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走向世界究竟有多远
——看“鄱湖红歌会”有感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帖子,说在今天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之中,大九江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可能让都昌县在融入九江市的时候,包括都昌方言在内的地域文化将面临破坏甚至消失,从而提出都昌县必须建成世界性的都昌,从而使让都昌人引起为豪的地域文化得到永久性保护。
这话不无道理,就像一些原本离城市很远的郊区村庄融入城市之后。
记得这个帖子受到部分读者赞同的同时,也受到部分读者的否定,理由是建成世界性的都昌完全是空谈。偏僻的落后的经济欠发达的都昌县,与世界的距离可以说是遥不可及的。这话同样不无道理。
看“鄱湖红歌会”,让我想起这个帖子。
首届“鄱湖红歌会”只限于都昌县一个赛区,或者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主办方的宣传力度不能算是很大,但她引来了一批外地的歌手,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讲究眼球经济的时代,这种关注就是效益,既是社会效益,更是经济效益。从第二届迅速扩张至五县合办,可以认定“鄱湖红歌会”是存在卖点的。如果说主办方与协办方的策划和操作得当,能让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从“鄱湖红歌会”中得到更多的利益,那她就将成为都昌县的一张新城市名片,就能在走向世界的路上走得更远。
“鄱湖红歌会”对于都昌走向世界的意义,肯定不仅仅限于演唱会本身。在观看“鄱湖红歌会”的现场,歌手唐涛说将发行一张红歌专辑,说愿意将专辑的首发放在都昌。这个意愿将来会不会是一个事实有很多因素制约,但由此我们得知,通过“鄱湖红歌会”让更多的人记住都昌。这种记住不一般的知道,而是都昌县将成为包括评委和歌手在内的很多人终生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让他们在有机会的时候对都昌加起更多的关注,而这种带有情感的关注可能给都昌走向世界带来帮助,这种帮助有时还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
“鄱湖红歌会”的赞助商——鄱湖国际珠贝城,其名称中“国际”二字,我们更能感知都昌县距离世界的距离。其利用鄱阳湖已经走向世界的淡水珍珠资源、鄱阳湖瑰丽灵秀的自然资源,鄱阳湖灿烂深厚的文化资源,计划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珠贝产品和旅游市场,就其对都昌文化行为的一次又一次热情赞助行为来说,不能不说是“老谋深算”。
我不知道“珠贝城”的老总占良生有没有看上前面所提到的那个帖子,但我感觉占良生与那篇帖子的作者肯定有思想共鸣,不同的是,帖子的作者是一篇“空谈”,而占良生是领着一群人实干。这样的实干所创造的利益,肯定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经营者们,更多的是让都昌的地域文化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让其他文化更难湮灭都昌文化的高度。更可喜的是珠贝城赞助红歌会这件事,这种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模式,其结果是:珠贝城经营越好,就越能彰显都昌文化,而越是彰显都昌文化,就越能使珠贝城的经营更好。
如果反思都昌曾经或者正走向世界的经历,一湖清水的鄱阳湖,地方文化的戏曲,传统工艺的绢筛,游走四方的牙医,走向世界的珍珠,我们或者可以发现:文化意识在走向世界中不可或缺,团队意识在走向世界中不可或缺。有了文化意识与团队意识的统一,都昌县走向世界的距离就是身边的一个鄱阳湖:虽然变幻莫测,却是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