志的秉性,元朝被明所取后,济九公的后代将“御柳世家”的旌旗招展于祖祠——当年湖畔御柳荣而枯,当下御柳家风永赓续。
大宗里古樟树
   一坊江家

   距今730多年前形成的江家坊,成为济九公后裔的寻根之地。现在言“江家坊”,不是对一个村庄的称谓,狭义的江家坊所指,是指属芗溪乡新兴村委会所辖的大宗里、漾林塘、白马山、油榨湾、薛家园、西边岭六个江姓村庄,村民总计2300余人。
漾塘村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御柳江家坊济九公生子五:细一、细二、细三、沔五、沔七,其中江细三、江沔五外迁陕西、山西等地繁衍,发脉7000多人,他们的寻根之地在鄱阳湖畔江家坊。江家坊属其五世孙江仲二(第111世)支下。“大宗里”,顾名思义,是此支族的最早宗祖地。江仲二之七世孙江伟三,号善清;江伟三与李氏生子江升七,号竹轩;江升七与曹氏所生长子江璇宽,号澹庵;江璇宽与继室王氏所生儿子江世伍;江世伍生子四,大儿(侄)子缘记发家之御柳,取名德柳,其他三兄弟亦从木取名,称德栉、德榯、德椢。代代繁衍,发脉大宗里,现有村民460余人。大宗里村中有棵数百年树龄的大樟树,成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村民快乐童年的记忆之地。
白马山村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御柳江家坊漾(样)林塘村,是四兄弟中的老小江德椢,明崇祯年间从大宗里分迁村南200余米,兴建华厦,发脉漾林塘江村。村名之得,是当年傍宅有口漾林塘,后人有的取谐音通用字,写成样林塘;村后倒真有林,是松树林,早年漾林塘当地人呼过“松峦村”。赣鄱江姓姓氏文化中,有“江有十八林”之说,“漾林”是一林,万户江姓有“峰林”,鄱阳银宝湖江姓有“青林”。老辈人讲述,大宗里、漾林塘同处“犀牛望月”吉祥之地,牛腹在大宗里村址,牛首在漾林塘村址。鸦雀坝、漾林塘、八角井等点缀了吉地之灵气,涵养了村落之民俗。比如八角井,村中亡人殡葬时要买八角井之水。漾林塘现有村民300余人。
   御柳江家坊白马山村村址处,原有一座山峦叫白马山,现在山型不存,夷平作为民宅用地,老机站就即在那儿。现村址因修水利、建公路等原因,相对西移了些。江济九之十一代孙江伟二,字善宗,其七代孙江吾道明万历年间由大宗里分迁立村。现有村民约130人。
油榨湾村牌

   御柳江家坊油榨湾村因先前村南有油榨坊而得名。江济九之十五世孙江德樱明末清初由大宗里分迁成村,其后裔江右道从油榨湾分迁汪古山村,村中有座“大夫第”,主人在景德镇以窑业发家,瓷读而兴。延至今日,油榨湾不少村民在景德镇事业有成,生活幸福。1958年,江右道之后裔由汪古山村回迁油榨湾,也有人便称村庄为油榨湾新村。现有村民约150人。
薛家园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御柳江家坊西边岭村处南端的平湖湖畔,三面环水,庄如半岛,偏西有山岭,岭上早先有西边亭,村名缘岭而取。江济九之十九代孙江东鷟(字凤雏)明嘉靖年间由大宗里分迁。现有村民约180人。
   御柳江家坊薛家园村处新兴圩堤之西,平池湖之东,亦呈三面环水半岛状。江济九之九代孙江文伍于明正德年间由大宗里分迁成村,当初此址有薛姓人家居住,故名薛家园。现有村民约600人。明嘉靖年间进士、曾任吏部都给事的江一川之故里江浒村(今属都昌土塘镇珠光村委会辖)就是元末第112世江寿(号南山)由薛家园分迁寨江(岗)里,其长子江东美(字惟忠)明洪武年间由寨江里南移一里许而兴江浒村,江浒乃东美公之次子之名。
西边岭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御柳江家坊是由江济九五世孙江仲二而发脉播迁,在芗溪一带,有江仲二之兄江仲一(字鹏飞)发脉播迁的大井头江氏旺族。芗溪江家坊有“上八门”说,大井头有“下八屋”之说。他们同宗同源,如今和谐相处,共享盛世。1950年代初曾设井头乡,现芗溪乡有井头村委会,“井头”得名皆源于大井头江氏。
鸦雀坝今貌
   一脉文传
   万条柳丝绦,缕缕是文思。2024年6月12日,我应邀赴江家坊采访家训家风系列。曾先后任职中馆、芗溪、万户副乡(镇)长的江达梅先生,芗溪中小退休教师江达仕先生,退休干部江达德先生等向我讲述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文故事。

