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21
- 积分
- 1096
- 贡献值
- 5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72小时
|
01
在武汉定居以后,不经意间,知道了我现在所居住的这座城镇——汉口,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也就是大概500年前,还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庄。 我不禁想起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塘里村,鄱阳湖北岸的一个村庄。村里珍藏的《曹氏宗谱》记载,始祖曰智公,明成化年间,从邻村来到当时这片荒芜人烟的土地,筚路蓝缕,辛勤耕耘,500年过去,遂有如今300来户人家的塘里村。 看来,连土地也是有命运的。汉口和塘里村,500年以前,都只不过是江湖边沉寂的小滩涂而已。然而,500年过去,一个演变成了如今数百万人口的城市,九省通衢之地;一个繁衍成了如今三千来人的村落,在地图上依然找不到它的名字。▲村里的古樟树,树龄六百多年,中空,小时候常在里面躲迷藏 02 塘里村南邻烟波浩缈的鄱阳湖,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湖中连绵的群山,那是饶州府(鄱阳县)管辖的下山。记得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写作文时强调一定要“开门见山”,于是乎,不管老师出什么作文题目,某位很听话的同学其作文开头通通都是,“我家打开大门,就可以看见下山”,让老师哭笑不得。 村里300来户人家,男性一律姓曹,都是明成化年间来此开荒的曰智公的子孙。村里有《曹氏宗谱》,珍藏于各族族长家里,平时难得一睹真颜。 每年正月的某一个黄道吉日,村里都要在族长家里举行“上谱”仪式。新添了男丁或迎娶了新媳妇的人家,一早就准备好长长的爆竹、糖果糕点送到上谱的地方。族里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准备好墨砚,将上年间新添的男丁或迎娶的媳妇名字,恭恭敬敬地记载在宗谱上。每记录一个名字之前,都要鸣放爆竹,昭告天下曹家人丁兴旺。 小孩子盼过年,上谱,也是我们非常喜爱的时候,因为可以吃到平时难得的糖果糕点,此外,还能翻翻平时见不到的《曹氏宗谱》,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列祖列宗。有一次,我们正翻得起劲,指着宗谱,说“那是我高祖父”,“这是我曾祖父”,不料想被旁边的长辈喝止,因为对着祖宗那样指指点点,在长辈看来实在大为不敬。 翻了几次宗谱,我依稀记得,宗谱记载曹姓的祖先是周武王之弟、周文王的第六子叔振铎公。周武王封叔振铎公于曹国,其子孙遂以国为氏。读大学时曾查了一些资料,知道曹国在现在的山东定陶县一带。至于祖先如何从山东迁徙到江西,也许宗谱上有记载,但我一点都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曾在《曹氏宗谱》里看见过曹刿、曹参等名人的名字,令刚学过《曹刿论战》等课文的我等惊讶不已。 03 村里的男性,无论老少,一律都有一个族名,标志着他的辈份。族名是根据《曹氏族谱》上的“辈派”起的,有100位,我只记得有,“……,振守经常,光明正达,开端远祥,……”。我是“开”字辈,小家伙是“端”字辈。 我小的时候,村里还有“明”字辈的老人(我曾祖父辈),去年回家过年,村里最高辈份是“达”字辈(我父亲)了。不经意间,我在村里已经是叔公级别的人了,令人不胜唏嘘。 辈份犹如军衔,即使不认识,但一听彼此的族名,彼此之间的长幼关系就一目了然,比如一个老年人有可能称呼一个年轻人为“叔叔”甚至“叔公”。但有时候也会出错,因为某个人的族名一辈子有可能也就只用在上谱,平时大家习惯了喊他的小名,比如我的族名除了我的父亲,估计就没有谁还记得了。再比如,民国年间族里曾出了一位大人物——国民党上将曹浩森,他曾是冯玉祥的总参谋长,当了多年的江西省政府主席,他的族名“明魏”也很少为人所知。 我记得村里流传着“开伏哥哥”的笑谈。有个“开”字辈的小伙子碰到一位不大熟悉的中年人,他听某个长辈喊那个中年人的名字“开伏”,想着自己是“开”字辈,便称中年人为“开伏哥哥”,不想众人嗔笑他居然和爷爷辈称兄道弟。原来“开伏”是那位中年人的小名而非其族名,其辈份为“正”字辈,那位年轻人该喊他“开伏叔公”才对。 04 孩子妈妈怀小家伙的时候,产检结果胎儿是位女孩,于是我便取了几个女孩子用的名字,哪知道小家伙生出来多了个“零件”,令我措手不及,想了几个晚上,决定还是按族里的辈份“端”字辈,给小家伙取名。我想,小家伙长大以后行走江湖的时候,也许某一天报上名来,对方会惊喜地喊他“兄弟”或者“叔叔”等等也未可知,呵呵。 在互联网时代,基本上想看的书都能找得到,然而,故乡的《曹氏宗谱》是个例外。我很希望能有机会拜读一次《曹氏宗谱》,以了解家族是如何从山东迁徙到鄱阳湖畔,曰智公是哪一年创建了这个村庄,列祖列宗(比如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的生平,他们的生殁年代,等等。 500年来,我的祖辈,包括我,都在塘里村那片土地出生、成长,我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17年。记得第一次填履历表时,我很不明白有了“出生地”一栏,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地填什么“籍贯”,因为我的“出生地”与“籍贯”一样。然而,小家伙不一样了,500年的家族历史在他那儿改变。“籍贯:江西都昌”对他意味着什么呢? 长大以后的小家伙或许并不关心这些,但我还是记下如许文字,也许某一天他有兴趣看见,会在心里说,“哦,我的根,在鄱阳湖畔”。(2007年3月2日)公众号:湖畔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