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周溪街湖边有一家糟店,显赫地是排着一块洪武帝朱元璋赠送的御匾。此事,至今鲜为人知。笔者考知其事的一鳞半爪,也是小时候听到一位跳糟上户的老人所言。
周溪街位于鄱湖北岸,水上交通方便。东连饶州,西通湖口,是水上交通的咽喉,也是避风的天然港湾和装货卸货的码头,人员往来络绎不绝。离港岸不远处,几家茅屋土舍,西向大港一字排列。看上去,重无华堂之礼,但也整齐有序,这就是周溪街最原始的糟店(也称糟庄)。由于店主酿糟手艺高明,酿的糟好看,清爽爽的;闻,香喷喷的;吃,甜滋滋的。故确令过往来人欲望难忍。喝上一碗糟水,或吃上一碗干糟,神清气爽。年长日久,周溪米糟也就盛名显扬。
元至正二十三年春,朱元璋率领几十万水陆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周溪地区,安营扎寨(笔者估计是现在的藏军汊,青旗湾,冷饭嘴地名由此而来)。一天,朱元璋的两将领徐达和常遇春因勘察鄱湖水道来到周溪大港,见离港不远处住着几户人家,全是茅屋土舍,每家门前都挂着一个大大的“糟”字。他断定是糟店。徐常二将便径直朝糟店走去,见其中有一家糟店门前摆着一张方桌,桌上放着一口瓷缸,缸上贴着一张红纸条,上面写着“天红槽”三个大字,赫然而醒目,于是引起二人的兴趣。其一人上前问道:“请问店主,何谓天红糟?”对曰:“因为糟呈红色。此色,乃天然而成,非人能所为,故称天红糟”。店主又滔滔不绝地接着说:“得到这槽要凭运气,俺做槽一辈子,也只遇上了这一回。吃了这种糟必有天助你鸿运降临”。二人听罢,一会意,二话没说,连糟带缸一并买了下来。端着糟缸急匆匆地来到主帅朱元璋面前。徐达随手揭开缸盖,一股奇异的香味扑鼻而来,朱元璋甚为喜悦。常遇春急不可耐地把店主的话一一禀告于主帅,朱元璋~听到“天助鸿运降临”,更是喜上眉稍。于是,朱元璋立即召集六王(徐达是六王之首)共享天红糟的美味,当天鸿运降临。
元正23年七月,鄱阳湖康鄱大战即将拉开帷幕。陈友谅早已准备好了的十一艘巨船全用铁索连成了整体,形成了水上陆地,阵营可观,似有严阵以待之势。朱元璋虽有战船三十条余,大部分是东龙湾战役中从陈友谅手中缴获来的,其余全是渔船。两方相比,装备悬殊甚大,面对强敌,岂敢轻举妄动。朱元璋召集众将领,周密分析敌情,商讨对策,部属李善长自然在其中。李善长是辅佐朱元章夺天下,创基业的得力助手,他说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利用火攻,堪称上策。又详细陈述了火攻的种种原因,博得众人的一致赞成。主帅朱元璋沉思了片刻,便坚定果断,一锤定音——火攻。朱元璋下令,九条船只装载火药,把稻草人穿上盔甲,摆开阵势,组织敢死队操纵船只,然后再见机行动,一切安排就绪。次日下午,突出意外地刮起了难得的东北风,朱元璋见时机己到,立即命令出发。九条火船,犹如九条火龙,直向陈友谅船群冲去,火借风势,风动火威,陈友谅铁条连着的船群,立刻着火,且火势迅速蔓延。对方张定世站立船头,指挥在战,朱军将领常遇春拉弓搭箭,瞄准张定世,一箭也去,正中咽喉,结束了性命。铁索难解,陈军大乱,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朱元璋趁机发起总攻,一时杀声霞天。陈军尾随追击徐达,此时,风向逆转,朱军立即集中火炮,向进入射程的陈军猛烈轰击,陈军几乎全军覆灭。时至黄昏,天上残阳如血,地下血水横流,壮阔的鄱阳湖染成血湖。陈军以惨败告终,朱军旗开得胜。
鄱阳湖康鄱大捷,奠定了朱元璋的问鼎天下的基础。洪武元年(即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南京。目睹眼前的现实.应验了当年店主人的预言,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拨墨挥毫,题出“天红糟店”四个大字,盖上印章,制成匾额,送给周溪酿造天红糟的糟店。
时过数年,(具体时间不详),一家酒店起火,殃及四邻,“天红糟店”这块御匾随之化成灰烬。遗憾的是,此事方志无有记载,留给后人的而是无据为查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