“十代书香”复制匾额

   御柳江家坊有“十代书香”的荣耀。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皇帝赐匾“十代书香”褒扬,此匾在1969年修水利渠道时,被拆去机站挡渠道边沿而毁坏。十余年前,老一辈江家坊人根据回忆,请工匠依原貌重置了一块光绪帝所赐“十代书香”匾额。
   依御柳江氏宗谱记载,清代前期至光绪年间列入“十代书香”之列的有:第一代有第123世江遵道邑庠生一人;第二代有“振”字辈三人;第三代有“东”字辈三人;第四代有“南”字辈两人;第五代有“起”字辈十四人;第六代有“大”字辈二十三人;第七代有“国”字辈2二十三人;第八代有“功”字辈三十三人;第九代有“名”字辈十一人;第十代有“显”字辈十九人。清季200余年间列入“书香”的165人中,大多为秀才,也有举人。最高官职为五品,有第七代江国容、江国福、江国宏例授五品衔;第十代江显英军功五品衔,江显璜翰林院奉政大夫,属文散官衔正五品。跻身“书香”之列者,他们以儒道传承点亮了江家坊那时的文化星空。
   御柳江家坊的“十代书香”中的乡儒,个个都会有学道的播布,功名的逐赴,逸闻的流传。漾塘村的江达梅老人讲述了第六代“书香之人”江大义撰联的故事。说江大义从小聪慧,有神童之誉。某年,万户江禹门村(今属万户镇民丰居委会)嫁一女到鄱阳县荷塘石家,按清朝例行民俗,娘家要拟写副对联送婆家张帖。江禹门村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先生来对婆家出过来的上联,便派人上门来同宗的芗溪江家坊求联,江家坊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的。江禹门村人在村口见一13岁左右的少年,提筐拾捡猪狗屎积肥,便上前打听有名的先生家在哪,说要请他写出嫁女对联,且言语间诉说了几句石家对高头嫁女、低门娶女礼节上的怠慢。少年郎说,我来拟吧,何烦贵体有恙的老先生?于是,放下狗屎筐,引宗亲至江家村上祖祠,将来人带来的红纸铺展开来,饱蘸浓墨而成一幅有扬我奚他之意的对联:龙出鄱湖涌进禹门三激浪(此为婆家所出上联);凤飞吴地误落荷塘一孤村(此为娘家所对下联)。
本文作者(左)在村中采访

   江家坊有明末江同焜“龙床凤枕沉井消殃”的故事口传下来。说江同焜在景德镇经营瓷业发家,在镇上有窑场数座,在江家坊有良田数百亩。有一年鄱阳湖区发洪灾,生灵涂炭,饿殍遍野。富商江同焜装三大船舱的大米去饶州府粜粮。船行码头,萧条异常,官家赈灾的旗帜在风中昭示着为富之人要多行善举。码头上衣衫褴褛的灾民乞讨的目光里,既让人对视时生出同情之心,同时那种绝望里的求生的逡巡目斜,也令人生出一份怕要遭遇劫货的栗颤来。江同焜在商场早已炼就了见风使舵、择善而从的世故来,他当即决定将这三大船白花花的大米捐给饶州府官署赈灾。且请了民工驮卸了大米,速速令船工扯起风帆返回了江家坊。
   且说饶州府的府官感念江员外的慷慨赈灾,过了两天亲自带了个随仆找到江家坊江同焜家。江同焜回景德镇料理瓷号生意去了,灾荒之年,经商之道更在谨行慎动,亲历亲为的打理。李夫人贤慧待客,殷勤留了知府大人在家歇息一宿,下榻在江家效仿皇家庭院规制建造的豪宅里,连房间里也是“龙床凤枕”,帝气作派。
白马山村村牌

