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秋韵
李伟民
(1)
在湖与山的两岸之间,是岁月在流逝,是季节在流转,是蝉声渐老秋阳高照。岁月的湖水倒影着斑斓的记忆,让秋天的思想也荡漾起浅浅的涟漪。有了思想,也便有了美,有了抵御时间的有生力量。
鲜亮的阳光在湖面上行走,而我在岸上行走,互不相扰,从容自如。走向薄雾的深处,无关乎欲望,只是随意进入,美就会从天而降。其实,人世间的美本就如此简单,无需道具的装点,只需将一片柔软的湖水装入心中。
(2) 清凉的气息从四围涌来,乳白色的薄雾在山水间萦绕。金虹霞辉,晨光灵动,江南的小山玲珑而秀美,即便时令早已入秋,它似乎依然没有完全褪去春衣夏服。又或许是距离障碍了视线,当我用脚步丈量季节的长短,隔着春花夏果的肩头,终于觅到了谢落的黄叶,匍匐的败草。 湖面闪烁粼粼波光,细美的浪花律动秋天的心跳。苍翠的柳条依然顽强地展示积攒已久的绿意,柔柔地垂向湖面,钓起一阙秋水长天的意境。偶有游鱼欢跃于碧绿的湖面,几只水鸭顽皮地相互逗趣,它们都是水中的游客,而我是岸上的游客。 人若有情湖山亦有情,淡烟雾岚早已升腾远去。红叶鲜靓,黄叶透金,这一副色彩鲜明、韵致唯美的画卷,在游客的心里徐徐地舒展。原来清凉的季节,也藏有恬静的温柔;寂寥的岁月,也会萦漾简朴的欢欣。 (3) 秋阳西坠,天地彤辉,彩云降紫薇,晚霞染山醉。常想,能于明山秀水间漫步,这已足够的了。眼前丰腴的鄱湖是几场淋漓秋雨的杰作,而此刻,我盈盈的心事在这副生态谐和的作品中渐渐地消瘦。 端坐于鄱湖之畔,有飞鸟从头顶掠过,或成群结队,或形单影只。清澈的水中,长有纤细柔婉的水草,依依袅袅,忽隐忽现。抬头远眺,苍茫鄱湖的远处,湖中的岛屿常常被我误会成钢铁巨轮。那庞大的身躯,点缀在湖水中,应该是伟大的地质运动遗留下来的痕迹,现在抑或成了远走他乡的鄱湖游子心底的那一抹柔软的慰藉。 满目墨黛,华灯亮起,落黄未曾凋零繁华,而傍晚的湖畔会演绎成喧闹的所在。我听得很清,那是现代文明映照下的歌声与吆喝声。没有了千帆过尽,渔歌只共鸣在想象中;没有了小舟款款,渔火也只飘漾在梦境里。但,鄱湖原始的气息依然扑面而来;因为,自然的风致与纯朴的风情还紧紧攥在鄱湖人的手中。 (4) 鄱湖与鄱湖人,在某种意义上已达成心灵同构。鄱湖人淳朴、勤劳、宽厚,明白得与失,懂得感恩于自然的馈赠。在鄱湖中索取得过多,那么,就要适可而止,就要让鄱湖好好地休养生息。 水是鱼儿的空气,鱼儿也需要自由地呼吸。无论此岸与彼岸,无论岸上与岸下,蓝天下的生命从来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保护生态环境,拥有绿水青山”,永远都是我们要思考的主题。 仰望南山之巅的灵运塔,通体闪耀着佛性的光芒。那智慧之金光,一部分洇向天空,一部分洇向大地,还有一部分洇向世俗的湖面。这一汪禅性之水、智性之水,让我们从秋天出发,看到了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我忽然醒悟过来,我不只是鄱湖的游客,而更是鄱湖的归人。
来源:《九江日报》
作者简介:李伟民,都昌县任远中学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