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52阅读
  • 10回复

名人与都昌|平生只顾力攀坡:杨叔子院士致都昌作家董晋先生的七封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235
积分
1177983
贡献值
111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0
    “2022年11月4日晚,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叔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这是我从媒体读到的关于杨叔子先生辞世的相关报道文字。杨先生生前有许多令人敬仰的身份,在我心中,“大先生”的称誉别有一番亲近感和敬仰度。

    杨叔子先生是江西省湖口县人,湖口县与都昌是邻县,在都昌这片人文鼎盛之地笃诚记录地方历史的我,虽然与高山仰止的杨老并无一面之缘,亦无一字之往,但我在撰写“传家训扬新风”这个系列时,不时感知到杨叔子先生与他的父亲、辛亥革命元老杨赓笙与不少都昌先贤的交往。比如都昌春桥乡杨培祥村的杨士京家族与杨叔子先生家族就算是世交。杨先生抗战胜利后以好学少年求学于湖口初级中学,这所学校的前身就是1943年创办于都昌县大港邓仕畈的湖彭联立中学,他湖口母校的发源地在都昌。2021年5月,我在采写追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都昌老作家董晋先生逝世的文章时,从董老外孙女、我的学生钱新韵那儿了解到,都昌县董晋先生与比他小三岁的湖口籍杨叔子先生交谊颇厚。俩位老人先后作古,我想,壬寅初冬世人深情送别杨叔子先生之际,钩沉他与同乡文友董晋先生的书信来往,既是对杨叔子先生的深切缅怀,亦是为“名人与都昌”留下一份珍贵的史料。

杨叔子先生旧照
  远在深圳的新韵带着对师者我的信任,将杨叔子先生写给董晋先生的七封信拍照发给了我。新回忆,2020年她与外公董晋在南昌居所整理董老与海内外文友的书信,董老兴奋地谈及与“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杨叔子”的交谊,并高声朗诵起杨先生给他的信件。刚刚跨入二十一世纪之初,年届七旬的董老高扬“鄱阳湖文学”的旗帜,在沿湖各县拟轮流举办的“鄱阳湖文学论坛”风生水起,得到了杨叔子先生的支持。那时的董老住“都昌县城西街四巷二号”,是由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题词的“雪凝轩”所在,杨叔子先生当年写给董晋先生的书信就是寄往此地。他们俩人因文缘乡缘而起的书信有很多,新韵身边现在只留存有七份原件。

    留存下来的杨叔子先生致董晋先生的七封书信,都是用印有“华中科技大学”笺头的信纸书写,每封皆二页,清秀飘逸的钢笔行书。最早的一封是写于2004年2月2日,当年1月18日杨先生收到了董先生的寄信及附上的《鄱阳湖》文学报。杨老在回信中称赞报纸办得很好,并予以鼓励:“环鄱阳湖地区,自古以来,大有人才,疏影暗香,非止少数,我深信,你们的工作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先进文化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十分有益。”杨老随信还附上了他的文稿《文化要传承,诗教应先行》,请董先生“指教”。杨叔子院士一生心系教育、知行合一。他倡导“育人,而非制器”的教育思想,他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会落后,一打就垮;而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他在我国理工科高校首倡并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先后在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300余场,吸引听众30余万人次。由他任编委会主任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被誉为“重塑大学人文精神的力作”。他长期致力于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素质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杨先生心心为念的大学人文精神,在给董晋先生的致信中封封浸润着。

