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229
-
- 注册时间2008-10-17
- 最后登录2025-02-05
- 在线时间3738小时
-
- 发帖3163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积分816475
- 贡献值22727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1637
- 积分
- 816475
- 贡献值
- 22727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37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从鄱阳湖上泛舟至都昌县和合乡段湖区,可以看到滨湖白土张村安置点,一行行、一列列整齐划一的民房矗立在湖畔,成为湖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白土张村错落有致的房屋布局 在白土张村20亩的养殖池旁,村民张化宏正把自家种植采摘的南瓜刨成丝,然后抛洒在池塘内喂鱼。张化宏介绍说,村里共约80亩的水产养殖池塘,优先承包给了他与另外3户脱贫户。因他们都是采用割草、投入杂食等生态方式养殖,养殖的鱼每逢过年过节,都是供不应求,每年可以带来纯收入5万元左右。 张化宏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曾经的负担很重。通过脱贫攻坚时政府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他的儿女们都顺利完成了学业并成家立业。刚搬迁的时候,三个女儿都表示要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出资出物,一定要把新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彻底告别以前落后的面貌。而他的儿子在省会南昌经营一家口腔门诊,事业也是小有成绩。在张化宏的家中,宽敞明亮的大厅,现代化都市风格的装修比起城市居民豪不逊色,他的孙子、孙女坐在实木家私里,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墙上75英村的大电视播放的动画片。在他家中现代化家具、电器一应俱全。谈起现在美好的生活,张化宏一开口就是感恩党和政府的易地整体搬迁及“搬迁后扶”等系列惠民政策。让他这个原本在村较差的家庭,都能过上现在如此富足的生活。 说起原来旧村,村民张通河介绍说,泥泞的道路,污水横流,小孩子上学也十分的不便,村中适婚的男青年人上托人,亲戚介绍也很难娶妻成家。现如今,我们村像城市中的别墅区,现在疏港公路通了,一下子让我们变成了半个城里人,很多来往的亲戚开都玩笑说我们现在住的是高档湖景别墅,村中的适婚男青年都会有媒婆主动上门搭线,只要有缘份都能成功。脱贫户张化宏正在用南瓜、水草投喂承包的鱼塘 据了解,白土张村濒临鄱阳湖,属血吸虫疫区。根据群众自愿申请,选址乌沙园处,采取统规自建方式实行易地整体搬迁。白土张家新村集中安置点,共87户298人,其中脱贫户8户38人,同步搬迁79户260人。 该安置点于2018年5月20日前全面开工建设。2018年10月31日前所有房屋全面竣工,2019年1月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所有脱贫户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方,脱贫户自筹资金不超过一万元。截至目前,该安置点8户脱贫户已全面入住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验收,房屋质量安全已检测。 为使村庄能够长长久久美下去,在后继帮扶过程中,当地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一座50KW光伏电站,每年能带来纯收入4万元,用于光伏购岗、脱贫户奖补、资助困难群众,可以保障村中的清杂、道路修补、路灯的更换等存在维护费用。村民们精心呵护着自己的光伏电站 为帮助脱贫户更好的脱贫致富,在稳定安居条件后,通过后续扶持,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脱贫户张化宏、张育智等发展养殖产业,利用水面养殖水产品,促进群众增收。针对未能外出务工的、年龄较大的村民,白土张村开发了50余亩桔园产业,并把桔园平均分给在家村民管理,在桔树未长大的前期,很多村民自主在桔园套种花生、芝麻、绿豆等经济作物,也能给家庭带来一些收入。同时,村里人自发在驻村帮扶单位县林业局的技术指导和苗木支持下,利用地傍山、竹山空闲地50亩,发展油茶产业,采取合作社带动、脱贫户参与、技术人员定期指导等形式种植油茶,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现脱贫户在家劳动力能够多些务工岗位,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村里的桔园又到了瓜果季 据了解,安置点建立以来,政府投入各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37个,总资金超900万。特别是安置点400立方米自来水塔、一米菜园等项目极大地便利了搬迁点群众生产生活。 村民们在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各种事项,正计划创办一个村民图书馆,让书籍陪伴孩子们的成长;同时,在村旁建一个贤林园,让金榜题名的学子和事业有成的游子都在村里亲手种养一棵树,鼓励每一位村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白土张村易地搬迁点的人们正用幸福美满的生活生动诠释着党中央提出的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住得放心、住得安心、住得舒心的为民初心。 来源:都昌县乡村振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