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63阅读
  • 12回复

老港头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5
积分
2294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2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5
我的老家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6-16
— 本帖被 鄱阳湖 执行置顶操作(2023-06-16) —




三汊港俗称“港头”。






本人40后老人,虽出生于阳峰乡,却与老港头有着近五十年的不解之缘:高小、初中就读于港头;后来在文化站工作,仍在港头;文化站撤销,去到三汊港初中当教师,还是没有离开港头。期间目睹了港头老街的繁华与萧条,她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为她倾注了大半辈子的感情!

老港头有过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和传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鲜为人知了。人老了喜欢怀旧,每每总想起老港头的往事,甚至想把它跃然纸上,可惜一直没有如愿。今天终于有了抖落、抖落这些陈年旧事的机会——依稀的记忆、坊间的流传,权当为老港头人添些茶余饭后天南地北的素材吧。 (文中图片大多为本人拍摄,少数来自网上)

一、铁船精要动身了

“港头”,港之头也。

港头名称的由来要从三汊港北边的邻乡,也就是我的家乡——阳峰乡说起。阳峰乡由三条汊组成,三条汊里,各有一条小港(其实应该称小溪)分别从侯家山、梅舍里、黄梅垅,由北向南,经金星龙船地罗家附近汇成一条稍大一点的港注入鄱阳湖的花庙湖。港、湖交汇处,要么称“港头”,要么称“湖尾”,宁做鸡头不作凤尾,自然是称“头”好听些,所以人们选择了把三条汊的港汇总的地段称为“港头”。

港头曾有一个流传极广的“铁船精”的传说。

从地形上看,阳峰乡自北向南呈船形,中间宽、两头窄,且中间是低洼、两旁是连绵的山丘,酷似一条巨大的船。东、西两面各有一座山峰——丁仙垴、太阳垴,像是船的两个将军墩,是安放船桨的地方;最北边的阳储山则是这艘巨船的艉柱,船舵就安放在这里。船头就在港头的北面,面朝鄱阳湖。因为船头旁有铁舍罗家、龙船地罗家两个村子,这条船就在人们的想象中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成了“铁船精”,传说等桨、舵到齐了铁船精就要扬帆出港了。桨、舵在哪里呢?就是姓桨、姓舵(音)的人,如果他们同时来了,铁船精就会动身,把阳峰这条船驶入鄱阳湖,住在铁船里的人自然也会被带走跟着漂流,非常可怕!





“有幸”亲身经历过一次,铁船精差一点就动身了!

那是1954年的夏季,我正在铁舍罗家念初小。那一年的夏季,一连几十天的瓢泼大雨,山洪爆发、洪水猛涨。传说阳峰刚好又来了姓桨和姓舵(音)的两位“稀声音”——外地人。

“铁船精要动身了”,可怕的消息不胫而走!

当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些天暴雨如注,学校不上课,大家惶恐不安,被巨大的恐惧笼罩,我们围着刘筱琴老师,谁也不敢吱声。刘老师也深信不疑,像母鸡保护小鸡似的护着我们,做好了和我们一起被铁船精带走的准备。后来回到家里,发现村里的人同样恐慌,大人们都准备好了干粮——炒米糊,随时准备拖家带口到山上逃难,似乎并没有一人想乘铁船去鄱阳湖漂流。

最后是港头的石龙救了我们。

传说港头属石龙过港地,三汊港大桥头的石头山詹家,正是过港的龙头。铁船精正动身时,正赶上石龙在那里过港,铁船精被龙挡住,动不了身了——一个有龙的港头救了无尽苍生!

救命之恩必涌泉之报,人们口口相传,夸港头、颂港头、感恩港头,慢慢地港头的美名随着铁船精的故事远扬,成为一个显赫的地名了!

