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981
- 积分
- 83073
- 贡献值
- 339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279小时
|
—
本帖被 鄱阳湖 执行置顶操作(2022-11-27)
—
老家老屋的后面有一个撞坑,就是长堰与《奖个塘》相接的地方,也就是长堰里的水经过青石砌的,由高到低斜坡而下,我们叫池口。一个椭圆形的深潭,梅雨季节,能缓解水流湍急。在撞坑西边,地面上有一分田大的洞口,有二三个大人深,在底部又能通向撞坑。小时候我们几个儿时的玩伴,刚好能从底下钻进去,那时都把它叫做"防空洞"。 最开始的时候,一到夏天,特别是下半年枯水期,撞坑,和上面长堰里的水都浅,我和屋前的几个胆大的男孩,都会脱得个赤条条的,只剩一条裤衩,沿着撞坑边缘,慢慢地扶着岸上的草树枝丫,往"防空洞"的底部走过去。有一股清澈的溪水从"防空洞"的底部流向撞坑,我们就匍匐地向里面爬,底下是岩浆泥,很硬的,还有鲫鱼,餐鱼,虾,和螃蟹在洞底逗水,我们就一边爬、一边嬉水、一边捉着鱼儿。 后来有经验了,要轻轻的,不惊动鱼儿的情况下,和这些鱼儿赶速度,一旦被它们发觉,大小鱼儿都会拼着命儿逆水朝长堰里跑。现在想想儿时爬"防空洞"捉鱼儿的事,真的后背会发凉,"防空洞"的底部,刚好能容纳一个人钻进去,上面是六七米高厚土,长期被水冲击,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难怪那时偷偷爬一次,就会被大人泥鳅跑灰一次。这是方言,就是用竹鞭子,打屁股一次,边打大人还边说:下次还爬不?那火辣辣的疼还在。 想起爬过之后,玩伴们个个都是泥人的模样,和被竹鞭抽得火辣辣的屁股,现在都忍不住会发笑。儿时竟是如此顽劣贪玩,一丁点儿都想不到潜在的安全隐患。 再后来"防空洞"变得越来越浅,周边的土随着雨水往下坍塌,能爬进去捉鱼的底部也变窄了。我还在底部栽过禾苗,还偷偷地从家里拿来化肥,大把地撒在禾苗上,等到田地的禾苗都长成稻谷能收割了,我栽的几十株禾苗却是绿油油的,不长稻穗谷子。 后来父亲告诉我,这是肥料撒多了,只一味地长叶和杆,不长谷粒。父亲还讲,肥料肥料,就是料理的意思,要适量,不是越多越好!禾苗的生长和人也是一样的,抜苗助长不行,人过度营养也不行,凡事不能违背事物本身的生长发展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 爬"防空洞"捉鱼,栽禾,撒肥料,这都是儿时最顽皮的事儿。如今"防空洞"也没有了,前几年撞坑周围,长堰塘坝,都用石头重新砌理好,"防空洞"也被石头封住,那一分田大的洞口,一部分做了路,一部分做了田,村里的塘池港堰大部分都进行了治理。 我自始至终,也不知道这个"防空洞",到底是用来防备可能发生的战争,还是防地震。我只记得小时候,晚上在外面乘凉,突然有喇叭响起来,还有队里的干部一边打锣,一边大喊:出来,出来!意思是村民不要待在家里,都到外面哂场,空地上来,也没有见到有人往撞坑边上的"防空洞"里跑。 事实上,村民就是往"防空洞"里跑也不行,一个露天的,底部只能容纳几个小孩爬进去,而且还有水,半点作用都没有。 我想这个"防空洞",很大程度上不是人为的,应该是水流冲击,坍塌所致。再说要是真的挖一个"防空洞",也不可能是一个露天的,更不可能选在一个撞坑的池口旁边。也许是那个年代的村民,借用"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来给这个洞命名。好在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的粮食饭碗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写在最后,这个儿时的"防空洞",剩下的只是爬"防空洞"里去捉鱼时的顽皮,栽禾施肥的幼稚,和屁股上火辣辣疼的美好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