   第二天知府同随仆在平池湖乘舟回了饶州府,说是要将所授赈灾之事等见闻一并上禀朝廷,知府那立船头回望巍峨宅院的目光便带了些异样。当天暮色中,江同焜赶回了乡下,洪水退去后受淹良田的补种也是主家该操心的事。李夫人温存地告知丈夫饶州知府来过的详情,江同焜听罢,连声道“坏事了”。他预感坏事坏在让知府见识了“龙床凤枕”,这因奢而透露出的犯上野心,皇上怪罪下来,必受诛罪。江同焜连夜命佃农将龙床拆了沉于井中,凤枕烧了化为灰烬。五日后,朝廷派来的役卒来江家坊查核“龙床凤枕”,自然是查无实证。官家念及江同焜赈灾之善举,也没深究其他图谋,江家算是躲过一劫。
   一如江同焜,江家坊富贵人家的旺财之火往往是在景德镇的窑火里升腾起烈焰的。在江家坊宗谱资料里能觅到一个以瓷发家先辈的身影。清嘉庆年间,江南节少年丧父,家境贫寒,10岁时便随村人去景德镇谋生,起始稚嫩的足印行走在低矮的坯房里。江南节硬是从了踏实苦干、潜心学艺的节律,而跳出了一段唯此青绿的人生之舞,而立之年砺练成制瓷业行家。又累十年,终成窑户大老板。另有清代乾隆年间出生的江家坊薛家园人江起遂,在景德镇兴建的“江家大瓷窑”发家,攒足了银两后,遂起心回老家造屋,棋盘屋七幢一字儿排开,气象不凡。1954年、1998年两趟大水冲毁了其中的五幢。
平池湖

   有资料显示,1949年解放前夕,景德镇有柴窑107座,都昌人开办的就有93座,这其中江姓老板有10户,十人中属江家坊亿四公后裔就有江名煌、江显祐、江显爵、江显祥、江正义五户。1980年代前后在景德镇著名的十大国有瓷厂先后担任过厂领导的就有江家坊人江名海、江兴文、江爱民、江冬旺、江正铜、江正庆等。据统计,江家坊现在景德镇定居的逾千人。
   1950年出生的江达梅先生是江家坊是漾塘村人,他本身就是江家坊的一个典型人物,曾荣获省市县三级劳模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江达梅先生历数近代江家坊的一些名门望族,后裔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事业辉煌。比如江名黻家族。其第三孙江达禹曾任都昌县、星子县(今庐山市)人民政府副县长,其曾孙辈不少人跻身博士,家族书香继世长。比如江达炳家族。江达炳小名团秋,字启鹏,一生在浮梁、乐平、弋阳等地从教,据说教过解放后的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其孙江山(曾任原江西省外贸厅厅长)、江兴文曾任职省城和景德镇。比如江达任家族。江达任曾就读过黄埔军校,四个儿子在共和国基层的司法、卫生等部门展露才华,后代兴旺。江达梅先生还点出江小初、江和跃等一批从江家坊走向全国的地方和行业翘楚。江达梅讲述,也有一些有特点的江家坊人,以别样的人生景致闪着人间烟火的光亮。比如民国年间的江显爵,有“奇门遁甲”的法术。比如1924年出生的百岁老人江达春,至今身体健康,能从头到尾背诵“今古奇谈”话本《王娇鸾百年长恨》。
百岁老人江达春在新兴村党群服务中心 (摄于2024年6月12日)

   江门代有人才出,平凡人生亦柳青。如今,每一个江家坊人在各自的天地里,让人生河畔的柳枝,一树春风,满眼婆娑……


来源:文/图 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3条评分积分+61
田畈人 积分 +41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07-08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7-08
笑看风云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7-08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7342
积分
150520
贡献值
35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44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8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38938
积分
10151780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6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8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25680
积分
30555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7-08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7004
积分
405767
贡献值
29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07-08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6208
积分
35456
贡献值
1129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07-08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