二、港头的五湖杂姓

港头临近鄱阳湖,水路交通方便,是方圆几十里货物的集散地,属都昌的古镇之一,与徐埠、土塘等齐名。

但要是深究港头的历史沿革,这里居住的人都是五湖杂姓,来自四面八方,属移民村镇。

我走访了一些老者,想试着还原“五湖杂姓”的老港头。但因为时间太久,记忆也都模模糊糊,下面是大家能想起来的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


最早来这里定居的是由阳峰株桥搬来的吕家埂吕姓人,也是至今人口最多、能跟我们这里以姓氏结村等同的唯一姓氏。再就是胡家坝也算是一个大姓。但传说吕家埂是蜈蚣地,胡家坝是风鸡地,鸡嘬蜈蚣,两者相克,至使吕姓受阻。

后来按风水先生指点,吕姓在四斗坵前面挖了一口水塘,曰“担水塘”。自此吕姓人丁兴旺、太发太样;胡姓则反之。

风水先生解读:担水塘本是胡姓风鸡地的“食素(鸡胗、鸡胃)”,凤鸡的胃都穿了,还能怎么作为呢(传说而已,没有依据)?

港头的绣花线远近闻名,远销省内外。经营者俞氏、程氏都是安徽籍人。

港头的药店有名的有“聶裕和”、“萧元泰”,分别来自樟树、吉水。


永春福很有名,老港头占有很多房产,生意也很多,有油坊、印染、修钟表,原来是三汊港堂下山村人。

关于永春福,老辈有个说法,不知是真是假。说是永春福的前辈家境殷实却缺乏继承者。村里主张肥水不流外人田,在本村过继一名侄子继承家业,但永春福的前辈更看中一位外来人,于是花钱买了过来。

得罪了族人,分支到老港头来了。结果成了名门望族!

四美里的糕点是港头的一绝,其中的香元条、桂花糖被列为都昌特产,店家来自南昌;程氏的糕点也不错,祖籍婺源。

来自阳峰的店家最多。有兴保、来必的木材行、棺材行;太坂上开店的詹氏兄弟;香埠头做火香北面半条街都是东阪、龙船地人。共升的江氏布店、罗得妈妈的店铺、罗时拔的永顺百货、江先丙的竹木行、黄弈夏的肉铺、德生堂的药房等等。

另有南昌籍齐家的灯笼店、西源籍南邹里的桶匠、行铺的老板、东余人余兆泰开的行,负责货物转运等等。

另有许多著名商号,如:致和号、万盛号、圆豆舘、新代昌,也多不是世籍港头。

港头的繁华,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更重要的是归功于来自四面八方的精英人士。

三、打目莲

解放前,港头每十年“打”一次“目莲”。这可是老港头的头等大事!



港头最后一次打目莲是在1946年,戏台搭在大兴桥下游的湖州上。搭目莲台属技术活,安全、稳固、显靓……据说只有三汊港上方村的守望才能胜任。

打目莲由许多节目组成,剧种以文字戏、采茶戏、饶河调(赣剧)为主。开戏时,方圆几十里的观众云聚港头的湖州上。戏台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极为热闹。至今我们都昌人,仍然把最热闹的场面称作“跟目莲台下样个。”

1. 目莲戏

目莲戏是民间流传的一个戏种,它以“目莲救母”为题材,在我们江西很流行。老百姓习惯把演目莲戏称作为“打目莲”。

目莲救母的故事非常精彩:传说目莲的母亲青提夫人恃财放狂、吝啬贪婪、杀狗开荤、从不修善,死后被阎王打入十八层地狱。

目莲为了拯救母亲,刻苦修行得到了神道,下地狱看见母亲在阴曹地府入了“饿鬼道”,十分痛心。于是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莲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亲吃饱,并转世变为一只狗。目莲又诵经七七四十九天,使母亲脱离狗身,升入天堂……

故事以劝人为善为主题,经过各地文人戏子的添枝加叶,把它变成了佛教、道教、杂技、戏曲、武术等为一体的“大杂烩”。

目莲戏最有名的演员尤以三汊港铸犁山的一位叫“水福”的人最传奇。听老人说,他演的正(须)生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以假乱真。据说在饶州他被一位善于相面的阴阳先生发现,认为水福相貌非凡,是天子、宰相下凡,必成大器。阴阳先生着观察了他几天,可惜上厕所时的一个细节让他跌下了神坛:屎尿齐来!说但凡真命天子之类的大人物,屙尿不屙屎,屙屎不屙尿。屎尿齐来就是凡人。关于水福,还有一个传说:因为他演戏精彩无比,迷倒了一大批少女,每每散场后,湖州上的芦苇内,总有发昏的少女排着队等待为他献身。

