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乡村流行起做戏,宗族造祠堂做戏,老人做寿做戏,还有老人去世也做戏。戏班子有鄱阳的或乐平的或弋阳的赣剧。
附近有戏看,这是爱看戏的老年人的福利,前不久万户一村庄祖祠落成做戏,鄱阳油墩街的,七里桥的,三汊港等几十里远的地方都有人来,更不必说南峰、芗溪、狮山、中馆、杭桥的了,往往是下午的戏,上午就有人开始占好位子,戏还没有开场,一个宽敞的祠堂里就坐得满满的。
我以为这是好事,在精神生活贫乏的乡村,免费的戏为老人们提供了一场场文化大餐。
几天前,外婆家老表打电话邀我去看戏,他一个二十几户的家族在一起建了座祠堂。可惜演戏的日子正赶上星期一到星期三,我不可能请假去看戏。说是邀我去看戏,实际上是邀我去吃餐饭,喝点酒,村里做戏,每户人家准备好丰盛的菜和美酒,邀亲戚朋友看戏是必不可少的。
我从小就是喜欢看戏的,看的戏里印象最深的是《穆桂英挂帅》,并留下了在女人里面,穆桂英才是最漂亮的。
小时候看戏,搞得我读初中时经常做穿戏服上舞台的白日梦,戴顶有大耳朵的帽子,穿着华丽的长袍,手握着腰间的大圆圈,摇摆地在舞台上踱步,那多吸人眼球啊,要是女生们看到,那是不是好神气啊。这样的幻想,让我上课走神,老师讲了什么也不知道,也许那时认为,只有演戏的人生才最精彩。
我很渴望能静下心来看几场戏,可现实是要不没时间,要不是静不下心来。去年因摄影业务,看了《父子状元》这出戏的前面部分,个把月前的晚上,看了《杨八姐游春》的前段。
根据字幕的提示,我还是看懂了戏:八姐和九妹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骑着骏马欣赏美景,她们不知道的是,这鸟语花香的林地是仁宗皇帝打猎的禁地,说来也巧,仁宗皇帝带着大队人马就出现了,他一眼就看到了两位貌美如花的女子,打马就向八姐九妹这追赶过来,八姐九妹可不是一般的女子,不仅花容月貌,更是一身武功了得,八姐不是省油的灯,等仁宗皇帝靠近时,调转马头,竟把仁宗皇帝这老头撞下了马。
仁宗皇帝眼里只有八姐矫健的身影和美丽的容颜,就是跌下马来一点也感觉不到痛。等臣子们赶过来扶起他,他还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两位美女远走的背影。
他的宠臣刘文晋看出了皇帝的意思,皇帝想得到的,就是臣子要去办到的。他告诉皇帝这两位女子是杨家佘太君的女儿,他主动提出帮皇帝提亲,皇帝看上了八姐,就得把八姐纳入宫中。
老丞相王延龄就不这么想,你仁宗皇帝宫中美女无数,另外你皇帝已是将要入土的糟老头了,何必还来祸害这么一个妙龄女子。虽然他心里这么想,可不能说出来,皇帝生气会把让他脑袋搬家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正月底的夜晚还是有点寒意,我还是为八姐出了把汉,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嫁给有一群老婆的老头,就算这老头是皇帝也不会是幸福的。(所以我一直很同情嫁给大科学家的翁帆,也不理解那个三十来岁的妇女为何嫁给八十六岁的范增)。
戏演到这里,我看不下去了,皇帝看中的女子,难道还可以逃得脱么。妻子也在看戏,我们是路过,她说一点也看不懂,红的进,绿的出,咿咿呀呀,不知唱什么东西,我就跟她讲,皇帝看上了杨八姐,她说那个九妹更漂亮些,我说这是演戏。事实上如果我是皇帝,肯定也是看上九妹的。既然看不懂就不愿继续看了,加上有点寒意,我们就离开了戏场。
我很担心杨八姐的命运,另天就问父亲这出戏的结局。父亲是个戏迷,所有的戏唱到哪里,该谁出场他都一清二楚。
好在杨家当时是个显赫大家族,佘太君几七个儿子个个骁勇,当时朝廷带兵抵御入侵之敌都得靠杨家,加上佘太君也不希望女儿嫁个老头,杨八姐也是聪慧女子,不是她的如意郎君,就是皇帝她也坚决不嫁,最后仁宗皇帝也没办法,自认八姐这份美丽不属于他。
我为这个结局感到满意,我一直痛恨皇宫里关那么多女子干嘛,误了多少女子的年华。
我又想,幸好八姐是佘太君的女儿,这要是一个贫民家的女子如何是好,我又为写这个剧本的作者叫好,他告诉我们人最不该辜负的是内心的真实情感。
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情感的归宿,对于幸福的定义还是很纯朴的,作者没有去引导我们,攀附权贵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可以光宗耀祖。
其实还有很多戏,都传递着朴素的价值观,不违背人性,不扭曲人性。我想,等我有空我一定静下心来,好好的看几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