董晋先生旧照
  留存下来的杨叔子先生致董晋先生的第二封信写于2004年5月8日。信中对董老邀请他回江西参加当年的“鄱阳湖文学论坛”,因工作繁忙而不能前往予以解释。其谦谦君子风、殷殷文化情令人见信如沐:“由于工作太忙,日程均排满,无法前来参与盛会,身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确,鄱湖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一切在于有特色;何况,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周围历史文化沉淀极深厚。鄱阳湖文学的发展,极有利于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与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董晋先生创作照
    留存下来的杨叔子先生回复董晋先生的第三封信写于2005年2月22日。此信中非常难得地留存下杨叔子先生唱和董晋先生的一首七绝《和董晋先生》。信中写道:“乙酉年正月初九收到董先生赠诗书一幅,特步韵和诗以志谢: 金鸡高唱世谐和,鄱水滔滔涌曲歌。实愧诗人诗赠好,平生只顾力攀坡。”杨先生还在当年春节期间专为《鄱阳湖文学论坛》写了一篇题为《乡情寄语:为鄱阳湖文学叫好》。在此文中,杨先生坦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抛弃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忘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求解放奔富强的辉煌史卷,必将为自我所埋葬……所谓‘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其实是十分浅薄的认识与近视的观点,甚至可能误导文化建设的方向。”对董先生诚邀他来年参加第二届鄱阳湖文学论坛,杨先生动情表述:“至于第二届论坛能否参加,确实无法肯定,因为事情太多,分身乏术。然而还是老话,‘身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希谅!‘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我深信,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没有中国特色文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鄱阳湖区域要崛起,没有鄱阳湖文化的繁荣是决不可能的。”董晋先生的原诗为《赠杨叔子院士》:“鄱阳湖口浪花和,父子双雄举世歌。科技人文齐播种,半承居里半东坡。”两老的唱和,留下了江西诗坛的一段佳话。

杨叔子夫人徐辉碧(右三)回湖口县参加活动
  留存下来的杨叔子先生致董晋先生的第四封信写于2005年9月7日。杨先生在信中告诉董先生“最近一个多月,因病住院动手术”,病情刚愈,便提笔复信。杨先生信中留下了他力辞“挂名”的逸闻,其为人之笃诚、待名之谨严力透纸背:“函中所言聘请一事,名誉会员兼高级研究员是无力担当,不论从学术、能力上讲,还是从时间、任务上讲,我都不合适。十分感谢你们的深情厚谊,我只要可能,一定会为鄱阳湖文学研究会尽绵薄之力。”

杨叔子致董晋先生书信
    新韵手中留存的杨叔子先生致董晋先生的第五封信,写于2006月2月12日。杨先生特地注明当天是狗年元宵,他在此信一开头带点欢快而调皮的口吻问候董晋先生:“您好!新春好!丙戌旺旺年好!”杨先生收到了董晋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雪凝轩诗歌总集”《魂牵梦绕唱湖山》,内面收录了杨叔子先生寄给董晋先生的专为《鄱阳湖文学论坛》撰写的长文《乡情寄语:为鄱阳湖文学叫好!》。在此信中,杨叔子的传统文化情结凝注笔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确是一个民族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支撑。”信的结句,大先生诗情勃发:“谢谢您魂牵梦绕的高歌!岂是黄昏诵,青山更照明。”

    现存的杨叔子先生给董晋先生的第六封信是2006年12月13日写的。杨叔子先生赞同将“鄱阳湖文学论坛”改为“鄱阳湖文化论坛”。他更以宏观的视野谈及:“将文化事业同文化产业关系处理好,既各有分工,又彼此紧密结合,鄱湖文化将呈现出她巨大的生命力。”在这封信里,杨先生再次提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下的这个热词在近20年前就反复出现在杨叔子院士的文笺里,可见他总是一个勇立时代潮头的智者仁者。