2. 做道场

演完戏要做道场,道士要在高空的白布上行走,表演高难动作(俗称“打布”或“跑布”)。这可是玩命的活计,一般二般的人,一上去就会掉下来送命的。那时候只有在阳间奏了阴职的道士胡传泰,才能在晃动的白布上完成道场。

我特意请教了阳峰有名的道士村——胡家山村的朋友,他告诉我:奏职就是评阴间的职称,分县官、府官乃至宰相等。“评职称”的过程很惊险:应聘者要在上十张垒起来的摇摇晃晃的八仙桌子上如履平地,轻松自如地完成法师,最后必须连续求到三次圣卦。(卦:一种与神明对话的工具(见图)。一颗羊角形的竹兜锯成两半,外围为阳,内空为阴。将其合拢同时落下,一阴一阳为圣卦;两阳为阳卦、两阴为阴卦。)



想而知要得到“职称”,不光要靠胆识本事,要靠神明帮忙——必须连求到三次圣卦。

3. 赶殇(音)

打目莲的最后,是最重要、最精彩的压轴节目,叫“赶殇”,“殇”妖魔鬼怪、邪气的总称。赶殇就是要把港头的所有晦气赶走,使其风调雨顺、人畜太平。据说赶殇是由善跑者涂上鬼脸扮演“殇”在前面逃跑,道士等敲锣打鼓、操着兵器在后面追赶、呐喊,一直把殇追到花庙湖乃至更远的地方……

殇被赶走了,港头便有十年的太平。

每届打目莲由港头的各字号、商户写(捐)钱,谁写得多,谁就能在最前面拜,曰“拜头赚”。四六年的那一届,听说是一位姓罗的“九江佬”拜了头赚。那年的打目莲我也跟着母亲去感受过,只是尚在襁褓中,没有记忆。

解放后港头不再打目莲赶殇了,据说五十年代中期,果真出了一件“鬼打死人”的命案。

腊月底,我邻村的王某、詹某等三人从周溪走夜路回阳峰,在离港头不远的牛屎墩湖的麻石桥附近离奇地死在了湖州上!此事是我亲身经历,死的是我邻村的人,我还跟着大人去看过停放在叫四斗坵田里的三乘白棺材。

后来一直没有找到他们的死亡原因,他们的死成了无解之谜,人们慢慢传言他们是被鬼、被殇打死了,是因为没打目莲、没赶殇的缘故。

四、火烧坦场也有故事

老港头有一块比足球场还大的空地,曰“火烧坦场”。坦场上有一个土石垒起的戏台,印象中放电影、演戏、打社火,都在这里进行。

听港头俞圣记老人说,这里原来是h姓的祖坟山、乱葬岗子。有一年江南暴雨如注、洪水咆哮,港头被淹百日。洪水退后,坟山上的坟堆荡平、白骨皑皑,分不出谁是谁,也分不清性别、辈分。没办法,人们只好将所有的白骨聚在一起,葬成一个大堆。需要祭拜的,都到这个大坟堆“公墓”去。

空出的一大块地方,慢慢被人们挨着盖起了房子。风水先生说:大坟堆犯了大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辈分高高低低葬在一堆,乱 伦 败俗,要遭天打雷劈。据说这里的人气阴沉,极不景气,阴天不敢开门,晴天也是阴森森的,天还没黑就听见鬼叫。慢慢地人丁越住越少,病的病、夭的夭、迁的迁……后来有一年一把雷火遭了丙丁,就变成了“火烧坦场”,也就再没人敢在这里建房子了。