董晋先生晚年整理文友来信 (钱新韵 供照)
  董晋先生遗物中留存的杨叔子先生给他的第七封信落款于2007年4月10日。此信是杨先生在外出差一段时间后的复信,对董晋先生邀请他参加第四届鄱阳湖文化论坛能否成行,表示要看工作行程安排,即使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会写些文章对家乡鄱阳湖文化的兴盛予以支持。杨先生在信末引用汉代王粲《登楼赋》中的“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表达对故乡的深厚感情。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杨叔子致董晋书信
  重温“大先生”杨叔子致都昌作家董晋先生的七封信,我总想起木心先生的诗篇《从前慢》里的句子:“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 马 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这些信件,是鄱阳湖畔两位老人深厚文化情结的信物,想到当下人们的交往已是远离了尺牍的传递,这些杨先生在年逾七旬时一字一句落墨于笺上,一呼一应间礼仪毕致、温情尽展,尔后贴上邮票,通过邮局寄往远方默契的收信人,这种“从前慢”,是一种多么温馨可期的“精美”。“从前慢”里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杨叔子先生身上也得到动情诠释。我在朋友微信圈看到文友转发杨叔子院士的夫人徐辉碧教授个人微信发出的泣血文字:”2022年11月4日晚10点50分,89岁的杨叔子在协和医院平静地离开了我们。上个月国庆节期间,杨叔子从医院回到家3天,他对我说,我身体可能不行了。回顾我这一生,在党的培育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做了一点工作。我是幸福的。我们相处七十年来从同学朋友到夫妻,感情非常好!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相互牢记一句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爱绵绵无绝期。当我死的时候,一定要丧事从简……”11月8日,杨叔子院士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们肃静地站在灵堂,送大先生最后一程。夫人徐辉碧在家人搀扶下,挥泪向杨叔子告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杨叔子,我都记得。”从同学、朋友到夫妻,杨叔子院士与无机化学家徐辉碧教授相守七十载,他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也丰富了“大先生”形象的内涵。

杨叔子院士
  “平生只顾力攀坡”,这是杨叔子先生酬和董晋先生的诗句,亦可以说是杨先生对自己“科学人文总相宜”一生的传神表白。杨叔子院士驾鹤西去,谨以此文为大先生送上都昌人的一瓣心香……


来源:文|汪国山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九江都昌发布
3条评分积分+90
都昌零距离 积分 +3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1-11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1-10
鄱阳湖 积分 +5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1-10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38946
积分
10151950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6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11-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31007
积分
790449
贡献值
2224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11-10
杨叔子院士一路好走

发帖
22284
积分
453359
贡献值
788
都币
12
在线时长: 602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2-11-10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25784
积分
30659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2-11-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72
积分
858
贡献值
72
都币
0
在线时长: 61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0-19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2-11-10
杨叔子院士一路好走

发帖
921
积分
884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2-11-10
心字已成灰

发帖
981
积分
83073
贡献值
339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79小时
注册时间: 2022-04-05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2-11-10
致敬杨院士,一路走好!
好文章
拜读了
谢谢分享其精神!
他倡导“育人,而非制器”的教育思想,他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会落后,一打就垮;而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

发帖
684
积分
12680
贡献值
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2-11-10
我和董晋老师有过一面之交。那是1997年的冬天,他老人家来到我们县一中的四楼教室门口的走道里,站在我们同学中间讲述鄱阳湖文学的事情,当时我正在读高三准备高考,没有怎么上心这文学的事情,也不认识眼前的这位老先生是做什么的,只是由于我从小就喜欢文学,所以在其他同学的鼓动下也受董晋老师的邀请,去过他在西街里的住所,也就是西街里那个物资公司大院的隔壁棋盘老屋,也就是楼主文中所说的“雪凝轩”,在董老先生的住所,他拿出了一份鄱阳湖文学报给我们讲述,我们一行三人,估计也就我算是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 只是因为要高考,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我那时候从心底里面排斥加入学习以外的团队,不过那一次聆听,算是我后来真正选择业余写作的开始。因此那一次之后,我就没有再投入任何时间。直到去年都昌在线有帖子报道董老去世的消息,我才想起董老,那位慈祥的文学领路人。如果后来有机会,我还真心愿意聆听董老的教诲,可惜没有如果了。也希望鄱阳湖文学能发扬光大,成为有自己特色的文学流派,犹如江西诗派在北宋诗坛的地位。谨以此只言片语一并默哀杨老!

发帖
63
积分
985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1-13
我的老家
左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2-11-10
大先生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