1. 铲缸瓦片

据俞师傅回忆,以前每年八月十五夜晚,火烧坦场最热闹,整条街的小孩子都会集聚在这里铲缸瓦片。

“铲缸瓦片”是一种游戏,我小时候也经常玩。传说忽必烈统治的元朝时期,我们江南被称为是“南蛮”,属最底层的群体。为了管理我们这些“南蛮”,每一十五户供养一位蒙古人监视我们,每户供养他十天伙食。蒙古人进门要称重量,出门换另一家时也要称重量。瘦了杀头,胖了受罚。为保证蒙古人的安全,家里不能有能行凶的工具,每十五户共一把菜刀,二十户共一根扁担。

传说某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利用互赠月饼的机会,在饼馅里传递纸条:今晚杀死蒙古人!就在中秋的这天晚上,大家果然齐心杀死了所有的蒙古监视者。为了运送尸体,人们发明这种“铲缸瓦片”的方法。缸瓦是一种很厚的陶瓷瓦,人们将尸体的脚放在缸瓦上,抬着尸体的头,利用瓦片的滑溜,把尸体滑行起来,运到统一的地方去埋。

为了纪念先人们的壮举,便有了“铲缸瓦片”的游戏。由一个人扮演死尸,两个人抬着“死尸”的头,在平整的大坦场上,借助瓦片的光滑,飞快地推着奔跑。以后又演变成互相竞斗、碰撞,很有意思!年近八十岁的俞师傅讲到这里,依然津津乐道。

2. 第一次看电影

对于火烧坦场的回忆,我最有趣的是第一次在这里看电影。依稀记得影名叫《山间铃响马帮来》。一块大银幕挂在火烧坦场的戏台前,坦场中间立根杆子挂只灯,放映机就放在一张八仙桌子上。一道光照在幕布上,立马变成了活动的人和动物,神奇极了。记得是一部反特故事片,解放军同土匪特务“哒哒哒”地枪战。

大家都没看过电影,个个觉得新奇。有人说,电影里哒哒哒地打着机关枪,幕布后面肯定有很多子弹壳捡,我和同村的普生当真偷偷跑到银幕后面去捡子弹壳,啥也没捡着。

坦场隔壁的邹大妈,看见银幕里来了那么多的解放军,生怕等下要在火烧坦场就地住宿,于是急匆匆将正在看电影的儿媳妇一把拉回了家,将门紧紧闩上……

另一个记忆就是在火烧坦场上看“把戏(马戏、杂技)”。那场面、规模,至今没有再见过!

五、热闹的港头

港头除打目莲最为热闹之外,还有几个时段也很热闹。

1.端午节赛龙船

我邻村傅家山就有一支龙船队,每年端午前就开始在门首的太塘开始训练,一人击鼓传令节奏,一人掌舵控制方向,其余的人划船。观看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是我们附近端午前的的一道风景线。

到了端午那天,如果赶上港头大兴桥下有水,便把龙舟抬到港头同方家的龙船队比赛。我看过两次比赛,尽管不是很正规,但观众与“运动员”都很投入。记得两次回来我的嗓子都喊沙哑了——当然是为傅家山的龙舟队喊加油!

2. 过半年看船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曰“过半年”。这时正值农闲,又是港头水码头停船最多,非常热闹的时间。阳峰等山里人都会去港头看船。

河街上的人穿红着绿、沿街店铺的老板笑脸相迎。山里人出来见世面难免闹出笑话,流传最广的自然是打山里人“塌皮”的段子:说山里的奶奶带着孙子去港头看船,看见船上的桅杆很好奇。孙子问:“奶奶,那是船柄吧?”奶奶一本正经地答:“傻瓜,那是天灯嘎嘎(爷爷)。”



3. 社火过街

农村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的莫过于“打社火”,打社火就踩着高跷、舞着狮子,梢公梢婆说着风流话划着旱船、唱着情歌表演,热闹非凡。“拧社火”过港头街又是热闹中的热闹。我们村和苏家等村属一个“社”,听老人说,我们这个社去港头街“拧”过社火。





打社火过街,每家店铺或住户都要燃放鞭炮,客气的还包红包送钱。

打社火最吸引人、也是最惹事的当属“拗伞”。拗伞就是比谁的力气大,一根两三丈长的竹子,竹子梢上拴着老重的铁链,往地上一扔,能用双手把它拗起来就是胜利。表演者首先把它“拗”起来,然后观众一个个来挑战。当然极少有观众能把它拗起来的,但真要是有人挑战成功,表演者的麻烦就来了:必须竿梢再加重量,表演者得继续拗起来,如果拗不起来,就要折你的竹竿,把你赶出火烧坦场。听说为这事在火烧坦场打过群架,后来是长老出面调解了。

4. 三相公过街

传说三相公是罗、周、冯心灵相通,法力无边的三员武将修成了神明,而被供奉在神庙里。据说堂下山方家有一座三相公庙,很有名气,经常过港头街。很遗憾我没去看过,也没去朝拜过。

我的邻村傅家也有一座三相公庙,这庙里的三相公也非常灵验,曾被抬着过了港头街,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





傅德言先生在世时,经常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据德言讲,三相公能帮人治病、替人抓药。丢圣卦定好药方,由“马脚”去外地抓药。马脚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逢山飞驰、遇水飘过。

马脚,就是三相公附体的人。什么样的人能成为马脚呢?条件很简单,但也很难:应聘马脚的人双手提着一个铁哑铃(如下图),将哑铃不停的上下举。



如果三相公附体了,举者就会口吐白沫、两眼发光,口中念念有词(谁也听不懂)。这就叫“罡上马脚”了。马脚睡在家里,却能连夜去几百里之外的饶州药店抓药(有药铺字号标记),药天不亮就到了病人家里(据说马脚还在床上大汗淋漓地睡觉),病人药到病除。港头街上的危急病人,经常有求于傅家山的三相公 。

德言告诉我,他几次都想成为马脚,但不管怎么举哑铃,就是成不了。人们只得归咎于他“火焰高”,也就是阳气太旺,三相公无法附体。

三相公过生日时,被抬着过港头街。港头家家户户焚香朝拜、虔诚相待,非常热闹。

老港头的热闹,还有很多。例如各地的祭祖、拧灯,做斋、打醮也都要在老港头“显摆、显摆”。老港头也因此越来越热闹,越来越繁华。

由于港头地势低,经常被洪水浸泡,自1998年后,机关单位、学校、居民逐渐搬到下山坳等高地去了梦里繁华终散尽,此地只剩残垣败壁、荒草萋萋。繁华的港头从此就只留在记忆中了。

怀念港头,怀念老港头!
4条评分积分+191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06-17
快乐生活罗 积分 +2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06-16
都昌婷婷 积分 +5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3-06-16
好好活着 积分 +12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精彩!! 2023-06-16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7648
积分
24374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863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6-16
本文祥尽记录了都昌三汊港街近代历史人文。

发帖
22270
积分
453203
贡献值
787
都币
12
在线时长: 6018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6-16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精彩!!

发帖
2576
积分
162270
贡献值
4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0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7-31
我的老家
西源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3-06-16
老人家形容场面大、热闹的词:目莲场下样个!原来出自这里。

发帖
24688
积分
29562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3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3-06-16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11028
积分
38970
贡献值
528
都币
32
在线时长: 38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8-19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3-06-16
我们这边不是溜缸瓦,而是拉磨,双方用长锁链绑住磨石,在麻石路上飞跑缠斗,一方将另一方的锁链磨石掳跑为胜,这也是和蒙古人有关。

发帖
11028
积分
38970
贡献值
528
都币
32
在线时长: 38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8-19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3-06-16
我们这边不是溜缸瓦,而是拉磨,双方用长锁链绑住磨石,在麻石路上飞跑缠斗,一方将另一方的锁链磨石掳跑为胜,这也是和蒙古人有关。

发帖
1887
积分
125967
贡献值
11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1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5-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3-06-16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1271
积分
279038
贡献值
992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3-06-16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79
积分
12675
贡献值
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3-06-16
这港头是阳峰乡还是三汊港?晚生没有去过三汊港和阳峰,不明地理,难以评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